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某事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典型材料

发布时间: 2022-05-22 13:05:02 浏览:

某事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典型材料

     根据中央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和省委“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部署,从2010年12月开始,XX从市、县、乡三级选派干部23690名,组建19个工作团、4646个工作组,深入全市18个县(市、区)和XX经济技术开发区、290个乡镇(街道)、3751个村(社区)和895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提升了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

  一、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初衷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各级干部。其主要内容:一是送政策。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计划生育、新农合、山林权益、证件办理等各项政策汇编成《政策法规简明问答读本》,免费送到各家各户,引导帮助群众了解政策、运用政策,合理合法地表达诉求。二是送温暖。将五保户、困难党员、上访户、贫困户等作为重点对象,组织干部与之结对帮扶,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发展产业等实际问题。三是送服务。整合单位资源,发挥干部自身优势,做好“六服务”,即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社会和谐,服务社区建设,服务企业经营,服务组织建设。“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内容既涵盖物质层面,又涵盖精神层面;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坚持为群众谋福祉,又注重夯实基层基础,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XX之所以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主要源自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有效抓手。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等影响,群众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一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有的地方工作条件好了、路宽了、通讯发达了,群众见干部却更难了,导致上情下不去、下情上不来,出现“信息时代信息不通畅”的现象,等等。这些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XX科学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必须有效应对。二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需要有效抓手。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党的执政理念应当通过具体的实现形式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体现。否则,理念再好也难落实。XX应勇于担当、大胆探索,找到符合XX实际的活动载体。三是传承弘扬苏区优良传统需要有效抓手。XX是苏区精神发源地,曾孕育了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为核心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当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干群鱼水关系深植于干部和群众心里。传承弘扬苏区优良传统,需要合适的载体推进、展现。基于这些考虑,市委经过调查研究,作出了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决定。

  二、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市、县、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作表率,扎实推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1、派干部驻点包户。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工作团,由市级领导任团长,县(市、区)委书记任常务副团长;向乡镇(街道)下派县级领导或副县级后备干部,担任乡镇(街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村(社区、企业)下派工作组,由正科级干部任组长;每20户左右群众为一个单元,安排一名干部联系包扶,从而实现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广覆盖、网络化。下派干部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优秀干部,联系包扶对象以五保户、贫困户、困难党员、计生困难户、上访户等为重点。通过驻点包户,“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规模以上企业,覆盖农户1711491户、城市居民46437户、企业职工35800户。有些县(市)把干部驻点包户与大学生村官“包组联户”、基层党员“定区联户”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

  2、帮群众排忧解难。下派干部经常上门走访群众,摸清包扶对象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愿望诉求等,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及时记入《民情日记》,汇集建立“民情台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由村、乡、县、市逐级上报,做到分级负责、归口管理、限期解决、责任到人,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已经解决的问题在“民情台账”上及时销号,没有解决的专项督办。到目前为止,全市下派干部共建“民情台账”24072本,涉及有关基础设施、就业创业、产业发展、危旧房改造等问题12.86万个,现已销号12.65万个,销号率达98.4%。

  3、建机制推进促动。一是强责任。明确各工作团长、各领导小组组长、各工作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定期研究问题,强化责任落实。二是重指导。各领导小组通过召开流动现场会、选树典型深入一线宣讲等,指导面上的工作。各工作组通过召开每周例会、定期汇报会、专题座谈会等,指导下派干部抓好工作。三是抓考评。坚持工作组每月考评、乡镇(街道)领导小组每季考评、县(市、区)工作团每年考评,进行排名通报,好的表彰,差的批评。宁都县工作团围绕抓好信访工作,坚持“一月一重点、一季一主题”,成功脱掉了全省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县帽子。信丰县乡镇领导小组坚持“一事一表”上报、“一会三单”(即交办会,交办单、承诺单、整改单)办结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南康市家具产业工作组建立“入企听诉”机制,优化了家具产业发展环境。

  4、让群众监督评议。下派干部向包扶群众发放联系牌、连心卡,将各自承诺事项、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在报刊、电视、网站、党务公开栏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驻点包户年度工作任务完成后,下派干部向当地群众述职,接受满意度测评。对群众评议满意率低于60%的,给予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提拔重用下派干部时,到其联系包扶点进行考察,组织群众民主推荐和满意度测评。宁都县湛田乡古富村农民宋学福说:“没想到提拔干部还要听我们的意见,这票我一定要投好。”

  5、对干部明察暗访。制定严格的请销假制度,要求下派干部平时坚守在点上,吃住在农家,节假日轮休,一般不请假。推行市领导随机督查、市县“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督查组明查暗访、新闻媒体跟踪曝光、群众监督举报等制度,对下派干部到岗到位、联系服务群众等情况开展督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同志经常不打招呼进村入户督查干部工作。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以来,全市组织各级各类专项督查3517次,表扬先进916人次,曝光后进136人次。严格督查促使下派干部始终沉在一线。他们有的主动放弃轮休,连续几个月吃住在点上;有的节假日动员家属一起到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

  三、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初步成效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广大下派干部坚持把政策送到家、温暖送到心、服务送到位,送出了群众工作和农村工作新路子,送出了干事创业的新局面,送出了基层组织的新活力,送出了干部为民的新形象,初步达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发展上水平的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

  1、办成了一批基层期盼、群众关注的实事好事,群众得到了实惠。各地、各单位、各工作组、各下派干部坚持从解决群众出行难、喝水难、看病难等问题入手,按照“条块结合、强化责任、抓紧办理、务求实效”的要求,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截止2011年12月底,各工作组和下派干部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93万件,解决实际困难12.84万个,送上帮扶慰问资金xx亿元,争取项目扶助资金xx亿元。其中,硬化村组道路806.3公里,新建桥(涵)5297座(处),修建水利设施15193座(处),新建、维修水渠1086.5公里,新解决农村110.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村卫生业务用房15.4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10.5万平方米。驻大余县吉村镇工作组联系香港老板文国堂资助民主村四名女孩读中学,直到大学毕业;协助镇、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6万元,新修水渠30多公里;协助当地干部调处棘手老案22起,特别是协调解决了刘克贵上访5年之久的山林界址纠纷。

  2、培养了一批熟悉基层、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干部受到了教育。广大下派干部通过在基层一线摔打,不仅增加了对基层情况的了解,丰富了工作阅历,经受了实践锻炼,提高了与群众交往、做群众工作、帮群众解难、助基层发展的能力,避免了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切实际;更重要的是体验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群众的疾苦,使心灵受到了洗礼与震撼,受到了深刻且生动的党性教育,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强化了宗旨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树立了亲民、爱民、为民的新形象。一位下派干部在《民情日记》中写道:“下乡一个月,胜读十年书。我们的群众为了生活得更美好,总是吃苦耐劳、辛勤耕耘,而我过去工作上有时得过且过、懈怠懒散,想来是多么渺小;我们的群众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总满怀希望、坚韧不拔,而我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打退堂鼓,想来是多么孱弱;我们的群众虽家庭负担重、收入微薄,却仍保持淳朴善良的品质,而我虽条件优越,却常怨天尤人,甚至滋生贪财的想法,想来是多么可鄙。”对下派干部的表现和变化,组织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2011年县乡换届中,有 32名下派副处级后备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有600多名下派年轻干部进入新一届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有86名在驻点包户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干部、乡镇在岗事业编制干部、现任村(居)支部书记通过公开选拔进入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在干部考察中,95%的下派干部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3、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创新了群众工作机制,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送政策、明事理、查矛盾、解纠纷,使群众消除了疑虑、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一批涉及农村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污染、安全事故、权属纠纷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信访积案和稳定隐患得到化解。截止2011年12月底,各工作组和下派干部共收集基层群众诉求、意见23.51万条,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纠纷4.23万件,接访信访案件6241件,解决信访案件6137件。有的下派干部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调档案、查资料、找证人,用证据让群众心服口服;有的下派干部为帮助解决群众正当诉求,求领导、请同事、找亲戚,调动自己的各种资源。下派至赣县大埠乡的干部针对该乡在县城打工农民较多的实际,在县城建起了“大埠人家”,为大埠乡人提供政策咨询、证照代办、矛盾调解等公共事务服务,解决了5000多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4、转变了干部作风,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群众基础。各级干部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中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同坐一条板凳交流,拉家常,说难处,谈未来,有共同语言,有情感共鸣;同在一个灯下谋划,讲困难,提措施,明责任,服务面对面,帮助心贴心。群众对干部的认同感、亲近感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更加支持,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对下派干部,很多群众当初是“不要来,不欢迎,早点走”,现在是编歌谣、送锦旗、贴对联感谢,拉着不让走。崇义县横水镇上营村农户李有权自拟春联“餐风饮雪翻山涉水三送干部一心为民,赠温送暖排忧解难四方群众十分感谢”。有的下派干部驻点包户工作结束回机关后,还接到了农民朋友邀他回去喝喜酒的请柬,有的下派干部还和农民结了亲戚。

  5、落实了帮扶措施,拓宽了致富门路,推动了经济发展。广大下派干部利用单位资源,发挥个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帮助群众编制产业规划,选准致富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服务;指导乡村优化发展环境,帮助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发展园区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在下派干部帮助下,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大力发展脐橙、花卉苗木、肉兔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613元。“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有力地助推了全市经济发展。2011年,在市县乡同步换届的情况下,XX经济发展不慢反快,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两位数增长,有的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GDP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增长40.5%,进出口总额增长79.3%,出口总额增长92.5%。

  6、加强了基层组织,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党的建设。各工作组和下派干部把加强基层组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筹资帮建村部,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探索党建带群建新路子,提升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通过送理念、送方法、送项目、送贷款、送信息等,引导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提高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为基层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在第八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两委”班子成员中党员所占比例达到了91%。一些群众在投票后说:“这些党员,论能力,一个顶几个,论人品,一心想着我们,不选他们,我选谁”?

  XX“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激发了社会活力、最大限度促进了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减少了不和谐因素,取得 “为推进改革凝聚力量,为促进发展创造条件,为增进和谐提供保证”的良好效果。《人民日报》先后多次在头版报道这一工作,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刊播相关稿件近300篇(条)。

  四、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几点体会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实践再次证明,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和伟大事业的重大政治问题、原则问题、关键问题。新时期群众工作和农村工作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但无论客观条件如何变化,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定不移。

  1、群众工作的核心在群众利益。政党靠什么争取群众、凝聚群众、引领群众?靠利益。做群众工作,利益是核心,是纽带,是根基。谁漠视群众利益,谁就会脱离群众,谁就会被群众抛弃。谁关注群众利益,谁就能赢得群众,谁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显现旺盛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只有始终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工作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2、群众工作的关键在干部作风。群众工作连着干部与群众,干部处于主导地位。党群干群关系出问题,首先应从干部身上找原因,往往是干部作风出了问题。一些干部谋划工作拍脑袋,推进工作靠遥控,下基层蜻蜓点水。群众看不惯、有怨气。“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坚持让群众监督干部、评判干部、推荐干部,倒逼干部转变作风,以良好的作风赢得满意票。作风是形象。只有转变了作风,干部与群众才能融为一体,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才能赢得广泛支持。

  3、群众工作的要义在做实工作。群众工作需要抓手。抓手不在于新而在于实。有的时候,我们的一些工作效果不明显,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工作本身,而在于抓得不实。“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之所以赢得群众拥护、社会赞誉、领导肯定,关键在于不是嘴上讲讲、会上喊喊、报上登登,而是动真格、干实事、求实效。只有实实在在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我们的工作才能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4、群众工作的支点在广大农村。改变了农村,就改变了中国。群众工作的大头在农村。群众工作做得怎样,主要看农村的矛盾化解了多少,看农民的情绪理顺了多少,看农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多少。“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把大部分的干部派向农村,把联系包扶的重点定为农民,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促进农民致富、改善农村环境、繁荣农村文化、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组织等方面。农民富了,农村美了,“共产党好”在农村叫响了,党的执政根基才能长期稳固,整个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相关热词搜索: 下基层 某事 送温暖 典型 干部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