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技术VS艺术,传统VC当代

发布时间: 2022-03-10 10:30:19 浏览:

数码石雕与传统雕塑有何不同?它们是如何被实现的?如何客观地看待数码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数码技术会取代手工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亲密体验了一场只有数字技术时代才能发生的“数码石雕展”。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gital stone sculptures and traditional sculptures?How are they realized?How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s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the artistic creation objectively?Will the digital technologies replace handwork?Taking with these questions,the reporter experienced an exhibition of digital stone sculptures which only exists in the digital age.

这场展览于2008年10月9日下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拉开序幕,展出了四位美国艺术家——布鲁斯·比斯利、乔恩·伊舍伍德、罗伯特·迈克史密斯以及肯尼斯·斯内尔森——20余件大型数码石雕作品及若干使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模型、CAD设计模型。这一历时3个月的展览分别在北京、上海和重庆展出。

历史与现场

将数码技术运用于雕塑创作,最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1990年举办的美国雕塑家协会(ISC)双年会第一次讨论了数码雕塑的发展及影响;1995年,第一个名为“数码雕塑 95”的大型国际展览和影像交流活动在法国举办。参加本次展览的几位艺术家,除了乔恩约七、八年前开始数码雕塑创作之外,其余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了数码雕塑的探索之旅。他们都充分体验到了数码技术带给他们的裨益。

他们皆选择了以几何构形和生物形态为基础的抽象造型。然而数码雕塑的抽象并不能等同于现代主义的抽象。这里的抽象源于计算机本身的逻辑性思维方式,最终的作品具有精确性和规则性的特征。

肯尼斯的作品自始至终围绕着亚微观世界的“原子”。“诠释科学界对于原子结构的阐述,体现动态而错综复杂的原子架构”是引诱肯尼斯通过雕塑来寻求答案的“金苹果”。当充满理性精神的创作冲动和创作风格遭遇到同样理性的计算机设计,简直相逢恨晚。他的作品有些像中国传统工艺中的象牙球,在球面上,如同宇宙中行星运行轨迹一般的曲线暗示出层层包裹的内在球体,创造出一个个微缩的小宇宙,科学与艺术的终点总是指向关于存在的终极追问。布鲁斯相信形状本身具有灵性,能与人类进行情感的交流。他的作品总是发生在几何体与几何体的对话之中。圆形、立方体、矩形、扭曲的圆柱体……有时他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时他们则蔓延或散落,具有变化出无限空间的可能性。罗伯特的作品令人联想到古生物、海洋生物、微生物……而又不全然是,总之似乎是对于生命体的一种幻想和综合,富含着柔软且诡变的曲面,精致而灵巧,偶尔会有尖锐的凸起或转折,似乎带有防御和攻击的情绪。乔恩的作品是其中最具有手工性的温暖,带有泥被塑造之时的弹性和因为重力而产生的下坠感,这也许是因为他对陶艺的偏爱的缘故。他的作品《讲故事的歌者》造型简洁,如同一个变形的细口长颈瓶,自上而下方向的纹理沿着瓶身并列排开,优美的曲线如同音符一般,带着诗意的浪漫与优雅,错觉使得这些线条通向了恒久的时空。

数码的变革

数码工具特别适合制作复杂结构和有机造型。这种作用表现为使用者在虚拟空间中可以摆脱固态材料机械表现的局限性,自由地尝试各种结构、布局、视角、装饰性效果等等。这就像我们使用电脑敲打出文字进行记录、写作一样,可以使我们自由地根据脑中的想法修改文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布鲁斯·比利斯说:“借助计算机建模能力,我无需分散精力,辛苦地切割、熔接和磨削金属,就可以看到形状,体验形状布局的效果。因为最初的构思不明了,因此我需要尝试各种布局,才能称最终的雕塑作品。”罗伯特则认为,随着全球大规模生产业务流向中国,数码技术更便于将雕塑设计与制作分离开来,将制作外包给中国,并且便于远程控制生产流程,从而更为深刻地推动了全球性的交流。

除了在技术操作层面带来的改进,数码技术为带给雕塑的更内在的影响,借用美国当代艺术评论家唐纳德·库斯比特的概括,便是“计算机程序允许更好地洞察空间,能够更好地表现复杂的三维关系”。在布鲁斯和罗伯特的雕塑中,这种空间关系的复杂性更为显而易见。他们分别走向了两个极端,前者是规则形切割的多层次空间,后者是有机体自我衍生的空间。然而肯尼斯的“原子像”具备了无穷的动力,如同爱因斯坦和霍金所阐释的“维”度及宇宙。乔恩作品中常常出现波状的纹理,实际上便是他对于时间和空间流变的感悟,在《鱼出水》的作品中,他利用Autodesk 3dsMax将两种变化中的纹理交融在略有雏形的鱼造型表面,给人以鱼化石历经沧海桑田的感觉,又如同水纹漾动,水下的鱼跃跃欲试之景,非常生动。“软件程序是一个封闭空间,而雕塑家及其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塑造的雕塑作品构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唐纳德语)。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在这个虚拟空间中,雕塑家通过自身的理性和感性认识,来不断地塑造具有空间完整性的造型。它有助于艺术家超越具体的物的限制,进入到多重的维度来思考。

传统与当代

数码技术在雕塑创作的过程中,可以介入设计、小稿制作、放大三个环节:运用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Auto CAD、Autodesk 3dsMax、Maya等)在虚拟空间进行设计、建模、修改;运用电脑数字控制雕刻机或三维快速成型打印设备制作物理模型(RP);运用数控机器进行放大和切割,比如CNC磨削设备。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在设计和小稿制作的流程中使用了数码技术,在将模型放大制作成石雕的过程中却使用了传统的雕刻技艺。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不仅直接参与造型构思,而且要在3D建模软件中进行修饰和提炼,集合扫描数据,优化快速成型文件,计划RP台架和输出,将这些模型提炼为使用的模型雏形,并对雕刻师进行远程及现场指导。但是艺术家们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一致地强调他们的作品由于在放大过程中有中国雕刻师的参与,因此仍然是手工的。

在机器有很多方面都优于手工的时代,中国雕刻匠人首创的用石料模型进行精确放大的方法仍然能够证明,手工制作与机器一样精准,并且成本更低。机器可以实现某些手工不能完成的效果,但是手工同样也能够弥补机器的技术缺憾。肯尼斯层层嵌套的原子造型作品,在制作时需要娴熟的底切、钻孔和膛线制作工艺,在RP构造内完成纵深而复杂的底切较为容易,采用数控轧制则不可能实现,这种造型需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他的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从技术返回到手工的启示。同时,手工的参与也可以使创意与材料之间发生新的碰撞。对比乔恩的作品模型及放大的石雕作品,便可以发现利用花岗岩、大理石或其他岩石的天然图案,将赋予作品不同的视觉效果。

对于前沿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削弱这些艺术家们对于传统技艺的重视。在创作的过程中,两者在艺术家的创新和实验中,朝着有待实现的表达方式迈进。

艺术与技术

同样,如何权衡艺术感性与技术理性之间的矛盾,对这四位艺术家而言并不成其为问题。

在使用数码技术进行创作之前,他们都已经是颇有成就的成熟艺术家了。比如生于1927年的肯尼斯,在1987年开始数码雕塑创作之前,他就已经获得了雷诺兹金属雕塑奖、美国建筑家协会奖章、纽约特洛伊艺术与人类遗产工艺学院荣誉博士等多项荣誉和奖励。生于1939年的布鲁斯在21岁的时候就和毕加索、杜尚、劳申伯格、大卫·史密斯一起参加了现代艺术史上非常著名的“集合艺术展”。此后在1963年代表美国参加了当时国际上最重要的巴黎双年展,并赢得大奖。然而,从他们面对数码技术的态度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两点:第一,包容和勇于尝试的精神。策展人唐尧认为,艺术家使用数码技术创作的作品,有些在艺术成就上并不见得就超过他们之前的作品,但是他们对于技术的兼容并蓄和创造精神正是我们国内很多艺术家所缺乏的。第二个值得我们警醒之处,也同样是这几位艺术家的肺腑之言:“技术仅仅是工具,对于技术的使用就好比以前用火柴点火,现在可以用打火机点火的道理一样,决定作品的是人的思想”。作为大学教授的布鲁斯和罗伯特尤其强调手工训练的重要性,他们在学校里授课之时,便不断地告诫学生“思想是一切创作的基础”。

欧特克公司的野心,在于通过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最古老的石雕(手工艺)创作来展现他们的创新技术,向各行业证明通过数码设计可以实现任何灵感及创意。然而这些技术的创造者对于技术的认识仍然非常理性,诚如卡尔·巴斯(欧特克公司CEO)所言,“这只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工具而已!”

但唐尧显然不仅仅着眼于目前的数码技术,而是对计算机技术所可能带来的巨大的艺术创造潜力表示出相当的信心!因为他相信,当我们致力于思索创造的哲学本质之时,会发现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二进制编码的无穷变化,与人类、万物、星球、宇宙的构造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数码技术正在使我们接近造物的秘密与狂喜”!

艺术的发展永远不能拒绝技术所带来的变革,那些富有实验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们啊,请尽情挥洒你们的智慧吧!

相关热词搜索: 当代 传统 艺术 技术 VC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