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鲁迅立人思想的当代传承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 2022-04-16 08:31:51 浏览:

摘要:鲁迅通过关注中国国民性、中国命运及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社会改造等时代中心问题,形成蕴含自立而后立人、立人而后始建“人国”精神的鲁迅立人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传承鲁迅立人思想,再擎长明百年的精神之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契合广大人民对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诉求。本文从鲁迅立人思想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阐述了研究鲁迅立人思想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鲁迅;立人思想;当代价值

一、研究价值及意义

(一)理论价值

1、有利于挖掘鲁迅立人思想的内涵。思想家鲁迅,热忱而不懈地关注人,思考人类、人生和人性等问题。其对形而下生活世界的瞩目构建了立人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鲁迅立人思想受西方世界里“东方观”视角的影响,但并没有被其束缚,他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将思想的触觉伸向人性深处,形成关于中国国民性的精确认知,展示了其思想的內在深度。

2、有利于追寻近代学人关于国民性的探索。近代中国是救亡与启蒙并轨的时代,一方面是社会形态被动转向现代化,另一方面,源自先觉者,即知识精英个体觉醒而发出的时代“呐喊”。鲁迅立人思想诞生于这个阶段并在强调“张个性”的同时继承发展了梁启超“利群爱国”等思想。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始终围绕着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展开,而“健全的个人主义”理想与“利群”观念实为相互依存的。

3、有利于深化鲁迅立人思想的研究思域。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鲁迅研究界对立人思想重视起来,引发过学术界多番辩论。但辩论也好、研究也罢,多局限于鲁迅立人思想的成因、早中后其思想的转型及是否阶级性、一贯性等常态课题。90年代至今,鲁迅研究界对鲁迅立人思想的价值给予肯定,并有学者“专门为其历史意义、当代价值撰写论文。”1但究竟该如何继承,如何将鲁迅立人思想的精髓“拿来”当代中国,是鲁迅研究界尝试回答的新问题。

(二)现实意义

1、有助于树立当代中国的道德典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提出过“四有” 新人、“八荣八耻”等道德建设目标;但同时,人格异化、狭隘民族意识更为严峻,传统虚无主义时有滋长,严重影响到当代中国国民人格塑造和国民精神脊梁的形成。“民族魂”是对鲁迅精神的高度概括,其身上投射的国民优根性、自行意识、独立精神和发自内心的“诚与爱”,为当代中国人示范了何为“中国式脊梁”。

2、有助于当代中国大众思想的再启蒙。随着新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普通民众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但群众的行为及思想观念极易随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这种自发的思想观念养成过程,对社会秩序稳定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患。对当代民众的思想再启蒙,主要指对人们品德、情操的再追寻,鲁迅立人思想的三大源头之一就是对传统文化扬弃,并诠释出新的内涵。传承鲁迅立人思想有助于启蒙大众思想,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

3、有助于厚重当代中国传统文化。鲁迅,堪称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它不仅是一个显著的历史客观存在,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文化存在。追踪溯源,鲁迅最本质的身份是教师、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立人思想是一个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命题,其目的之一在于通过国民个体素质的改造实现民族文化新质的形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传承鲁迅立人思想可以厚重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

二、研究现状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日本学者对鲁迅的研究。自19世纪中期至今,日本学者对同样研究“国民性”问题的鲁迅研究是最早的。据日本鲁迅学家藤井省三先生考证,1909年5月1日出版的《日本及日本人》五零八号“文艺杂事”栏,就有关于周氏兄弟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的消息和评议。日本学者北冈正子的《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由来》一文,提及当时日本弘文学院院长加纳治五郎给毕业生讲话而引起的国民性讨论,认为存在着“鲁迅和许寿裳的讨论受杨度和加纳讨论诱发的可能性”。21937年,鲁迅逝世不到一年,改造社就刊行了《大鲁迅全集》全七卷。最为重要的是竹内好在1943年12月写的《鲁迅》,40年代以后的日本鲁迅研究几乎是以这本书为起点的。

2、美国学者关于鲁迅研究有相当成就。威廉·莱尔的著作《鲁迅的现实观》于1976年在伯克莱和伦敦出版,其中一章《故事的建筑师 语言的巧匠》(An Architect of Stories and a Carpenter of Words)被乐黛云先生编入了《国外鲁迅研究论集1960——1981》。该书在当代鲁迅研究中有很重的份量,特别是海外现当代文学研究。J.R.普赛的《鲁迅与进化论》在自中国近代以来进化论的传播之思想史背景下,研究了鲁迅与进化思想的关系,认为“真正的鲁迅是一个真正的儒教徒”。 其他的比如哈里叶特·米尔斯、帕特里克·哈南、史沫特莱、埃德·加斯诺等或是美国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或是创作有相当分量的鲁迅研究著作。

3、其他国家学者关于鲁迅的研究。在韩国,对鲁迅的研究始于1920年代。1927年韩国杂志《东光》首次发表鲁迅《狂人日记》的译文,近90年来其译介在韩国文学界从未间断过。鲁迅的大部分作品都被翻译成韩文出版,对其相关研究的论文也有400余篇。韩国著名的鲁迅研究学者还有朴宰雨、金河林、柳中夏等。英国的波尼·麦克道戈尔和凯姆·劳撰写的《20世纪的中国文学》属于文学史著作,其中对鲁迅的创作有较多的评述。该文学史认为鲁迅的《狂人日记》“虽然从灵感和标题上都受了果戈理的恩惠,但它是完全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它是中国第一篇同时使用文言和白话写作的小说”。1994年在瑞士出版了6卷本《鲁迅选集》。2001年德国法兰克福的彼得·朗格公司用德语出版了《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它的作者张钊贻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教师(他在1987年出版过英文著作《尼采和鲁迅思想的发展》)。

通过研究国外鲁迅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国外学者偏重于从鲁迅作品中提取鲁迅精神和鲁迅思想,正是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吸引着全世界文学界、思想界的瞩目和敬仰。然而,国外鲁迅研究的现状显示出除了日本对鲁迅的研究略微系统化之外,他国的鲁迅研究成果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专门的鲁迅研究界。因此,尤其西方国家学界对鲁迅的研究更多包含对东方主义的好奇、窥视和探索,而非学术性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鲁迅立人思想的来源。冯骥才在《鲁迅的功与“过”》一文中认为,鲁迅“国民性批判源自1840年以来西方传教士那里……来源于西方人的东方观……”,3陈漱渝在《由〈收获〉风波引发的思考》中认为立人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有着更为深广的中外文化渊源,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汪卫东认为,“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重要部分的鲁迅国民性思想正式形成于日本”。4另有一些學者认为鲁迅立人思想与中国近代的国情和启蒙思潮有关,俞祖华在专著《深沉的民族反省》中指出,鲁迅立人思想的动因有三方面:“一是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刺激;二是对国民冷漠的体验;三是受到了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等近代启蒙思潮的影响。”5近几年有学者从鲁迅的个性、气质、生活经历等方面探求其改造国民性思想形成的因素。

2、关于鲁迅立人思想前后期是否一贯。对此,学术界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或者过于笼统的说鲁迅立人思想前后期是一贯的。如韩罕明认为,当鲁迅“在战斗中建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不再像先前那样突出地谈论国民性改造的问题了。……国民性这个字眼,也渐渐地从他的笔下隐没了”。王瑶则认为,鲁迅立人思想“是一贯的,只是认识的深度和侧重点前后有所不同而已”。鲍霁认为,为改造国民性而斗争,贯穿了鲁迅的一生,具有历史的一贯性和连续性。6

3、关于鲁迅立人思想内涵研究。2011年,王得后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鲁迅思想三题》一文,文中认为:“根柢在人”是鲁迅思想的原点,“立人”是鲁迅思想的核心、“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是鲁迅思想的纲要。朱德发在谈及鲁迅立人思想中的个性意识时认为,鲁迅并没有完全认同或接受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只是汲取了其中有用的合理性因素,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意识,这种个性意识既为“立人”所用,又为“立国”所需。王景山更认为鲁迅作为坚信人道主义终将胜利的思想家、文艺家,最关心的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命运和处境,他的立人思想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4、关于鲁迅立人思想的现实意义和研究前景。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当代研究鲁迅的国民性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如王书声认为,“鲁迅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对我国民性的探索,其实质是探索众人的现代化问题”。秦林芳指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仍具有其当代性。7张杰在《系统性研究是当务之急》中认为,“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就在于系统化。不仅研究现状需要这样,鲁迅的思想与实践特点更需要这样”。2010年,刘家鸣在《鲁迅与“五四”时代思想启蒙》中指出,鲁迅为着“立人”而投身于思想启蒙,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从国内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国内鲁迅研究阶段性明显,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高峰,随后直到2006年前后鲁迅才再次“热”起来。国内鲁迅研究比较成熟且系统化,并以著作形式表现出来,譬如张梦阳主编的《1913-1983 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全面汇集了几十年内鲁迅研究界的优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外,对鲁迅的生平、书信、作品、事迹等多方面均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关于鲁迅立人思想的研究,90年代之前主要集中在立人思想的生发、内涵上,而很少有学者关照立人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关联性,因此鲁迅研究仍存在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空间。

三、研究思路

笔者主要试图梳理以下问题:一、鲁迅立人思想的形成条件;二、鲁迅立人思想的内容;三、鲁迅立人思想的传承价值。此外,笔者试图在厘清鲁迅立人思想的传承价值之后,回答如何传承鲁迅立人思想的问题。笔者拟在此综述基础上,首先阐释鲁迅立人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因素;其次,谈鲁迅立人思想的当代传承,首先要厘清该思想的内涵及值得传承之处,即从立人的目标入手,以知行合一、“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饱含“诚和爱”、自我改造精神来致人性以全;其次通过批判国民劣根性、肯定优质国民性阐述如何立人。最后,专注于探索鲁迅立人思想的当代传承路径,首先立足校园文化传承鲁迅立人思想之理性爱国;其次关联党的群众路线传承鲁迅立人思想之群众立场;再次关注道德建设传承鲁迅立人思想之道德情操;最后整合网络鲁迅研究现状创新鲁迅立人思想传承路径。

作者简介:

郭笑雪(1988-),女,汉族,河南漯河人,助教,法学硕士,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何晓娇(1988-),女,汉族,湖北宜昌人,助教,法学硕士,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关热词搜索: 鲁迅 传承 综述 当代 思想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