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慢性胃炎及其生活指导

发布时间: 2022-08-26 19:55:03 浏览:

[摘要]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生活习惯对慢性胃炎的康复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介绍慢性胃炎的生活指导知识,以期提高患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慢性胃炎;生活指导;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287-01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往往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状,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

1.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胃粘膜炎性病变,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慢性胃炎尝有一定成度的胃黏膜功能丧失(萎缩),累及贲门、胃体,伴有胃腺功能丧失,胃蛋白酶、胃酸减少。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4种。常见症状表现有:上腹部疼痛、恶心、胀气、烧灼感、食管返流等症状。慢性胃炎不但影响人的肠胃功能,还能干扰人的植物神经系统,使病人出现久治不愈的头痛眩晕、乏力等症状。久治不愈的慢性胃炎还会发展成胃癌,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慢性胃炎的病因

慢性胃炎的病因多样,主要有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精神因素等。

2.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目前已公认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一个主要致病菌。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细菌,呈螺旋形。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普通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50%到80%之间。文献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70.6%,而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为92%,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密切。

2.2饮食习惯与精神状态

不规律进食以及辛辣刺激食物的过多摄入是导致慢性胃炎患病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上夜班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生活不规律的人员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许多慢性胃炎患者发病前有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喜欢刺激性食物、習惯性喝浓茶、咖啡,吸烟饮酒的习惯,都会加重胃肠刺激和胃负担,久而久之发展成慢性胃炎。

2.3精神因素

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等导致的疲劳、焦虑和心情抑郁,也是造成胃肠负担的因素之一,也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病。胃肠道存在的内分泌细胞细胞分泌胃肠激素,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长期精神紧张会通过大脑皮层影响植物精神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导致胃粘膜血管收缩,胃肠功能紊乱,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导致胃炎和溃疡发生。临床所见长期紧张焦虑和精神抑郁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3.慢性胃炎的饮食注意

慢性胃炎患者除了用药治疗之外,还应注重饮食调养。如果平时不加注意,使得病情反复发作,演变成萎缩性胃炎,终身不愈甚至变成胃癌。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定时定量,选粗纤维少、无刺激性、细软易消化的食物,食物中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豆浆、牛奶营养高且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应列为常用食品。采用健康烹饪方法,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胃的活动是有规律的,当饮食不规律时,必将导致胃活动的不协调。

3.1定时定量

患者可根据自己身体状况、生活工作确定个体化饮食时间和食量。每4-6小时进食一次,或每日进食3-5次。做到少吃多餐,早餐营养吃饱,中餐均衡吃好,晚餐清淡吃少。睡前尽量不吃,食后3-4小时入睡。

3.2食物应软烂易消化

食物煮透软烂后,易于消化吸收,烹饪方法应多选用蒸煮、焖炖、汆烩,不宜选用煎炸、熏烤等方法。患者应尽可能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混匀后再下咽,有助于消化,减轻对胃黏膜的损伤。

3.3食材的选择

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材,高蛋白食物有鸡蛋、牛奶、瘦肉、鱼虾、豆腐等,富含维生素的有蔬菜有菠菜、小白菜、番茄、冬瓜、黄瓜土豆等,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梨等,需注意生冷水果不宜摄入。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浓茶、辣椒、生蒜等,同时避免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烫、过冷、过分粗糙的食物,不吃产气性强的食物,如淀粉含量较高的红薯,藕,土豆等。

4.慢性胃炎的常规护理

4.1生活环境

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环境应安静、清洁、舒适、空气流通,避免噪声,无不良气味。

4.2情志护理

悲伤、抑郁、紧张、焦虑均可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抑制胃液分泌,影响胃的功能。患者调节情绪,克服不良情志,力戒过度忧思恼怒,保持心态平和,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

4.3病情观察

患者密切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腹痛发作时卧床休息,放松身心,注意腹部保暖,腹痛缓解后可下床活动;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性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表现及不良反应等,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相关热词搜索: 指导 慢性胃炎 生活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