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西藏人民唱给毛主席的祝酒歌

发布时间: 2022-09-07 13:45:02 浏览: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多么慈祥

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

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哎巴扎咳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

毛泽东思想哺育我们成长

翻身农奴斗志昂扬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西藏

颂歌献给毛主席

颂歌献给中国共产党

哎巴扎咳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这么一种说法,藏族人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藏民族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歌声伴着劳动。盖房子,打夯时一边反复拍打,一边唱歌,两不耽误,是一种独有的劳动歌舞。虔诚的宗教信仰,无形中也使得藏民歌除了抑扬顿挫、高亢嘹亮外,还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文化底蕴。藏民族习惯于用歌舞记录生活的场景,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后,百万农奴翻身获得解放,有了自由身,他们把许多古老的民歌换上歌颂共产党、毛主席的新词,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就是由一位藏族老艺人填词来歌颂共产党、毛主席的。

改编自藏族的一首祝酒歌

《山南古酒歌》是藏族人民在宗教仪式上用来祝酒的歌。西藏解放后,藏族老艺人扎西给这首古老的歌曲换了新词,大意为:“北京的金山上,吹起了金色的号角,不知是谁在吹啊,听得人心里非常高兴。”老人给这首歌起名为《北京的金山上》。当时从上海到西藏做援藏工作的独唱演员常留柱正在积极学藏语、学藏歌,无意中听到民歌老艺人扎西的歌唱,觉得旋律非常清新,里面用了很多藏歌的演唱技巧,歌词表达了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对党、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之情,就非常喜欢。一天,他向扎西学习了这首歌,晚上又急急忙忙跑到援藏工作队队长马倬家,给他唱了这首歌,说自己很想把这首歌搬到舞台上去演唱,请马倬在歌词、曲调上给把把关。在此之前的马倬,曾先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工团和西北文工团工作,已是小有名气的词曲作家了。马倬听了这首原生态的藏族民歌,一下就激发起创作热情。他对常留柱说,这是一块最好的璞玉,我一定要把它雕琢成一首受西藏人民欢迎的、既有藏词又有汉词的好歌曲。

再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马倬是个汉族人,不懂藏文,现在要把汉词填到藏族的民歌上,又要把汉词的韵、音、间奏和音调结合起来,难度很大。马倬不畏其难,不畏其烦,用了近四年的时间不断完善,这是后话了。马倬的第一步先是给曲子加了一個前奏,改了一句最后的音调,然后填上了汉词。歌词写的是:“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的幸福天堂。”当时正是西藏民主改革后的第一年,百万农奴有了自己的地、自己的房,翻身做了主人,扬眉吐气,歌词恰好唱出了百万农奴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激,非常符合翻身农奴想对党和毛主席表达的感情。马倬的改编完全保留了藏族民歌的风格。听了常留柱的歌唱,藏族百姓都非常高兴,给他热烈鼓掌,藏民们天生艺术家的民族禀赋让常留柱惊奇不已,因为他唱完一遍,这些不识字、不识谱、不用教的藏民们,不论男女老少便都能唱得出来了。这以后每年春节慰问演出,下部队演出,舞台上的演出以至常留柱到藏族同胞家贺年、贺喜,他都唱这首歌。此后,常留柱长期留在西藏工作,跑遍大半个西藏,收集和演唱了200多首藏族民歌,将自己的青春岁月献给了雪域高原。

周恩来总理改词

以一曲《天路》闻名大江南北的歌唱家韩红,有着高原人独有的天籁之音,她的母亲就是著名藏族歌手雍西。当年只有18岁的雍西是昌都被服厂的一名工人,人长得端庄,嗓音甜美。1964年,马倬、常留柱到昌都地区采风,认识了雍西。回到拉萨后,接到文化部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的通知。因为通知要求的是业余演员,马倬、常留柱他们一下就想到雍西,推荐了雍西。但唱什么呢?当时没有更合适的歌,就把常留柱已经唱了四年的《北京的金山上》让雍西来唱。

在北京怀仁堂,雍西代表百万翻身农奴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演出,谢幕的时候,总理上台和演员一一握手。当握到雍西手的时候,总理说:“你唱得好。”雍西有点紧张,拘谨地说:“总理,我唱得不好。”总理大声爽朗地说:“好就是好嘛!”毛泽东主席也高兴地说:“唱得好,你是跟谁学唱歌的?”雍西想也没想就回答:“是跟大喇叭学的。”毛主席接着又问了一句,由于雍西听不懂毛泽东主席的湘音,周恩来总理便临时担任了翻译:“主席问,是不是你们西藏树上挂的那种大喇叭?”雍西点头答:“是,后面有一大块儿磁铁,高音喇叭,挂在大树上。”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总理就说这首歌写得好,就是最后一句“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有些迷信色彩。代表团回到旅社后,晚上11时,周总理又亲自打电话给雍西:“你是小雍西吗?”雍西说是的,周总理说最后这一句能不能改一下。

当天晚上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但一时都没想到更合适的词,代表团的团长和带队的老师都很着急,一夜没休息好。

第二天,周总理又打电话说,这首词能不能把末尾改成“我们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这以后雍西一直就唱周总理改的这个词。有一次总理打电话问代表团现在在什么地方演出,当得知他们在京西宾馆演出时,总理就专门到京西宾馆来听雍西唱改了词的《北京的金山上》。

雍西的节目按惯例一般都是倒数第二个,那天老师告诉她说:“小雍西,你的节目调到前面了,总理还有一个会议,要来看看你这首歌改得怎样了。”

总理听到雍西唱完后专门又到后台来,紧紧握住雍西的手,说:“改得很成功,谢谢你。”

总理的修改,使这首歌曲从立意上得到升华,“幸福的天堂”有一点宗教色彩,把它改成“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这就有了现实意义;另外“走向”改为“走在”,经总理这么一改就把时代说清楚了,民主改革之后,西藏就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总理对一首来自藏族的民歌缜思细密,不仅是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更多的是体现了党对西藏的发展、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生活状况的重视、关心

周总理的修改使得这首原本就动听悦耳的歌曲更加深入人心,之后《北京的金山上》像长了翅膀,迅速在全国流传开来,中国唱片社邀请雍西录制了她的第一张唱片。

北京的金山在哪里

有人说《北京的金山上》旋律很美,但有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这北京的金山在哪里呢?毛主席怎么会跑到金山上呢?

在藏族文化中,对山的尊崇和顶礼膜拜是每一个藏民的信仰。山的神圣不容置疑。雪域高原独特的气质、风貌,就是由无数座崇山峻岭编织而成的。在藏族人的心目中,雪山永远是神秘而崇高、巍峨而吉祥的。藏民们将一座座高山尊为神山,神山上有山神。五谷丰登、牛羊成群是因为有山神的庇护,它是牧民的现世护佑之神。每年藏历七八月间,是西藏安多多玛牧民转神山的日子。转山前要请僧人念经,然后依顺时针方向或骑马或步行转神山。转神山时要在山上煨桑,放置刻好的玛尼石,并向神山献哈达,还要向山上撒放酥油、奶茶等物品来敬神,磕头朝拜神山。

藏族没有城门楼这个概念,在藏民族心目中最恢宏的莫过于山,山在淳朴的藏民心中具有图腾的意义,所以他们一心认定毛主席住在北京的山里,他们想象伟大领袖毛主席居住的北京城,一定有着和雪山一样的神山,那会是什么山呢?当然就是金山了。用金山把北京比喻成神山,把毛主席比喻成神,抒发藏族同胞对党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情发自百万翻身农奴对共产党、对解放军、对毛主席的朴素情怀。

藏区的神话不是遥远的过去,今天依然活在人们心里。足迹所到之处,就可见祭祀山神的神殿、随风飞舞的经幡和芬芳四溢的桑烟。共产党的领导,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在百万翻身农奴的心里,和神山一样比肩而立,这也是今天藏族人民的一个坚定信仰。

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也唱过这首歌。1964年才旦卓玛在北京拍电影《东方红》的时候,在全国业余文艺会演上,听了雍西唱的《北京的金山上》,觉得非常动听。歌词不长,但表达的意义非常好,当时她就向马倬要了这首歌的词谱。回到上海音乐学院后,她又请她的老师给她辅导,然后就开始唱这首歌,很受大家欢迎。一直到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西藏录音,建议此歌由才旦卓玛来演唱,马倬便又在第一段词的基础上填了第二段词,在民族特色浓郁之中又添加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使这首歌的旋律更加悠扬悦耳。才旦卓玛结合藏族传统民歌、藏戏等的演唱风格加以复唱,重新录制了这首歌曲。电台向全国播放后,《北京的金山上》就成了西藏的经典歌曲,才旦卓玛也因为这首歌而家喻户晓。她独特的高原唱法,甚至直到今天,依然成為西藏地区音乐的一种代表和象征。

在199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才旦卓玛给全国人民拜年,再次演唱了《北京的金山上》,获得春晚最高音奖。

在2012年河北卫视龙年春晚上,已是75岁的才旦卓玛作为特邀嘉宾再次唱响《北京的金山上》,才旦卓玛说,只要我身体好,允许,我就会一直唱下去。“是新中国将我从一个农奴的女儿培养成人民的歌手,让西藏人民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这首歌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今日西藏人民的新生活,翻身农奴的心里话,它是西藏人民唱给毛主席的一首祝酒歌,唱给共产党的一首祝酒歌。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相关热词搜索: 祝酒歌 西藏 毛主席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