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5篇)

发布时间: 2024-02-19 15:16:02 浏览:

篇一: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

  

  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受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短期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要从政策支持、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和对企业的引导方面来加速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标签:低碳經济

  节能降耗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其实质在于提升和应用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和储存技术,以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并可能发展成为规制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对我们的一个巨大挑战,更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良好机遇。

  1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1.1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继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设立目标后,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本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和政策,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1.2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极端天气、气候条件与灾害的频率与强度明显增大,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1.3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而来自能源结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方面的原因使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现实的挑战。为了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而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导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英国,其目标也是到2050年建设低碳经济社会。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目前处于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2.1产业和能源结构的挑战

  我国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许多中小企业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加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等社会发展态势不可避免,对能源的巨大要求使得企业主动进行低碳技术与产品创新的意识较差。而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0%以上。这种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和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也十分艰巨。

  2.2低碳技术水平的挑战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技术的关键,我国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储备不足,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一是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我国低碳技术项目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同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三是中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领域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许多情况下,中国只能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这对中国显然是一个沉重负担。

  2.3路径依赖的影响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这种现象成为路径依赖。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一些重化工基础设施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等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石化能源技术依赖严重。当面对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很难摆脱。

  2.4强制性减排的挑战

  发达国家从未放弃过将中印拉入减排行列,挑战来自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伴随而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尽管中国的碳排放许多来自出口产品,发

  达国家在享用中国廉价商品的同时,还要指责中国的排放。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承诺的压力与日俱增。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比2005年减排40%-45%,从而把中国彻底推向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归路。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创新低碳技术。纵观世界各地为发展低碳经济而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应采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相结合的“立体式”的管理模式,加快低碳经济的迅速推广和应用。

  3.1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划指导

  确立以低碳经济理念为发展经济的指导原则。一是要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并落实到年度计划中,让低碳理念渗透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目前国务院正在起草《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涉及建设低碳经济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配套政策、重点工程等诸多内容。各地也应该尽快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既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又能加速本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二是要尽快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规。发达国家均将制定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做法,我国也应尽快考虑从财政补贴以及税收方面加强宏观调控,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低排放的环保、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

  3.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一是发展具有低碳特性的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消耗大量能源的是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三产业单位能耗量非常有限。我国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应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二是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优先开发新型的、高效的低碳技术,打破路径依赖。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的低碳技术。三是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要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问题,首先要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要落实下去;其次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逐步从以前的行政手段向市场化过渡,从而使企业产生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再次,继续培育和推广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

  3.3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首先是加快低碳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转型的原动力。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政府要加强对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构建国家级的低碳技术研究机构,整合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源自主创新,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支持引进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消化与二次创新,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的差距。加快如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其次是加大对低碳经济投资的支持力度。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政府未来投资的重要领域,加大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持。同时支持各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优先安排低碳经济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和企业。

  3.4加强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引导

  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角,政府应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发展低碳经济。一是建立奖惩机制。制定节能减排的刚性约束指标,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核算指标和控制排放、治理污染的责任机制。对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要严格把关,并对完不成年度节能降耗指标的企业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四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节能减排领域,重点支持一批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节能减排项目。三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既然短期内无法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那么煤炭的清洁转化和多联产综合利用就成为能源消费战略的重要内容。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煤炭清洁利用新技术比如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工程,鼓励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群.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J].财会研究,2009,(23):

  28-30.

  [2]姜鑫民.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之路[J].低碳经济与碳金融市场,2009,(24):45-47.

  [3]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要有紧迫感[J].求是杂志2009,(23):50-52.

篇二: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

  

  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价值与路径选择

  「摘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特别是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迫切需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发展阶段农业发展最根本的目标之一。农业绿色发展表现出多维的时代价值,但也面临着突出的环境问题,如耕地资源压力过大,化肥农药使用强度依然居高不下,农产品质量依然不容乐观等。在此背景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对新发展阶段农业的战略地位重新思考,创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依靠科技创新,改善提升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系统的健康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时代价值;路径选择

  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大国的责任担当。“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农业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农业是与自然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而且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1

篇三: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

  

  研究低碳经济的目的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目标,并以构筑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其中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碳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其中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为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持续稳定的增长。

  2.研究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为了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低端后高端、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出。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三是"锁定效应"的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称"锁定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也随各国的能源消费政策而异。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发展高碳产业,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因此,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形势,及早筹划,把握好碳预算,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四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间不大。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2006年,我国的人均用电量为2060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经合组织国家的1/4左右,不到美国的1/6。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世界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这表明,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

  促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财政部制定的低碳经济相关政策也已进入实际操作层面。青岛市应把握这一契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当前,青岛在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能源结构不合理。青岛市的能源结构现状令人担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对环境造成污染,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二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目前第二产业仍是青岛市的经济主体,工业生产技术的高碳消费特征无疑加重了青岛经济的高碳倾向。近几年来青岛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增长缓慢,服务业比重较低,与国内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储备不足;四是城市高碳经济生活方式有待转变。青岛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同时带来了高碳经济生活方式,等等。

  一、健全政策保障机制,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青岛要进一步明确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推进以能源节约、新型能源推广应用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为主要标志的低碳发展模式。将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融入到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注重海洋经济发展的统筹布局、科学开发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海洋高端低碳产业发展。同时,应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保障,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让企业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实际经济利益,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广阔前景,通过强化生态建设,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要充分发掘服务业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因而,发展服务业对青岛这样资源相对缺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城市有重大现实意义。青岛市要明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任务,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完善保障机制,构筑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

  三、加强低碳技术储备,拉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青岛市应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通过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逐步建立低碳技术体系,拉动青岛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培养城市低碳生活方式。青岛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应该从各方面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对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倡导建设生态景观,限建高耗电能的人工瀑布、喷泉,多营造有利于户外健身、增氧、减少热岛效应的树林绿荫地,重视城市屋顶绿化,保留河湖水景在城区中的位置等。同时促进建筑业与太阳能产业的融合,设计和建造富有景观美的太阳能屋顶和光能利用建筑,推广住宅小区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照明。

篇四: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

  

  中国氯碱行业碳排放现状及碳减排实施路径

  摘要:为坚决贯彻国家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要求,氯碱行业已经开展了相关产业政策、碳排放现状、行业发展趋势和热点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契机,通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能效和增加清洁能源使用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力争尽早实现碳达峰,为国家总体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氯碱行业;碳排放;现状;碳减排;实施路径

  1氯碱工业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分析

  氯碱工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不仅是化工行业的基础原材料,还广泛应用于建材、交通、电气、冶金、纺织、食品、包装、日用化工等及诸多领域。因此,可以说氯碱工业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相对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现代化氯碱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但是氯碱工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已经历经了上百年,其主要采用隔膜法以及离子交换膜法两种生产工艺。从现阶段的整体技术来看,虽然这两种工艺的性质不同,但都是需要通过电解进行,因此氯碱工业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氯碱行业不但耗能高,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也会消耗大量的物资,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倡导的发展方式,氯碱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其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基础之上,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同时还需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的氯碱行业整体发展形势来看,其主要的发展目标就是在安全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提升经济收益,这需要管理阶层具有一定的市场敏锐度以及宏观观察力,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氯碱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并综合考虑各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具有规模性的系统的企业发展模式,保证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可行性。氯碱企业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对于水资源、电资源以及蒸汽能耗等资源进行节约,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相应技术,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2中国氯碱行业实现碳减排的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产能有进有退。推动烧碱和聚氯乙烯产品严格实行产能等量置换,统筹好发展和减排、增量和存量的关系,准确把握并科学发挥电解工艺处置工业废盐和“碱、氯、氢”三种联产品的基础化工原材料重要作用,为促进产业间协同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绿色低碳做出积极贡献。

  (2)坚持对标先进,实现降耗减碳。坚持与国际先进对标和国内领跑对标,推动行业能效水平由基准水平向标杆水平不断迈进,鼓励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持续降低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水平,不断提升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

  (3)坚持政策引导,合理把握节奏。进一步推动有关部门完善鼓励企业改造的产业政策、市场机制和配套措施,合理保障氯碱企业存续发展条件。坚持分类施策和分企施策,指导企业科学编制改造方案,并结合行业供需情况合理把握节奏、稳妥有序实施。

  (4)坚持市场导向,经济技术可行。优先推广使用成熟适用技术进行行业节能减排改造,进一步加强新装备、新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工作,推动行业整体节能降耗。充分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目标和任务,统筹兼顾技术和经济目标。

  3中国氯碱行业节能减碳的实施路径

  3.1膜脱硝浓缩液中氯化钠的回收

  (1)技术背景。我国传统氯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钡法除硝,不但运行费用高且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因此目前我国多数氯碱企业已经摒弃了这种

  方式,使用膜法脱硝装置。该膜对氯化钠没有截流能力,因此如果排放浓缩液,会浪费大量原盐。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采用冷冻工艺对氯化钠进行回收,但冷冻法施工流程较为复杂且运行成本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增加一套浓缩液后处理装置。

  (2)工艺简介。将膜法脱硝装置得到的浓缩盐水与蒸发的弱碱性纯水进行混合,并通过静态混合器使混合均匀,对于剩余杂质,需要通过保安过滤器对其进行过滤,将盐水送入浓缩盐水配水罐。通过进料泵进入膜法除硝装置,过滤单元,将盐水分离为渗透液和浓缩液,将浓缩液送出外界,而渗透液回收氯化钠。

  2.2寻找和使用清洁能源

  在国家“双碳”政策背景下,氯碱企业除优化自备火电厂降低碳排放外,顺应能源结构变化需求,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寻找和使用清洁能源,主动调整用能结构,充分利用中国水电、风电、光伏、核电资源,由自备电向网点转化,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全面提升“绿电”的使用比例,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

  此外,氢能具备明显优势,是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氯碱行业氢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氯碱企业参与区域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集氢能科研、制取、储运、交易、应用一体化的氢能产业体系;立足氢能产业发展各主要环节,建设区域产业联盟,实现“气-车-站-用”同步发展;关注电解制氢技术,在氢能装备、加氢网络、氢能储运等领域完成关键企业布局,使氯碱氢能产业成为新的具成长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氯碱由“耗能”向“造能”方向转变。

  2.3一次盐水精制中磷酸盐的应用

  (1)技术背景。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机制系在一次盐水工序与钙镁离子反应,从而除去钙镁离子,延长电解槽使用寿命,需要注意的是,一次盐水中的钙镁离子质量分数不能超过1×10-6,通过螯合树脂塔在二次盐水工序对其进行吸附,进一步降低钙镁离子质量分数,使其低于2×10-8。为保证树脂的吸附能力,需要再生清洗螯合树脂塔。树脂塔的再生费用主要取决于其再生周期,树脂塔的再生周期主要取决于一次盐水钙镁离子浓度。为缩短螯合树脂塔再生周期,目前

  我国多家氯碱企业相关人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可以将磷酸盐加入盐水中,相对来说磷酸钙以及磷酸镁的容积更低,因此可以降低钙镁离子浓度。只要钙镁离子浓度降低就可以大幅度延长螯合树脂塔的再生周期并降低其运行负荷。

  (2)工艺简介。钙镁离子在一次盐水中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过滤器对发生反应后的钙镁离子进行过滤,在后续反应器内加入磷酸或磷酸钠,其会与盐水中剩余的微量钙镁离子继续反应,再次通过过滤器对其进行过滤,然后送入螯合树脂塔精制。磷酸根过量会对电解槽电压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控制,保证磷酸根过量质量分数不超过3×10-5。

  2.4建立和完善行业能耗和碳排放监测预警平台

  为深入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行业企业需有目标、有步骤开展针对能源碳排放数据监测,完成碳评估和碳预测工作并实现动态预警和重点数据上报;通过制定减少能源碳排放的具体举措,降低企业能耗、减少能源碳排放,提高企业综合运行效率。

  鼓励各省、市、园区、重点企业建设符合监管要求的氯碱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行业能耗工业大数据信息,优化制造能耗算法,提升制造优化模型,科学设定完成“双碳”目标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促进行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实现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发展。

  结论

  “十四五”中国氯碱行业的主题是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行业坚决贯彻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要求,努力实现行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产品能效的不断提升,持续降低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水平,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把中国由氯碱大国建成氯碱强国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光飞,刘姗,王丽媛.氯碱生产节能降耗工艺优化运行总结[J].中国氯碱,2020(3):35-37.

  [2]张培超.氯碱行业2018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19年市场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9(4):47-49.

  [3]张红霞.三氯氢硅生产技术的改进措施[J].化工管理,2019(7):83-84.

篇五: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

  

  基于农业投入的重庆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减排措施研究

  王才军;孙德亮;张凤太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12(19)5【摘

  要】农业越来越成为世界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农业投入的化肥、农膜、农药、用电量以及柴油5个方面碳源,测算了重庆市1996—2010年近15a的农业碳排放,结果表明:(1)近15a,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呈明显增长趋势,农业投入碳排放总量增长分为三个阶段:增长率下降的缓慢增长阶段、环比增长起伏的波动增长阶段和迅猛增长阶段。(2)近15a,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强度处于明显增长阶段,增长率达到120.32%;2007年以后碳排放环比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环比增长趋于吻合。(3)近15a,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中始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但呈下降趋势。农村用电碳排放所占比例仅次于化肥使用的碳排放,且呈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22.1%增加到2010年的38.69%。农膜、农药、农用柴油的使用导致碳排放量增加,但是在全年当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最后,立足研究结论,提出了未来重庆农业减排的措施,以期为重庆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页数】4页(P206-209)

  【关键词】农业投入;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减排政策

  【作

  者】王才军;孙德亮;张凤太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高校市级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323.21;X825【相关文献】

  1.基于投入视角的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西南岩溶山区重庆市为例[J],洪业应

  2.碳排放交易制度下城市减排的机会成本研究——基于中国碳排放试点城市的实证检验[J],王钊;王良虎;胡江峰

  3.中国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特征与碳减排路径研究[J],禹湘;陈楠;李曼琪

  4."双碳"背景下的宁夏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驱动机理与脱钩效应研究[J],桂河;李静;尚梦媛

  5.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J],金书秦;林煜;牛坤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热词搜索: 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 排放 中国农业 转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