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支持县域经济中实现自我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5-15 13:15:01 浏览:

 临沂市平邑县农村信用社  李斐斐
 河海大学 张 林
 
    摘要:农村信用社立足于支农第一线,服务于“三农”,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越来越显现其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保增长、促发展”成为金融行业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农村信用社应通过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消化历史包袱、增强资金实力和改善经营管理模式等途径来提高竞争实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支持县域经济中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县域经济;金融危机;自我发展
 
    我国目前由4大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各类保险机构、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构成了县域金融体系。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列为重要议题,对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详细的指导。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面对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支持地方经济中实现自我发展,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信用社——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主体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经济的稳定。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服务网点分布广,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辐射城乡,经过50多年的发展,拥有庞大的机构网点,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以山东省平邑县信用社为例,平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现辖15个信用社,1个营业部,7个信用分社共23个营业网点,100%的乡镇设有其营业网点,95%的农户贷款来源于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望尘莫及的。
 
    (二)资金实力雄厚
 
    农村信用社经过体制改革,存款余额稳步增长,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为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截至2008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3.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7.88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6.9亿元和4.8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的50%和68%,占据全县金融机构的半壁江山。
 
    (三)贷款投放量大,支农力度强
 
    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于农村,服务于“三农”。截至2008年末,山东省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2457亿元,较年初增加368亿元,增幅达17.6%,新增农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高达71.5%;全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028亿元,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二、制约农村信用社自我发展的几大瓶颈
 
    当前,农村信用社依托政府农业产业化政策和各地特色经济,在支持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民生产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应该看到由于受资金、人员素质、科技硬件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信用社在支农产品的创新、支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上与新形式下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一)金融服务创新滞后,信贷产品单一
 
    虽然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广大乡镇、村中不断推广和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便农贷款,但其投放总量在贷款总量中占的比例极小。农户及涉农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现象仍较普遍。思想观念落后,等客上门思想严重,对边缘信贷市场开发不力,住房贷款、教育贷款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二)信贷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效率不高
 
    缺乏一套完善的、适应现代银行业的劳动人事制度;员工录用要求不高、把关不严;在岗人员缺少技术和业务培训,没有一套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影响临柜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服务业务面窄,电子化建设滞后,中间业务处于起步阶段
 
    农村信用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资金限制,存在重“三农”轻城镇居民、重生产轻消费、重个体轻企业的现象。由于电子化建设的滞后,农村信用社在中间业务品种的开发上也迟滞不前,不能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
 
    (四)农村信用环境欠佳,不良资产盘活难
 
    盘活不良资产,对于农信社增强资金实力,改善经营状况,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涉农贷款风险补偿难,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后劲。
 
    (五)外部竞争环境加剧
 
    截至2008年10月,我国共有7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对设立农村金融机构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农信社的经营活动受到了来自其他银行的竞争和挑战,一方面是其他银行不断蚕食农信社的原有市场,使农信社的存贷业务所占份额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其他银行发达的全国网络,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内容,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经营理念使其在开展新的金融业务方面领先于农信社,早早占据了未来金融服务发展方向的相关市场。
 
    三、加快自我发展的思路对策
 
    (一)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市场定位
 
    农村信用社是社区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力量,要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始终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立足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一是在形象定位上,要树立“零售银行、社区银行、百姓银行”的形象品牌,贴近百姓。在区域定位上,通过拓展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在品种定位上,不断推出与农相宜,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品牌,打造农村信用社自身特色的信贷产品。不同的贷款品种在期限、利率、优惠程度上要各有“卖点”,各有品种特色,适应客户需要。三是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不同经济条件地区的信用社决定了其必须要有不同的经营特点,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开拓上、服务方式上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因地制宜,要围绕所服务的主要市场来确定具体经营策略。结合地方特色,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信贷特色市场。四是结合“六进四联”活动,改善经营方式,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与客户谋双赢”的理念,明确“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改变过去等客上门的服务态度,建立信贷员服务制度,走村入户、上门了解群众资金需求,使有实力、讲诚信的群众不再“贷款难”,从而夯实客户资源,把握竞争的主动权。
 
    (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降低不良资产比率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这是对农村信用社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基本要求。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是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中最根本性的问题,农信社产权改革主要是以下途径: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但只有产权清晰了,才能保证其他制度建设的顺利实施。另一个困扰农信社发展的是不良资产问题,降低不良资产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以联社建立信用社不良资产集中经营管理机构,积极探求各种合法而有效的途径来加强对不良资产的保全、清收和处置。同时建立盘活不良资产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各种形式奖罚措施,加大依法清收力度。
 
    (三)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切实加强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
 
    信用社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管好、用好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机制,对新业务发展需要的高学历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要保证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鼓励高层次人才安心到农村信用社施展才华。其次是建立长效激励和教育机制,实行调整与发掘现有人力资源潜能双重战略。要改变农信社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落后面貌,短期内单靠外部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必须坚持抓好后续教育,积极创造“学习型”人才培养机制。
 
    (四)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实现生活宽裕
 
    随着沿海一些企业倒闭,全国大约有750万农民工返乡。对待农民工返乡潮的现象,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信用合作社,应该抓住机会,在返乡民工上做文章。各地都鼓励返乡的农民工回乡创业。但是农民工在资金和市场方面显得经验不足。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数从事的是养殖业,资金需求的缺口很大。农村的信用合作社应该主动出击,服务“三农”,给予贷款支持。扩大小额信贷市场占有率,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要适当在贷款额度上给予优惠。继续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优先发放种养业贷款。扩大抵押品的范围,改善服务态度。同时信用社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加强金融创新,推出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提高农村地区资金的使用效率,丰富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一是以创新担保方式为主,不断推出贷款新品种。要把小额农贷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结合当地实际推出新的贷款品种,满足多种贷款需求。在贷款期限上,要按照实际用途合理确定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期限。要注重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不仅要支持农户生产,也要支持农户投资和消费,满足农户多层次金融需求。二是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开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应加大对现代结算服务手段的投入,畅通全国汇路,开通省辖联行,增加结算种类,树立结算品牌,增加中间收入。目前,根据信用社自身发展情况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应着重发展代理中间业务。三是加快支农服务电子化建设。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化的发展潜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迎头赶上,通过推进电子化建设,发展以结算为主的中间业务。同时,积极开办银行卡、网上银行等业务,逐步缩小与商业银行的硬件差距,为农民、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个私经济提供更为方便的存取和支付结算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
 
    (六)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建立良好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各级政府应通过有效手段,帮助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加强诚信建设,化解不良资产,增强农信社的资金实力,通过农信社用活本地的存量资金,推动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尤其重要的是,应把农信社当做企业来办,给予关心与支持,齐心协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加强贷后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彻底改变以往重放轻管的粗放经营方式。三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应取消对农村信用社的各种限制性政策,在金融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同等待遇,加紧治理整顿农村非法金融业务,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周婧.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J].商场现代化,2007(8).
    2、张勇兵.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探讨[J].南方金融,2007(12).
    3、王朝宏.发挥农村信用社自身优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科技信息,2007(35).
    4、杨屹.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发展对策[J].金融参考,2002(7).
    5、朗百畅.城市化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7(11).
    6、司倩,李莉.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探讨[J].黑龙江金融,2008(11).  
相关热词搜索: 县域经济 农村信用社 自我 支持 发展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