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大学英语教师参与循证研究的障碍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22-03-12 08:53:36 浏览: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英语教育越来越需要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而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又不得不面对在科研工作尤其是循证性科学研究方面遇到的重重障碍,如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时间、科研成果发表的困难以及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低下等问题。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循证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应该从营造氛围、实施激励、定好目标等方面着手,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学术及科研水平,激励大学英语教师参与循证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和加快相关性科研成果的研发,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循证研究;研究参与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3-0118-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1.035

1. 循证实践

循证实践,本意是“基于证据的实践”,其理念始于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循证医学。最初意指医生将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与自身的专业技能及患者的价值观整合起来进行治疗。此后,它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并不断向邻近学科渗透,形成了循证心理治疗、循证教育学等数十个新的学科领域。

如今,循证实践早已超越当年循证医学意义上的医学实践,成为了“基于研究证据进行科学实践”的总称,指实践者根据研究者所提供的最佳证据,在管理者的规划与协调下,参考相关的实践指南、标准或手册,在考虑实践对象具体特征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实践。具体说来,循证实践是一个涉及研究者、实践者、实践对象与相关管理者四个方面的理论体系。其中,研究者向实践者提供与实践相关的最佳证据,实践者根据最佳证据进行实践。最后,实践对象积极参与决策。他们既要考虑实践的成本—效益,也要考虑研究证据与实践者的建议,与实践者一道制定实践的决策。最终的决策应是实践者经验、实践对象的愿望及研究证据之间所取得的平衡。

2. 循证性语言教学研究

鉴于全球语言学界越来越推崇各种各样实证性的教育教学研究(Hargreaves, 1996: 46-50; Tooley & Darby, 1998),为了能够和英美等国家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接轨,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驱使着各个层次的语言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加全面地参与实证性研究,并通过实证研究的结果指导教学实践,使得原本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朝着具有循证实践特点的职业方向发展。关于循证性教学实践研究背后的思考,早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就已经在一些语言学大家的研究成果中有详细描述(Davies, 1999: 108-121; Elliot, 2002: 555-574; Thomas & Pring, 2004),其中一个主要结论是:假如教师能够作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参与研究,并通过研究结果来指导教学,无疑会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最终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参与循证研究的积极性越高,参与的程度越深,并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实践循证研究的结果,整个教学过程就会越得到促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 大学英语教师参与循证研究的障碍

近年来,在欧美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大量展开关于教师研究动机的情况下(Worrall 2004: 137-148),该项研究在我国还是一项空白。为了解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循证实践研究的情况和参与动机,笔者通过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太原市四所普通高校的21名英语教师,其中有7名教师职称在副教授以上,并且其自身的教学过程中都大量地融入了循证实践研究成果。当被问及循证实践的动机,回答是一方面源于强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认知和了解教育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元素。

但让笔者始料不及的是,包括这7位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在内,参与访谈的所有教师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对循证研究喜忧参半的态度,并谈到了教师们参与研究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笔者将其归纳成以下几点:

3.1 主观能动性的缺乏

通过访谈,笔者印证了长期以来存在于高校英语教师中的一种观念,那就是,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的职业与科学研究没有关系,这本应是专家学者们才去关心的事情。教师们之所以做科研,主要是由于晋升职称的需求,主观能动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另外,在访谈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值得关注: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学校能够为教师提供更优越的科研环境,教师们会更心甘情愿地去阅读科研成果和参与科学研究。这一点也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在类似的一系列研究中加以证明,如其中一项研究曾得出结论说:知识应用的主要障碍主要并不是来自于个人行为,而是更多地源于一些已成惯例的文化障碍(Hemsley-Brown & Sharp, 2003: 449-470)。因此,在整个教育界,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并不仅仅是教师参与研究的本质和特点,更感兴趣的是在促成教师科研参与的过程中,各级行政机构所扮演的角色。

3.2 时间的缺乏

尽管在访谈中近50%的教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师科研工作不可或缺,但还是有近80%的教师认为时间的不足已经成为他们从事和开展科研工作的极大障碍。虽然可以说这是很多教师为自己做不好科研工作而找的借口,但仍有大量的证据证明如果时间没有保证,那些需要长期坚持去做才能够见到成果的科研项目的完成将成为泡影。更需要关注的一点是,大学英语教师课时任务繁重几乎已经成为各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比如在参加访谈的不同职称的21名教师中,课时数最少的教师每周代课12课时,代课最多的教师每周为28课时,大部分教师每周上课都在16到20课时。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甚至还兼任学校的行政职务。在这种状况下,可以留出做科研的时间都很少,比较整齐的时间段几乎没有。

3.3 科研成果发表和交流的困难

另外,大学教师作为集研究者、实践者于一身的兼职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科研项目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发表,尤其是作为英语教师,科研成果的发表更是难上加难。其中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有关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期刊本身数量就相对很少。因此,许多教师宁可不去做科研,也不愿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在拥挤的独木桥上占领一席之地。

3.4 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和实践水平的限制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并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具有时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意识并付诸行动,否则终将被时代淘汰。事实证明,研究型的大学英语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也更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但目前从全国范围看,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如在某些高校的中年大学英语教师本科学历的教师数量还是占多数,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科研水平。而那些认为自己具备科研能力、授人以渔的能力、试验统计能力、撰写和发表过教学研究论文、参加过教学研究项目、在课堂上讲授和启发能力强的教师,多为有硕士背景的教师。另外,即使在这有限的大学英语科研成果中,论文的撰写多是印象型、感觉型的,而且大多结论偏大、证据不足,只是一些“事后诸葛亮式”的经验总结,只有结论没有证明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在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科研能力是一个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必需具备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的内在要求。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首先要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肯于总结,乐于研究,勤于分析,以此来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

4.1 营造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是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前提。有关的文献回顾表明,在教育领域促进循证实践的相关政策的发展对于促进和提升教师的研究理念和研究动机至关重要。虽然任何个人都无法影响政策,但政策却恰恰是能够影响和帮助教师参与研究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营造硬件方面的氛围。比如物色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以这些教师为基础,成立科研机构,使机构有人力、物力、财力,能战斗、起职能作用;在校园的显要位置张贴提倡科研、尊重科研、热爱科研的标语;利用好墙报、板报,定期对科研工作进行宣传或出版。通过这些渠道,让学校重视科研工作的程度凸显出来,让教师觉得科研无处不在,深受感染。

其次是注重营造软件方面的氛围。软件这一块是内在的东西,如果形成了,可以说是一种“灵魂”,可以让教师实实在在地去重视科研。学校和院系应尽力为大学英语教师创造重新学习的机会,如考研、考博或派出进修学习(包括出国进修),要从科研方法和资金方面尽量支持教师多参加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为他们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这样科研成果难以发表和交流的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4.2 实施激励

有付出就应有收获。因此,要想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激励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精神激励。例如,课题组的老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教师有论文发表或获奖时,及时公布,这样他们的精神就会得到满足,积极性就会提高。二是物质激励。搞科研既费神又费力,为提高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对获得上级论文奖励的教师,学校要根据实际按级别、等次等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在评优、晋升、提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同时也可以将科研与评优、出国等挂钩,建立较合理的奖惩机制。

4.3 定好目标

目标是一个团队或一个人努力的方向。首先学校应定好不同时期的科研目标,如:全校要有几个课题,论文要有几篇发表、获奖,科研促进教学提高的机率是多少等,让大家都有奋斗目标,形成一个向科研发起冲刺的学校团体。其次是定好课题组的目标。作为课题组,应带头搞好科研工作,分析好学校现阶段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分工协作,认清个人的职责,以学校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努力实现课题组的总体目标。三是定好教师个体目标。任何一项全局性的工作的完成,最重要的是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形成一个合力,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好。科研工作是一项需要大家相互配合的工作,只有个体做好了,全局才能会做好。因此,就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而言,要有专业和生存危机感,认真反思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并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尽量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5. 结论

最后作为总结,笔者强调两点。首先,笔者所作访谈的范围仅限于一些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师,但收获却超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领域,它同样还适用于高校诸多其他学科的研究。其次,笔者的访谈只是一项针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实证研究课题的开始,随后笔者及其课题组成员将着手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若干方面的调查研究。研究目的在于以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阐释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规则,以资实质性促进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使学习者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Davies, P. What is evidence-based educa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1999(47): 108-121.

Elliot, J. Mak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educational[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02(27): 555-574.

Hargreaves, D. Teachers,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idence-based teaching[J]. Education Review, 1996(10): 46-50.

Hemsley-Brown, J. & C. Sharp. The use of research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03(29): 449-470.

Thomas, G. & R. Pr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Education[M]. Maidenh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4.

Tooley, J. & D. Darby. Educational Research: A Critique[M]. London: OFSTED Publications, 1998.

Worrall, N. Trying to build a research culture in a school: trying to find the right questions to ask[J]. Teacher Development, 2004(8): 137-148.

相关热词搜索: 对策 英语教师 障碍 参与 研究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