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备地位

发布时间: 2022-05-22 13:10:02 浏览:

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集中表现和保证;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思想文化建设则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反映,并给予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巨大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任何一个能够屹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这种特有的文化是引领这个民族历经风雨、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及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充满竞争的新世纪,我们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就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事实表明,在综合国力中文化不但深深渗透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之中,成为决定这些实力的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且文化自身也能形成产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占优势的国家,都具有很强的文化竞争力,而且这种文化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其综合竞争力的标志。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相互激荡,有吸引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果不能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既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又要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竞争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在中国人民中间,乃至在全世界人民中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全面提高。将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到综合国力的重要地位来看待,也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深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不能仅用经济指标来评估现代化程度,而必须把文化即精神文明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放到现代化的目标中去。我们原来提出的现代化目标是包括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技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突破了这种对现代化目标的认识,指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不以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后来。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的文明包括文化即精神文明在内。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并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又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批判地吸收继承了以往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是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上同其他社会制度相区别的一个显著标志。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目标。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 江泽民同志也曾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还不太平衡,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指导思想和本质内容上所体现的科学性和历史进步性,又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文化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和政治比经济方面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优越性。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第一,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原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一个历史关键时期,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就必须一日既往地在全社会建立并弘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共同理想。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方面我们必须学习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模式,而必须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明确并坚定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并以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第三,培养大量的人才和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现代工业已不是传统的工业了,现代工业发展需要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在传统的工业中,只需1-2%的劳动者受过高等教育就行了,而现代工业则需要20-40%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才可正常运转,所以现代工业需要的劳动者不仅是“蓝领工人”,而更多的是“白领工人”,甚至是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需要给他们很高待遇的“金领工人”。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离开科技的发展也是不行的,耕地是有限的,而人口又在增长,要用较少的耕地去养活众多的人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把生物技术、电脑、高空摄影、遥测技术、气象卫星等高科技应用到农业中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必将使农业得到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但科技落后就要被动,就要挨打,这也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现代战争更具有高科技特点,我们必须重视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学研究,提高现代化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在当今时代,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通过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与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有着根本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研究报告曾指出,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在同等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程度是不同的:小学文化水平的可提高43%,中学文化水平的可提高108%,大学文化水平的可提高300%。

相关热词搜索: 战备 文化建设 地位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