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从《寒山帚谈》看赵宧光的书法临仿观

发布时间: 2022-08-25 17:55:04 浏览:

摘 要:赵宧光在《寒山帚谈》中提出了书法临仿观,其中包括“书仿正本”的选帖观、“丝发惟肖”的临帖观、“生发我之作用”的仿帖观,均对现今学书者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赵宧光;临帖;仿帖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2-0001-02

赵宧光(1559-1625年),明代人,字凡夫,一字水臣,吴县人(今江苏太仓人)。因隐居寒山故好多作品取名都带有“寒山”二字。他在文学、文字学、书法以及书论各个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著有《寒山蔓草》、《草篆说文》、《石经论语》、《赵凡夫杂著五种》、《蒙子指南》、《寒山帚谈》等著作。赵宧光的《寒山帚谈》针对书坛时俗、时弊,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务实观点,对晚明书风的匡正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寒山帚谈》中的“临仿观”对于今天我们临摹字帖、学习书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选帖观

选择字帖是书法临摹的开始,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字帖,才能为以后的学书过程提供良好的开始,赵宧光对于如何选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书仿正本”

对于选帖,赵宧光提出“书仿正本,勿仿副本。”所谓的正本是指字帖正式的一份,别于副本而言。赵宧光更详细的说明了正本与副本的区别:

墨迹为正,石刻为副。原刻为正,翻刻为副。前翻为正,后翻为副。全文为正,集文为副。可类推也。①

他认为“凡翻工之与正本,势必天渊。”意思是那些好的字帖翻工过的,势必与正本相比有着天壤之别。那什么是正本和副本?他做了详细的说明。墨迹是古人留下的字且专指是用墨汁写在纸上的,而以此墨迹为范本刻在石头上的叫做石刻,而墨迹是正本,石刻是副本。第一遍刻石为正,第二遍刻石便称为翻刻。第一遍翻刻成为前翻,后边的刻石便称为后翻。无论是墨迹还是石刻,全文则是正本,而集字一类便称为副本。正如他所说集字“全是后人作用,非不淳正,晋风扫地矣。”

如赵宧光所言,墨迹为字帖当为上选。我们不仅不能从墨迹中可以直观的看到古人跌宕起伏的行笔轨迹,点画的变化多端,笔画肥瘦、动静交错的韵律,更能看到丰富多变的结构特点以及古人非常自然生动的章法。

(二)择帖“取法乎上”

在《寒山帚谈·权舆》和《寒山帚谈·学力》中针对每种书体选择什么样的字帖,赵宧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大篆要学《石鼓文》,他说“石鼓十章,相传史籀作宣王猎碣,或谓秦穆公时文,虽无定据,必非秦下可及,即词藻亦岂后世可攻。”②石鼓文虽然出处不明确,但是确实秦代以后所不能及的。而且石鼓文“至若钩引纷披,作轻云卷舒,依倚磊落,如危岩乍阙。文施也异。用无定方,立有成法,圆不致规,方不致矩。”③石鼓文非常伟岸雄伟,方正丰厚,圆润有力,圆润而不至规,方正而不至矩,确实是大篆的学习佳本。

小篆要学李斯篆书,他认为李斯“秦斯为古今宗匠。”还说“籀则简缩,斯乃舒盈,书法至此,无以加矣。”④他认为李斯的篆书舒缓轻盈,书法到了这个地步,是最好的了。

隶书方面“学隶,必锺传、汉碑,博之以蔡邕而上诸碑碣,六代而下不得窥也。”⑤古隶必学钟繇隶书,汉代隶书碑刻,六代以后的就不要学了。他认为“如锺元常诸帖之类,此隶书之最也”。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云:“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⑥钟繇有三种书体最擅长,隶书,楷书和行书,他的隶书是最妙的,当然钟繇现在流传下来的就只有楷书了,我们从他的小楷也可看出具有非常浓厚的隶意。

行草书要学习王羲之,他说“学行书,必二王,博之以诸家法帖,诸帖非二王不能淘汰入正途,宋人书不得习也。⑦”他认为“右軍书无一笔不到,而能处处流转;无一笔粗俗,而能字字用力。⑧”由此可见,他认为学行书王羲之才是正途,是行书的完美的代表

楷书,“学正书,必欧、虞、颜、褚,博之以锺、王,锺、王非得唐迹不显其妙,宋人而下不得习也。⑨”楷书要学习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和褚遂良的楷书,还可博涉钟繇和王羲之的楷书,但是宋人楷书学不得。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赵宧光对于每种字体,篆、隶、楷、行、草每种字帖都做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些字帖是历来都为人称赞和学习的字帖。良好的开端可谓是成功的一半,选择一本好的字帖可以为接下来的临帖仿帖做好充足的准备。在选择字帖方面,这也对今天所有初学书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

二、临帖观

选择字帖之后,就开始临仿了。对于临与仿两个概念,今人似乎认为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赵宧光认为临与仿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仿书与临帖,绝然两途,若认作一道,大谬也。”不可同日而语。“临帖,丝发惟肖无论矣”,赵宧光认为他认为临帖就是丝毫都要像古帖。当然了,搞清这一概念之后便是写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读帖。

(一)读帖

读帖是临帖的重要阶段,正如赵宧光所言“不见真迹,不知妙境”。若是不看古帖,全然不知其书之妙,又何来学古之说呢。他说“若何不多阅真迹,不辨名家败笔,不多参拓本,不显镌工无稽?”⑩又说“阅一帖中字,有相同者,即于同处求其异,若无同字,须想别帖同字相参。”因此,读帖不仅可以辨别名家败笔,还可以在同一字帖中同一个字还能做出比较,较出不同,然后可以作为学习书法的方法,做到同中求异。正如宋代书家黄庭坚也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11}由此可见读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用心读帖才能由眼及心,由心到手,才可以对临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帖首先要辨别书法的好坏。他说“善学书者多于败处为功”,他认为首先要辨别古帖的高下真假,先要锻炼自己的眼力,做一名“善学者”,然后才可以从中得力。他主张要看古人古迹才能够通晓古人笔法,看古代石刻便可以辨别出败笔,正如他说“不见真迹,不知妙境。不观古刻,孰辨败笔。”在临帖时,经常会仔细读帖,“十数翻摹,古人败笔亦已不掩。能辨得失,败笔皆我师资。”临摹数十遍时候,自己眼里提高,古人败笔便可呈现出来,就能辨别好坏了,由此,这样就避免了那些败笔的情况,古人的“败笔”也可成为自己学书的“师资”。

(二)临帖

赵宧光对于如何临摹法帖做出了详细说明:

“临仿法书,如是数过,字字记忆,笔笔不忘,至不用意亦不误时,然后着念自己笔端,自有一得意佳字在我眼中矣。心手相适,古今不倍,书乃淳雅,为我之物矣。”{12}

1.要做的就是“不必拘泥,拘则难成而易倦”,大胆去写,不能拘泥。对于初学者来说,心手放松是很重要的。苏轼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正是说的这一点,初学时,不能刻意求佳,放松心态,自然便可达到佳境。

2.临摹古人字帖需要与字帖反复对比。赵宧光认为:数临不得形似,然后细阅古帖,求彼好处,求我恶处,参照相左在于何所,逐笔逐画,依曲效直,详细描写,一字不似不已,一笔不似不已。{13}

若是临几次都不像,就需要仔细读帖,看看古人写的长处,自己写的不足之处,相互比较,每一笔每一划都要与字帖中的写的一样,仔细临摹,什么时候写好写像一笔一字之后才可以写下一个字。

3.“如是数过,字字记忆,笔笔不忘”,这样几遍之后便可掌握古人用笔笔画,便可达到“心手相适”的境界,方可“丝发惟肖”“为我之物矣”,写出“淳雅”之物。

三、仿帖观

在临帖之后便是仿帖,仿帖是仿帖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既继承了古人书法的长处,又为书法的创作埋下伏笔。

(一)何为“仿”

赵宧光说“仿帖不是不记前人笔画,又不得全泥前人笔画。比量彼之同异,生发我之作用,变化随疑,始称善学。”{14}从上述两句话看出,赵宧光所谓的仿书就是在熟悉前人笔法的前提下,学古为我所用,在写的时候可以把小字写大,大字写小,把纵逸的写成乖整的,把乖整的写成纵逸的。这就是今天所说的临帖最重要的阶段—意临。从赵宧光所言可以看出,仿书是在临帖基础之上的,赵宧光云:“能熟而后任意纵横,小大损益,无所不宜。”临帖能熟之后方可任意纵横,才能“生发我之作用”。正如元朝书家赵孟頫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笔,乃为有益。”{15}学习书法重在学习古人的笔法,通晓他的用笔,才是有用的部分。由此可见,仿书便是一个连接继承古人笔法与创作的重要纽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如何仿书

1.赵宧光提出“仿帖先学他妙处”,“但仿其用笔,仿其结构”,继承便是第一步。仿书切勿不知所取,而东施效颦。要取人之长,继承古人笔法,结构,书之妙处,切勿取人之短。

2.赵宧光说“常言仿大作小,仿小作大,为仿书要诀。”这是在仿书时候的要诀。“小大互临”是仿书的主要方法。如若大小互临,不仅使学书日后事事无碍,而且能笔笔有力。有力之外,且无随便之意,便可称为“腕中神物”。赵宧光在文中举例说明,小字写大,麻姑仙坛记虽然字小但是笔法俱全,这就是小字可以写大。东方朔画赞虽然字大,但是字多用减笔,可以把大字写小,这就是大字写小。

大字写小,可以使用减笔,可以使小字写的更加劲道,耐人寻味;而小字写大,可以丰富字的笔法,增加字的力道,熟练掌握笔法结构。

3.仿书精妙之处就在于,“生发我之作用,变化随疑”。意思是说,在学到了古人的这些笔法、用笔、结构特点等等之后,便可在自己写字的时候,根据写字的内容或者其他因素的作用,而随之变化,为我所用。就如米芾自称“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16}正是因为米芾学书时取众古人之长,最后才自成一家。所以说仿书最重要的便是学古人之长而为我所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便是赵宧光的选帖观、临帖观和仿帖观。在选帖时给出的建议对于现今初学书者也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性作用。在临帖与选帖时,给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与方法,当然了,临与仿不仅要讲究方法还要动脑子。赵宧光在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要做一个“善学者”,在开篇部分就要求在仿帖时,做一个“善学者”。若是不动脑子,只知抄取古人字帖便是一介“佣奴”。只有学到古人的精髓,学古为我所用,最后的“融会作我书”才是真正的善学。赵宧光所给出的这些方法与建议,都对当今的学书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①崔尔平.明清书论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320.

②③④同①第298頁.

⑤⑦⑧同①第312页.

⑥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46.

⑨⑩同①分别为第311、333页.

{11}同⑥第355页.

{12}{13}同①第321页.

{14}同①第318页.

{15}赵孟頫.书法名论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167.

{16}同⑥第360页.

相关热词搜索: 寒山 书法 看赵宧光 临仿观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