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谱写科普惠民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2-08-19 19:20:02 浏览:

社区是社会公众日常生活的集中地区,也是开展科普工作的典型和有力阵地。一说起社区科普活动,许多人的印象仍停留在或是“唱唱跳跳”的文艺演出、或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等几种简单的形式。但对业内人士来说,社区科普如何做到规范和长效是个难题。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于2007年启动了创新型科普社区的创建工作。如今,5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创新型科普社区创建工作进展如何,科普社区建设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天外飞来“蓝魔方”

“天外飞来蓝魔方,科普乐园落我家;花间隧道多神奇,风力发电堪可夸;新房可测污染气,温室能览四季花;图书室里会书友,哈哈镜前笑哈哈;人来人往多欢乐,问长问短互回答;难怪魔方进社区,科普也绽和谐葩。”

在西城区广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有个特别的去处,叫“蓝魔方”。

“蓝魔方”的名气可真不小,社区里2700多位居民无人不知。“家里装修完,赶紧从蓝魔方借个空气检测仪,测测家里的甲醛合格不?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蔬菜,拿到蓝魔方,做个试验看看这上面到底有没有农药残留?中午下馆子喝了二两白酒,晚上还得开车出门,酒精超标不?来蓝魔方测测……”在西便门东里社区,甭管跟谁打听这“蓝魔方”的事,都能说得明明白白。

“蓝魔方”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一间占地250平方米的社区科普活动中心,里面有先进的科普设备,包括农药检测仪、酒精测试仪、电磁辐射测试仪、电子显微镜等。这里的科普设备可不是“花架子”,甭管多高级的仪器,都可以免费外借给居民。

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书记潘瑞凤告诉记者,之所以能有这样一个便民的场所,还要归功于北京市开展的创新型科普社区的建设工作。

在科普的海洋畅游

“在科技帮扶特别是创新型科普社区建设的带动下,村民的科技意识逐步提高,村内科学文化氛围得到全面提升。我们村原来是全乡23个行政村排名倒数第一的落后村,如今已成功跻身全乡的前三名。”

创新型科普社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不仅让城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了高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在郊区县的居民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谈到创新型科普社区的引领作用,通州区于家务乡北辛店村党支部书记宗少川深有感触。

作为通州区于家务乡第一个科普社区,北辛店村科普社区成功入选北京市第四批创新型科普社区。

据北辛店村党支部书记宗少川介绍,北辛店村科普社区包括室内科普活动中心和室外科普文化街两大部分。其中,科普活动中心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即健康监测站和农技充电站,讲座与培训活动,以及科普书屋。每天开放时间为早八点到晚八点。科普文化街主要设施有科普画廊、科普灯箱、科普LED显示屏、科普展板四部分。通过建设科普社区,让每个村民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科普知识。

步入科普文化街,仿佛畅游在科普的海洋,处处都能学到知识。在村东口的街道上,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科普画廊。据介绍,这条街上共有4组,分别长4米,每个画廊里放置了3块展板。在村内另一条主要街道的中心位置,还有一组长6米的画廊。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健康养生、科学种田、法律法规等。

在村内主要街道,悬挂在电线杆上的科普灯箱有35个,灯箱上展示的内容大多是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谜语、生活常识、科学原理等。

村委会的东侧墙上则安装了一块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有关村务公开、重要新闻、生活提示、村务通知等,及时地向村民传播生活小窍门、食品安全、防治疾病等。

“我们通过在街上设置画廊、展板、灯箱等丰富形式,形成一条文化街,让村民在村内随时都能学习到各种科普知识。”宗少川说。

除了室外,室内的科普文化也不少。

在科普活动中心室内墙壁上,挂了26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展示内容涉及低碳生活、生态乡村、垃圾分类等。来到健康监测站,只见展示台上放着人体器官和骨骼模型、血糖检测仪、看舌识病等科普器材。“村民们可以使用这些器材测量血压、查看舌苔,同时通过观看模型演示等方式,掌握科普知识。”宗少川说,村里还定期邀请相关医院,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检查身体。

紧挨着健康监测站的是农技充电站,记者看到,图板上印制了各种病虫害种类,旁边还配有相关文字解说。“看这些图片比看文字简单多了,学起知识来也很容易。”正在观看图板的一位大爷表示。

科普知识不光是要看,最主要的是让大家掌握。对此,科普社区根据村民的需求,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大讲堂、职业技能学习班等一系列讲座和培训。同时,每月还会请有关专家,为村民传授虫草害防治方法和田间管理知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普社区还安装了智农双向视频诊断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双向视频方式,给村民提供一个与农业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村民在生产和技术方面遇到难题时,可以登陆这个系统直接找专家来答疑。

走进科普书屋,里面足有万余册书籍,都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主要涉及农民知识问答、设施农业、健康卫生等内容。

通过建立科普社区,调动了村民学习科普知识积极性,让大家运用知识致富。“以前,农闲之余,村民经常打牌或三五成群的闲聊,干农活时,缺乏知识,靠天吃饭。如今,他们经常到书屋,挑选自己喜爱的书本学习。特别是在各种农业培训班上,认真听讲、不懂就问……全村慢慢走上了科普致富的道路。”宗少川如是说。

完善机制 硕果累累

从西便门东里社区志愿者的诗中以及北辛店村党支部书记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创新型科普社区的建设,真正为丰富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9年1月19日,北京市首批创新型科普社区命名仪式在大兴区清源街道举行,西城区月坛街道三里河一区等21个社区(行政村或街道)被北京市科委授予创新型科普社区的称号。截止2012年底,北京市已先后创建命名了141 家创新型科普社区。新建科普标识牌1892个;科普标志340个;科普文化广场32个,总面积204326.6平方米;科普活动室253个,科普活动室总面积16756平方米;科普宣传橱窗(画廊)共计383个(组),总长度5599.7延长米;图书总册数240511册。覆盖50余万人。

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建设已基本形成了由市科委统筹全局,由各区(县)科委、街(乡)、社区(村)“创建领导小组”贯彻实施,由“市科委科普专家”介入指导、社会资源参与共建的创建工作体制。基本形成了以建设社区科普设施为平台、打造特色社区科普活动为抓手、提升“四员”队伍能力为基础、完善社区科普制度为保证、凝聚社会资源共参与的创新型科普社区工作格局。

几年来,由市、区(县)科委分别建立了创新型科普社区的经费扶持机制。2007年至2011年,市科委已累计投入科普专项经费2397.5万元;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十几个区县,也先后匹配了补助经费,累计匹配820.36万元,有效支持了各自区内的创建工作。

通过创建工作,使已命名的创新型科普社区建立并完善了科普设施,为社区组织开展科普提供了基本条件;形成了一批包括“四员”在内的社区科普志愿队伍,人数达4608人,其中:科普指导员1036人,科普信息员1180人,科普服务员1782人,科普监督员610人。社区科普志愿者岗位职责明确,为社区科普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通州区中仓街道星河社区的科普志愿服务队,在维护建设在社区科普广场的科普设施、楼门内的科普图书角等方面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普社区特色凸显,形成如“节能环保”、“动手体验”、手工艺制作、科技旅游、健康安全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科普社区。创新型科普社区呈多样型(化)发展。

在2011年全国科普日期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专门考察并参与了在北京市第三批命名的创新型科普社区——朝阳区来广营乡茉藜园小区的科普日活动。该社区科普工作的成功开展不仅得到了一致的好评,还为朝阳区荣膺“全国科普示范区县”称号加了分。

2011年底到2012年,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型科普社区持续发展,市科委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考评工作”,16个区县经区内自查、评审,共向市科委推荐了38家创新型科普社区参评北京市优秀创新型科普社区评选。经市科委组织专家初审、实地考察及终审,东城区东直门街道清水苑社区等18家创新型科普社区,入选“北京市优秀创新型科普社区”;朝阳区香河园街道柳芳北里社区等20家社区入选“北京市优秀创新型科普社区鼓励奖”;东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等9个单位入选“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考评工作优秀组织奖”。通过考评,基本建立起创新型科普社区的激励机制,为创新型科普社区在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北京市“十二五”科普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环保型、健康型、便利型、安全型等“五型”科普社区的工作要求,北京市科委将在十八大及《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的指导下,继续在汇集资源、内容拓展、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懈努力,通过推进“五型”科普社区的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不断满足城乡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 惠民 新篇章 谱写 科普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