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我唯一的能耐,是用故事说出常识

发布时间: 2022-08-28 10:15:03 浏览:

1

傅小平:刚听到《青门里志》这个书名,觉得特别好奇。就像你一定了解的那样,中国自古以来有修地方志的传统,它可能有别于所谓的正史,却无疑带有史传的风格。但给一条虚构的胡同写志,确乎难得一见,也格外郑重其事。我想,你下笔之初是有雄心和抱负的,试图通过写一条胡同里的人和事,写出世道人心及自己对“文革”乃至人类文明的思考。基于此,谈谈写作这部小说的缘起和过程。

袁劲梅:《青门里志》这本小说,是叫《青门里》还是叫《青门里志》,我和好朋友、诗人路也,以及《中国作家》的责任编辑李双丽讨论来讨论去,拿不定主意。最后,路也说:“应该叫《青门里志》,因为,你写的就是一篇‘文革志’呀。书名光表达出青门里这个地方有故事,压不住。” 这样,我就决定用《青门里志》作为书名。下笔之初,我想写的就是“文革”。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可写,现代的社会发展也有很多故事可写。有时候,我想,中国这么多人,这么多事,在哪一阶段伸手一捞,都能写出故事来,我有太多的故事要写,先写哪一个呢?还是先写我亲眼看见过的时代吧。等把我经历过的时代写完了,再写历史和未来。我决定写“文革”,不是因为这个主题没人写,很多作家都写,写得很好。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和后来的一些“文革”作品,把人性的恶和愚昧都写得很准确。但是,我觉得,我对“文革”反思的这个角度,没有人写过。

傅小平:就像你说的,现在很多作家都在写“文革”,也以反思的名义在写“文革”。但有关“文革”的叙事,是否达到了反思的高度,是很可以商榷的。在你的理解里,在何种程度上深入“文革”的肌理和结构,才可以说是真正在反思“文革”?

袁劲梅:我不想只写挨打和被骂的苦难故事,我不想写仇恨和怨气。我也不想写红卫兵热情洋溢,结果青春狂欢了一番,原来上当受骗。我想写人为什么会打人?人为什么会上当?我也想写人还会自己骗自己,法西斯干过的事,不光德国人会干,我们中国人也会干。我还想写,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革”的关系,以及我们当今的社会问题和“文革”的关系。这些我想写的问题,并不是在一动笔的时候就清楚的,是一边写,一边想清楚的。动笔之初,我只是觉得,对“文革”的反思仅仅停留在“诉苦”阶段,还不够。我想追究到“人性”,写每一个人,作为人,对一次全民族的“返祖”的责任。这个责任不是可担当也可不担当的事情,这个责任能从“文革”一直问到今天。动笔之初,我只想问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啦?!

傅小平:这样的追问,或许更可以作为严肃的历史课题来研究。何以想到以小说的方式呈现?

袁劲梅:写以上的主题,当然,也可以不必用小说的形式,写成论文也行。当时,“青门里”过去的小朋友和一些小学同学有几次聚会,谈起那些“文革”中发生在“青门里”和“剪子巷”的荒唐故事,实在篇篇都是历史。可笑可气。而且,青门里的小朋友,儿时见证了“文革”,长大了,又是改革开放的一代人。他们的故事,就是从“文革”到今天,这段快速变化的历史,这些历史不应该被忘记。记录这些荒唐事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化,最好的形式,还只能是小说。我想,“文革”若不好好反思,我们的父辈和红卫兵那代人的十年弯路就白走了。不能因为有了钱,有了灯红酒绿,就假装过去不存在。

傅小平:按我的理解,“青门里”这样一个空间,该是有真实原型的。事实上,如果对你的经历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你笔下的很多事物绝少纯粹是虚构的。换言之,你的想象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个人经验,而你最让人叹服的地方在于,你在写作中模糊了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分不清你写的是你自己的故事,还是小说中人物的故事。尽管我们都知道,小说必然是虚构的。

袁劲梅:虚构是必需的,不然,就没有故事,只有故事的碎片。但是,我们的生活太精彩,变化也太快,所以,写起小说来,是虚构还是非虚构就分不清了。要说我在写作中模糊了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那应该归功于我们的时代,中国这四十年,是一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时代。看起来像是虚构的故事,却偏偏是真的。反之亦然。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一辈子能经历多少事呀?能记住这些事的人,应该是一个富人。一个人的生命,除了能拥有自己的经历,还能有什么?我有很好的记忆力,这是我的运气。

不过,你说得对,“青门里”确是有原型的。一共四十八家人,是一些民国留下的大学教授,都是中国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故事,可以写很多书。我在《青门里志》中,只写了从几个小孩子眼里看到的故事。

傅小平:实际上,你提到了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童年视角的引入。这使得叙述者“我”对极端时代里很多事物的理解,与成人世界形成了强烈的错位,小说因此被黑色的喜剧感照亮,而联想到真实的历史情境,悲剧的感受却更为强烈,叙述由此显得举重若轻。以此看,这是一部充满张力的小说。这张力主要就体现在小说中各式人物不同理解的并置、错位及由此形成的幽默感。

袁劲梅:当然,指出社会的不合理,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写大字报,骂人的方式是搞武斗,不好。文人要有幽默感,不必拉着一张“政府脸”到社会上去说三道四。那样,人见人烦。文人的幽默感是文人的智慧,举重若轻,是运用幽默感的结果。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和几个美国女同学讨论找男朋友的标准。我先说。我说,第一长得好看,第二没文化。(高学历的中国女人定会同意我这两个标准。找这样的男人不欺侮人。)轮到我的几个美国女同学说她们的标准了,她们的标准都是:第一要有幽默感。到第二,就各式各样了(没人说要男朋友必得有钱有房)。我就想,为什么“有幽默感”对她们那么重要呢?后来,有一位教授对我说:“劲梅,你觉得邦迪克教授是不是终于也有了幽默感?他会嘲笑自己了。” 邦迪克教授教形而上学,他连笑都很少会。但是他有“幽默感”了。原来,幽默感并不是去嘲笑他人,嘲笑落后,嘲笑弱者。幽默感是嘲笑自己,嘲笑自己犯过的错误。敢于嘲笑自己错误的男人,当然可爱。

用幽默去反思和批判我们自己在“文革”中犯的错误,不是骂人,是让人在好笑中看清自己走过的弯路。能用幽默感去嘲笑自己的人,是有自信心的人。能用幽默感去嘲笑自己犯过的错误的民族,是有自信心的民族。

相关热词搜索: 能耐 说出 常识 故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