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9-06 14:30:02 浏览:

zoޛ)j首计划”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具体实践,建立了校企双赢的联合培养模式,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共同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以达到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了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工程实践;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5-0214-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各个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均要有累计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的规定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创新,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同时也使参与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上面临新的挑战,而保障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教育教学质量是这一新的挑战的核心[2,3]。与传统的在校学习相比,企业学习在环境、管理、学习内容、教师责任、培养方案等都有所不同。所以,研究学生在企业一年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学生的管理、培养方案及校企双方的职责,对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知识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为试点本科专业已经完成第一届卓越工程师班的培养工作,由于具有鲜明的工程创新背景,毕业生深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本文以此为背景,探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合理模式,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

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训(实验和实习)、毕业设计等。理论教学包括机械设计、力学、机械制造、测试控制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以理论为主,而一个卓越的工程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较强的工程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而企业的实习经历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和锻炼这些能力。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上海、江苏及浙江等多家制造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实习基地”。每个实习基地每年接收3~5个卓越班的学生,学生在企业里配有专门的企业导师,他们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直接跟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一起,有机会了解和掌握企业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他们直接面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研发、创新、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通过实际的项目训练和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他们可以将企业目前的研究难点或急需的项目反馈回学校,教师可以用高校的专业优势进行课题攻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联合培养目标的共同制定和实现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使企业由过去的单纯用人单位,变成了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参与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原则。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前三年,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必要的课程和专业课程,而在最后一年再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企业并制定对应的培养方案,参与相应的企业项目或课题来实现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四、毕业设计的共同指导

在卓越班学生一年的企业学习期间采取“1+1”导师模式,即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企业导师和一个校内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时的学习由企业导师指导,但是学校对学习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并由校内导师及时进行学习内容的调整及理论知识的辅导。在实习开始之初,学校和企业就会为每一个学生都制定专门的实习计划,如表1所示。按照实习计划,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就要参与企业的具体项目,进行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并将此项目和毕业设计题目相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工程实践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根据具体的实习内容,给学生确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完成具体项目的设计、图纸绘制、工艺的制定及相关实验。而毕业论文的具体内容、进度和要求,需要在校内导师的指导。

五、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提高。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培养质量。为全面了解卓越工程师班毕业生的质量,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是及时了解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学习质量,并进行反馈;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主要了解毕业生的工作适应程度,以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表现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加强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紧密衔接。通过上述两个体系的建立,推动和深化卓越班教学改革,持续不断地提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

六、结论

以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为例,研究了如何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建立联合培养的双赢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卓越班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共同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2]陈新.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125-126.

[3]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J].高等工程教育,2013,(1):23-38.

[4]杨伟,朱昱.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24):41-42.

相关热词搜索: 培养模式 面向 工程师 校企 联合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