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物理如何冲刺“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 2022-03-18 09:51:41 浏览:

当今的意识形态领域里流行着“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这一热词,本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后来被人们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性的步骤。2014年高考已经向我们一步步走近,套用时髦的热词,也就是距离高考还有“最后一公里”,如何制定这决胜高考的“最后一公里战略”,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出如下策略。

一、贯通知识体系,有机形成“知识网链”

在力、热、电、光、原等各部分知识体系中,这些体系看起来是相对独立的,其实也有着内在的联系。考前复习就是要贯通这些知识体系、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将本来零散的知识点或知识板块进行有机整合、浓缩,形成密切相关的“知识网链”。如,原子物理知识中,从原子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一定频率的光就与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的知识有着必然有联系,将它们进行整合、浓缩并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如下的知识网链:

反之亦然。把握由各知识点有机地组成的知识网链,就是高考最后复习要求“把书读薄”的真正内涵所在。

二、赏析高考真题,着力提升“思维品质”

诚然,研究高考真题、把握命题理念,是高考复习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但探究解决高考真题解题的思维方法,恰恰是人们常常忽略的。如果能从“赏析”的眼光去“品味”或“评价”高考真题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不仅赢得宝贵的高考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与提升更高的“思维品质”。以2013年江苏高考第4 题为例:

在输液时,药液有时会从针口流出体外,为了及时发现,设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如图所示。M是贴在针口处的传感器,接触到药液时其电阻RM发生变化,导致S两端电压U增大,装置发出警报,此时

ARM变大,且R越大,U增大越明显

BRM变大,且R越小,U增大越明显

CRM变小,且R越大,U增大越明显

DRM变小,且R越小,U增大越明显

高考标准答案中只给出C选项答案,没有给出详细解题思路与过程。我阅读了《2014年江苏省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发现此题被收录为典型题示例,且题序与高考一样,都为第4题,并附上了详细的解答与评价。解题思路是,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诚然,这是一种最易想到的常规解题方法与思维方式,但调研标明,在考试期间完全按照这样的思维方法解此题,还是花去了不少时间。

如果从另一种清新的思维角度只是定性地分析,却有着“事半功倍”的奇效,其实就两句话即可“秒杀”此题:第一句:因为“接触药液”导致RM变小,可确定选项范围:C或D;第二句:利用“极限思维”,当R很小,可直接认为等于零,那么RM与R并联的总电阻总等于零,则无论RM怎么改变,电路上的总电阻总不变,显然就谈不上U的增大明显或不明显了,便立即得出正确答案C了。

通过例说,比较思维方法,便能让学生从清新的思维角度“居高临下”以“赏析”与“品味”的心态从容自信地速解高考真题。

怕什么路途遥远。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一天很短,开心了就笑,不开心就过一会再笑。

三、点击高频考点,探求其中“不变因子”

以电学实验为例,这显然是高考重点考查的高频考点。虽然,历年高考的电学实验在不断刷新或创新,但最基本的知识与最基本的原理总是不变的。如,关于电学实验可以总结出如下“1-6”项最基本的“不变因子”,即:一个定律、两种接法、三类电表、四种电路、五个读数、六类图像。

1一个基本定律——部分或闭合欧姆定律,它通用于各种电学量的探究或测量,如讨论电流、电压、电功率或电源及其内阻的测量或变化规律。

2两种基本接法——基本电路以滑动变阻器接法可分为:滑动变阻器的 “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比较两种接法的优缺点,可以选择合理电路。

3三种常见电表——①电压表及其改装;②电流表及其改装;③欧姆表结构及其使用。诚然,这三种常见的电表,其实内部都有一个既可测小电流也可测小电压的不变之“芯”(表头)与电阻(或电源)进行“科学组合”构成的。显然,弄清其结构与原理,电表再如何改装,其本质的规律总不会改变。

4四种常见电路——限流式电路安培表“内接”与“外接”;分压式电路安培表“内接”与“外接”。这四种电路各有其特点,如,用分压式电路安培表“外接”测量某一电阻时,其特点就是滑动变阻器调节范围大、所测量的电阻相对于安培表内阻偏小,这样引起的测量误差就小。

5五种常见读数——电学实验中常见读数有如下五种:电压表的读数、电流表的读数、欧姆表的读数(包括万用表的读数)、游标卡尺的读数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但凡遇到读数,最值得关注的是其量程和精度了。

6六种函数图象——电学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较多,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也很复杂,但是其中有一点不变的是,当出现复杂的非线性的函数关系时,人们总企图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进行“化曲为直”而转化成简单的线性函数式,结果出现了常见的六类线性函数图象:I-U(U-I)图象、U1- U2图象、I1- I2图象、1U-1I图象、1U-1R图象、1I-R图象等,这些图象能把所讨论的物理量很好地赋予于线性函数图象的截距与斜率的内涵之中。虽然图象形式多样、多变,但都有一个“不变的因子”,就是这些函数都是由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演变”出来的,都是以“化曲为直”为目的。所以,掌握了其中的不变“因子”,实验设计即使千变万化,我们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来从容应对。

四、定制考前预设,全程实施“得分策略”

高考更是一场有备而来、较量智慧的战役。俗话说,“两强相争勇者胜,两勇相争智者胜”。如何在10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能做到动笔得分,从容不迫地拿到该拿的分数,就必须做好考前的充分准备。考前的充分准备不是笼统而一味地海量做题或强化训练,而是要智慧地定制考前的复习策略。做法如下:

预设“作业如模考,模考如高考,高考如作业”的心理准备,让“基本题势在必得,中档题每分必争,深难题量力而行”的应试三要求牢记于学生心中。

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良好的读题与审题习惯:读题时要求用笔“圈”出题中切中要害的关键“字、词、句、图”,这些关键的“字、词、句、图”就好比一个题目的“题眼”或“穴位”,只要抓住这“题眼”与“穴位”,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在审题过程中要结合题目的明确或隐含条件建立起熟悉的物理模型,这样两者结合便能水到渠成,做起来则行云流水。

进入高三最后复习阶段,也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距离高考的“最后一公里”。要有考前倒计时的三种准备即“温习准备”、“心理准备”与“答题策略准备”。

开考前三小时准备:主要看必修内容的主干知识与平时积累的错题。

开考前两小时准备:主要看实验(包括读数、数据处理、器材选择、电路连接以及实验创新设计等等,掌握其内在规律)。

开考前一小时准备:主要看选考模块,在注重主干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各个细节,特别是概念性问题及简单的基本运算。如物理学史料与原子、原子结构的问题,机械波、光的全反射、动量守恒与核能计算等等。这些基本送分题,必须追求完美无缺,万无一失。

开考前半小时准备:进入考场,进行考前相关学习工具的准备,准备完毕后,闭目静心,调适心境,做成功必胜的心理暗示。

开考前五分钟准备:拿到试卷,在完成考试必要的填写后,立即通览全卷,做到深浅自知,达到心里有底,从而“下笔如有神”。

开考时:特别是对于那些渴望过“B”的临界生,我们又他们定制了“抢分”策略,要求他们打破常规,不按常规顺序解题:首先,要从最容易的“选考模块”入手答题,因为这些题基本都是送分题。对于出现选择题中的难题,告诫他们不能在此题纠缠不清而浪费时间,要学会“舍弃”而越过此题待最后解决。对于多项选题中,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多选。经验告诉我们,多选题中肯定有一选项最明显最易判断的选项,所以,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就可以当着单选题来做。即,就选出最明显是的那一选项,这样毕竟还能争得一半分数。对于计算题,我们要求他们不是纵向答题,而是横向解答。因为三道计算题,每题设有三个小问,第一和第二问都是基础题,必须集中精力拿下三分之二的分值,对于第三小问即使不会,也要尽量动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与基本公式,也同样分步得分。

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时:进行复查,主要复查基本题以防一时疏忽,审视一下计算题,“回头望一望,看看答案像不像”,如数据是否符合实际,单位(量纲)是否科学合理,这是解题经验,因为物理问题的结果往往具备一定的物理意义的。

以上策略,正如右手的每一根手指,只要弯曲起来,抓牢,就形成了充满力量、充满竞争力的拳头。因此,在接近高考零距离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就必须科学地规划、精细地安排、尽心地实施,这样才能在“最后一公里”的行程上步步为营,让三年的知识“颗粒归仓”。

相关热词搜索: 冲刺 物理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