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TR鲍参人工鱼礁的鲍参增养殖试验

发布时间: 2022-09-07 19:00:03 浏览:

材料与方法

1.1TR鲍参人工鱼礁和鲍参养殖平台

人工鱼礁礁体在水流冲击下不发生移动,要求礁体与海底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大于流体作用力。静摩擦力与最大流体作用力Fmax比值称为抗漂移系数(S),该数值必须大于1,才能保证礁体不发生滑动或漂移。当水流速度U0=1m/s时,抗漂移系数(S)计算结果如下:

1.4.2潜水观察法。

潜水员乘坐机动船到达指定海域,船上配备潜水设备如轻装潜水服、空气瓶、水下照明灯、潜水刀和潜水表等和定位设备小型卫星导航仪和GPS。潜水员下水后肉眼观察地貌情况、TR鲍参人工鱼礁区投放情况、刺参的生长活动情况、藻类的生长情况和水域的生物量情况,并使用水下记录笔在水下记录本上进行记录。

2结果与分析

2.1试验刺参的生长情况

该试验作业数量根据当天海域流速、浑浊度、水温和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等因素视情况而定。刺参的个体生长变异系数远高于饲养的动物和鱼类,生长变异系数往往超过50%[12,14]。投饵前随机取20头刺参幼体,

测量其伸展状态下的体长,计算平均值;测量其腔内水从肛门排尽后的体重,计算平均值;投放时人为观察刺参成活情况。采捕后随机取刺参10头,测量其伸展状态下的体长,计算平均值[5];测量其腔内水从肛门排尽后的体重,计算平均值;统计刺参死亡数,计算成活率;参考传统刺参各项数据,对照比较[12]。

2016年10月28日投放第1组刺参幼苗84头,至2017年2月7日捕捉刺参41头,其中2头死亡,共培育101 d。试验幼参投放时平均体长为8.24 cm,平均体质量为42.50 g,至试验结束时,刺参平均体长为10.33 cm,日均体长增长为0020 cm,平均体长增长率为25.4%,平均体质量为68.85 g,日均增长质量为0.261 g,体质量增长率为62.0%,成活率为95.1%(表2、图4)。

2016年11月1日投放第2组刺参幼苗102头,至2017年2月12日捕捉刺参57头,其中4头死亡,共培育104 d。试验幼参投放时平均体长为8.24 cm,平均体质量为42.50 g,至试验结束时,刺参平均体长为9.89 cm,日均增长长度为0016 cm,平均体长增长率为20.6%,平均体质量为6328 g,日均增长质量为0.200 g,体质量增长率为48.9%,成活率为93.0%(表3)。

2.2潜水作业情况

潜水观察作业进行时,由于当天海浪较大导致可见度降低,故仅对数个人工鱼礁周边的状况进行定点观测。潜水观察发现,当地生物量随着观察时间的增长,生物量逐渐增多;刺参发育良好,栖息于岩石缝中,存在

个别死亡情况;羊栖菜和石莼长势良好,生长范围显著增大;除了部分TR鲍参人工鱼礁礁体因为投放海域底质不平稳出现微倾的现象,大部分TR鲍参人工鱼礁礁体未发生明显位移,且礁体上已经出现藻类附着(图5)。

3结论与讨论

3.1潜水观察作业

潜水员下潜仅能定性地观察礁体的投放情况、刺参的发育情况和藻类的生长情况,为养殖提供参考作用,无法精确地对养殖效果做出评估。潜水员下潜后在水下能见度低,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无法进行详细大范围的观察,凭借个人经验的观察与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偏差。在

精确度方面,该方式仅能定性地对TR鲍参人工鱼礁养殖平

台养殖刺参情况进行分析,为养殖试验提供初步依据;在费用方面,与人工机器人水下观察相比成本更低。在整个潜水观察作业中发现,由于不同水域藻类的生长情况不同,刺参在养殖平台上的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刺参偏好于在平台上的阴影部分活动[15],故可在养殖平台上设计一定面积的阴影区域用于刺参活动;养殖平台的钢筋框架在水域中容易锈蚀,不利于潜水人员采捕作业,所以在材料方面可以采取强度高且不易腐蚀的钢筋;另外在观察作业中,相比潜水员下潜作业,虽然水下机器人成本更加高昂,但优势明显,有观察数据备份,并且可以保证安全。

3.2养殖装置海上养殖试验

以TR鲍参人工鱼礁为设计基础,设计鲍参养殖平台,对TR鲍参人工鱼礁生态效益以外的经济效益进行探究。该养殖平台结合水域沙石、砾石底质后辅设一层碎石,模拟刺参自然生长环境,有利于刺参的自然生长,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由于进行海上试验时,天气状况、水域环境和水下作业环境不稳定,存在危险性,所以该次海上养殖试验仅在数千个礁体中随机选取2个礁体进行饲养试验。第1个试验地点的存活率达95.1%,体质量增长率达62.0%;第2个试验地点的存活率达93.0%,体质量增长率达48.9%。作为对比,传统的刺参体质量增长率约为50%[12,14],可以看出刺参在TR鲍参人工鱼礁养殖平台上养殖不仅取得和传统养殖一样的效果,还为投放附带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经费支出,所以该养殖平台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但由于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大范围模拟海洋多变的自然环境,所以无法设置有效的对照组;并且投放时需要对试验海域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投入成本大,不适合推广到其他渔具养殖方式上;同时该作业方式针对的种类局限于活动范围小的水生生物,对于活动范围大的水生生物如鱼类并不能达到其自然生长的效果;养殖平台由钢筋制作会发生海水腐蚀,不利于潜水人员海水采捕作业。另外,养殖平台设计也存在改造空间,未来可以对养殖平台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福祥.日本的人工鱼礁[J].国外水产,1980(1):10-12.

[2] 黄雄.人工鱼礁发展概况[J].海岸工程,1989(3):69-74.

[3] 郑延璇,关长涛,宋协法,等.星体型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数值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9):185-193,297-298.

[4] 唐衍力,王磊,梁振林,等.方型人工鱼礁水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5):713-716.

[5] 李海鵬,罗鹏,于宗赫,等.热带海参糙刺参野外网箱养殖的初步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13,9(6):1-7.

[6] 杨宝矿,王飞,黄玉君.TR人工鱼礁建设技术的初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3):74-77.

[7] 夏苏东.刺参幼参摄食行为与蛋白质营养需要研究[D].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

[8] 赵海涛,张亦飞,郝春玲,等.人工鱼礁的投放区选址和礁体设计[J].海洋学研究,2006,24(4):69-76.

[9] 杨文真.海上网箱“鲍参混养”生态养殖模式探讨[J].福建水产,2014,36(6):495-499.

[10] 林承刚.四种物理环境因素对刺参运动和摄食行为的影响[D].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

[11] 王云.刺参密度对鲍参混养效果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7):633-636.

[12] 余致远.两种饲料对海上筏式吊笼养殖仿刺参生长的影响[J].福建水产,2015(1):73-78.

[13] 陈明强,张立,杨学明,等.海上网箱培育大规格糙海参苗试验[J].水产科学,2015(9):571-574.

[14] 裴素蕊.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个体生长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15] 潘洋.刺参运动节律行为的数量化研究[D].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

相关热词搜索: 养殖 试验 TR 鲍参增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