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那些不爱照相的名人(上)

发布时间: 2022-04-13 08:36:22 浏览:

大学做研究,只向校方谨慎地开出了年薪3000美元的价码,并且还附上了一条说明:由于不了解美国的花费情况,如果事实证明3000块钱用不了,工资还可以再少点儿。看来爱因斯坦真是不了解那里的情况,美国对脑力劳动成果的回报率一直都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普林斯顿大学认为,像爱因斯坦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代物理学顶尖学者,一年3000美元的工资实在太少,这不仅是爱因斯坦的个人问题,更关乎学校名誉。经过左商右量,最后校方与爱因斯坦终以一年13000美元“成交”。

据传,爱因斯坦曾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劝说他赶在纳粹德国之前,尽早研发原子弹。事后爱因斯坦说他本人并没有亲笔写信给罗斯福,而只是在别人写好的信上签了他的名字而已。由于他是这封信几个署名者中最有分量的一位,所以只有他的名字“不幸”被后人记住了。

原子弹的诞生几乎改写了人类20世纪后半叶的进程。直到现在,这其中的偶然性和戏剧性讲出来还会引人入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一个早上,新西兰原子物理科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没能按时参加一个由英国军方召集的讲座。因此,有人向这位一贯守时的物理学家提出了客气的批评,没想到这位科学家一反常态地回应:“请您说话客气点吧,我的迟到是因为我正在做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实验,它将向人们证实原子可以用人工的方法驾驭。如果成功了,你们那些老掉牙的战争武器都将成为雕虫小技。”

后来事实证明,卢瑟福所说的确不是不着边际的大话,而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一个还没有被列入军事秘密的秘密。而对于那些刚刚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好战者们来说,别跟他们说什么原子武器,在他们的眼里科学家的发现远不如造一些先进的鱼雷和大炮来得实在,比如口径更大的大炮,装甲更厚的坦克,滤毒性能更好的防毒面具以及火力更猛的机关枪……

卢瑟福生于新西兰一个并不富裕的人家。但他自幼聪颖好学,23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身份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他的成绩排名第二,但第一名放弃了该奖学金)当获得奖学金的电报送达到他家时,小伙子正在自家的地里挖土豆。就是这么一个人,和他出类拔萃的同事一起,在20多年后居然鼓捣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919年6月,当世界各强国的巨头们忙着制订和签署划定世界新秩序的《凡尔赛和约》时,卢瑟福在《哲学杂志》上透露,他完成了用A粒子轰击氮、使氮变成氧或氢的实验。卢瑟福特曾多次抱怨说,如果不是这场讨厌的战争,涉及核物理方面的关键实验恐怕早就在几年前出成果了。

卢瑟福只是个科学家,不是军人,他对守时并不苛责,但对待科学的态度及实验成果相当审慎。这个实验最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他没有多想,但他心里非常明白,一旦把原子可控质变的威力转换成杀人武器,其破坏力比世上现存的任何武器都要厉害得多。

在战前,卢瑟福从他的奥地利同行那里借来了250毫克镭。正是这250毫克毫不起眼的镭,让卢瑟福站在了世界原子能研究的最前沿。一战前,奥地利控制着捷克波希米亚地区的铀矿,所以奥地利的科学家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获取镭的优势。开战后,一夜之间奥地利变成了新西兰的敌国,那250毫克镭也成为了敌国财产差点被没收。在卢瑟福的坚决反对下,他获得了暂时使用权。战争结束后,按照当局的意思,这250毫克宝贵的镭属于战利品不用归还,但卢瑟福知道欧洲的那些同行们一定身处在艰难之中,当初他们慷慨地支援了他,现在该他回报了。即使无法将实物返还,至少也要折合成钱还给他们,或许战败国的科学家们正等着用这笔钱买煤球儿过冬呢。事实如他所料,当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同行们收到卢瑟福寄来的几百英镑之后感激涕零,立即回信表示深深的谢意。他们哪里知道,在这笔“买卖”中占了大便宜的是卢瑟福。在科学研究中,一点点的领先都至关重要。

当时和他比肩并进的原子科学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约只有40名,其中大多数集中在欧洲。当时的美国虽然有着众多财力雄厚的世界一流大学,但缺乏具有一流水准的科学家。明确地说,在1934年之前,麻省理工学院的原子物理学水平还比不上一所设在德国哥廷根小城里的大学。后来号称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当时正在这个小城的大学里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奥本海默是一个面庞消瘦而且看上去同样缺乏男性帅气的人,外出时,总是戴着一顶皱巴巴的礼帽。跟爱因斯坦比起来,他似乎更不爱照相,但毕竟没有爱因斯坦的名气大,所以也没有太多记者追在他的屁股后面。但就是他和他的追随者,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也把整个世界拖进了核武器的深渊。

在过去近100年里,风光秀丽的德国,居然成了无数杀人武器、特别是现在被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诞生地。毒气、超远程大炮、火箭、喷气式飞机、冲锋枪、先进的焚尸炉、重型坦克等“坏东西”出笼都跟德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原子弹故乡的美名也差点儿落在了德国人的头上。当时,德国已经展开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有哥廷根大学做学术支持。但由于希特勒实在缺乏远见、过于骄横,甚至还赶走了爱因斯坦,所以研究进程慢慢就落在了他国的后面。

哥廷根大学虽然没有美国大学的气派,但有着欧洲名牌大学的质量和优雅。自19世纪以来,小城哥廷根的外表看上去一点没变,好像被凝固了一般。这里的更夫甚至还在用古老的号角报时,因为当地的人们对用时髦的无线电台报时不感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波及到这个以宁静著称的小城,充满烟味的小酒馆里总是熙熙攘攘。德国人一向吃得简单,他们咽着口味极差(仅对外国人而言)的黑面包和啤酒肠,却想着一些常人看来不着边际的问题。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混迹其中,数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就曾是其中的一分子。美国青年学者奥本海默也来到此地求学。另外这里还有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季羡林。

在1924至1932年间,奥本海默生活在哥廷根小城,他到这里来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物理。奥本海默的祖籍是德国,因父亲在纽约发了些小财,才举家迁往美国定居。可小奥本海默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出生地德国。尽管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也不错,但青年奥本海默更心仪学术气氛浓厚的哥廷根大学

奥本海默固然是个人物,但这里还来过一个比他更为举足轻重的,并且同样也是德国人的近代物理学界的泰斗——爱因斯坦。只不过两者有一点不同的是:奥本海默在德国上学期间英语、德语都不错;而后来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直到离开人世的那天也不太会说英语。

像爱因斯坦一样,在哥廷根没上过学但从事过学术活动的物理学家很多,其中有些名字是人们所熟悉的,比如海森堡、波尔、西拉德等。哥廷根作为一个大学城,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的露天花园,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人类开发核力量从设想到现实的起步阶段。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聚集在具有18世纪风格的老式建筑里将最现代的物理学问题讨论得淋漓尽致,并相互传达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物理学发展动向。但在纳粹的高层当中,多数人认为:“爱因斯坦的那套理论只在黑板上有意义,在现实中没有实用价值,远不如费迪南·波舍博士的大众牌汽车给我们这个帝国带来的实惠。”所以他们从开始冷落爱因斯坦到最后驱逐他出境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1933年的秋天,走投无路的爱因斯坦接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前往新大陆,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在离开时,爱因斯坦随身携带的只有一把旧小提琴。无数摄影记者试图拍下他手拿小提琴走下船舷的一幕,但爱因斯坦极不配合,很快就消失在喧嚣的人群中。一个法国物理学家曾经如此形容爱因斯坦去美国这件事:“其重要程度就像天主教把罗马的梵蒂冈搬到了美国。”随着爱因斯坦的到来,美国一夜之间就成了世界物理学的中心。这时,奥本海默也已回到了美国。设想和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两个关键人物终于走到了一起,来到了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给这个庞大的工程“埋得起单的国家”。剩下来的事就是要等待一个机会,或者说是一个借口。总之,离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问世的日子不远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不爱 照相 名人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