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子宫附件病变影像学表现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4-04 10:14:57 浏览: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子宫附件的囊性及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搜集53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附件占位性病例,回顾性分析CT/MR影像学表现。结果 53例病例中良性病例42例,交界性囊腺瘤病例2例,恶性病例9例。其中良性病例中卵巢黄体滤泡囊肿19例,畸胎瘤9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例,子宫阔韧带肌瘤2例,恶性病例原发卵巢癌8例,卵巢转移癌1例。结论 女性子宫附件囊性及囊实性占位性病变CT/MR表现具有多样性,但不难发现其特点,MR表现特征性明显。

关键词:子宫附件;囊实性占位;磁共振成像

女性子宫附件病变临床上以囊性及囊实性病变居多,且临床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多以超声为首选及主要检查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收集CT/MR资料、分析,梳理影像诊断思路。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有手术病理,并行CT或MR检查患者资料53例。患者年龄19~76岁,术前临床表现有经期腹痛,月经紊乱、腹部不适等。所有病例术前行CT或MR检查,CT检查23例,MR检查38例,CTMR均检查8例,CT设备采用Philips iCT,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髂骨嵴向下至会阴部,层厚2mm,螺旋扫描。增强检查时以优维显80ml经肘静脉注射,流速3ml/s。MR设备采用美国GE 3.0T超导磁共振机,行T1WI横轴位、FST2WI失状、冠状位及横轴位、DWI横轴位,扫描范围上至髂骨嵴,下至耻骨联合下缘,FOV380mm,层厚6mm;增强对比剂选用钆喷酸葡胺,用量0.1mol/kg。

2结果

2.1 53例病例中良性病例42例,交界性囊腺瘤病例2例,恶性病例9例。良性病例中卵巢黄体滤泡囊肿19例,子宫两侧囊性信号影较常见,应与正常卵泡区分,一般认为正常卵泡小于2cm,2~3cm时应当疑似病变,大于3..0cm时结合临床可诊断。表现为子宫两侧附件区卵圆形、圆形,边界清晰、光整,薄壁,MR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随着病灶内成分不同在T1WI上部分病灶表现为稍低或等信号,但病灶总体信号均匀,CT上为囊性密度影,无分隔及壁结节,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本病如发生囊内出血与巧克力囊肿鉴别较难,需结合临床病史;畸胎瘤9例,畸胎瘤是最具有特征性的肿瘤,易于定性诊断,表现为盆腔内厚壁囊性、囊实性肿块,肿块一般体积较大,发现的病例中最小病灶直径为4.5cm,部分较大病灶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变形、移位,但病变与盆腔内器官界线是清楚的,由于病灶内容成分复杂、多样,在T1WI、T2WI上均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团块,压脂像上高信号明显减低,因为畸胎瘤内脂肪成分为成熟脂肪,对压脂序列敏感。部分病灶内脂肪成分表现为液态,可见脂液平,在T1WI上脂液平上部为高新号,下部为低信号,在T2WI上上部为稍高信号,下部为高信号。病灶内的钙化在MR上表现为低信号,在CT上显示较MR显示清楚直观。本病应注意与其他肿瘤并存如单纯囊肿,或其他肿瘤内也可含脂肪成分如交界性乳头状腺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例,变现为T1WI、T2WI上均为高信号,病变多呈多房囊性,形态不规则,可形成小囊包大囊的"卫星囊样"改变,脂肪抑制序列信号衰减不明显,部分病灶由于囊内出血时间不同可有分层表现。子宫阔韧带肌瘤2例,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实性肿块,子宫阔韧带肌瘤须臾子宫附件区肿瘤区分,表现为包膜完整的肿块,较大病灶中心可有变性、坏死、钙化,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有时可见供血动脉。

2.2交界性囊腺瘤病例2例,表现为边界清楚,轮廓欠规则的囊实性占位,病灶内可见单囊或多囊,囊壁薄,囊内成分以水样信号居多,如囊液含蛋白高或有出血则T1WI上可见表现为等、稍高或高新号影,部分病例可见囊内乳头样结节突起,增强扫描结节轻度强化,病灶周围组织器官前线欠清,存在粘连或侵犯可能。

2.3恶性病例原发卵巢癌8例,卵巢转移癌1例。表现为囊实性团块,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病变累积范围大,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且囊实性比例不定,病灶内出血T1WI上可为高信号,压脂像信号无衰减,囊壁厚薄不均,伴分隔、壁结节,动态增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9例患者都不同程度有腹水,6例盆腔内可见明显肿大淋巴结,1例转移病例为消化道转移,可见大于2.0cm的肿大淋巴结。

3讨论

女性子宫附件病变是女性盆腔的常见病,病种多,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影像表现多样性,其中大部分是表现为大小不等性质不一的肿块,如卵巢囊腺瘤/癌、卵巢囊肿、畸胎瘤、阔韧带肌瘤等;但临床实践中经常遇见一些少见病例,如卵巢癌、转移癌等等。正确的诊断与分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特别重要。而诊断往往基于病变的位置和解剖标志,但是大于5cm 的肿块位置往往很难确定,病灶来源不清对诊断造成困难。

子宫附件病变以良性居多,多以囊性或含囊病变为主。单纯性囊肿:多数呈单侧、单房、薄壁圆形或卵圆形病灶,直径2~5cm,少数可见双侧较大囊肿,容易误诊为囊腺瘤;CT值约在0~10,MR表现为囊内均匀水样信号,增强后无强化,当病变内伴有陈旧性出血是T1WI上可见稍高信号;卵巢囊腺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好发于30~40岁女性。单房,囊壁薄,均匀,囊液信号均匀,囊内可见乳头状突起。粘液性囊腺瘤好发25~40岁女性。常表现为单侧多房,大小不一,少有乳头状突起,囊壁厚薄欠均。由于囊内液体含蛋白不定,所以各囊信号不一,一般粘液性囊较浆液性囊信号略高。利用MR增强扫描结合多方位成像不难发现囊壁的乳头状结节,囊壁的厚薄不均也可明确显示。囊性畸胎瘤:也称匹样囊肿,一般为单侧,双侧发病少见。MR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典型的畸胎瘤MRI上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的不均匀含脂混合信号,且脂肪信号在压脂像上明显被抑制。肿瘤内部的典型成分毛发、钙化、骨骼及纤维组织成分在MRI上可很好的区分。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称巧克力囊肿。由于病灶内可反复出血,结合病史、月经周期及T1WI上的信号变化特点可诊断。功能性囊肿:包括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白体囊肿,一般临床无需特殊治疗。囊内信号一般遵循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当有出血时信号混杂。

输卵管病变常见的有异位妊娠,多发生在壶腹部,表现为附件区出血性包块,患者有停经病史,血HCG升高。输卵管积水多为慢性输卵管炎的常见并发症,典型表现为扭曲扩张的管状含液结构。

阔韧带及盆腔系膜病灶,主要以囊性病灶为主,例如卵巢旁囊肿、卵巢冠囊肿、阔韧带囊肿、输卵管旁囊肿等,多为单侧单房,囊内信号均匀,增强后无强化,MRI上鉴别诊断较难。

子宫附件区病灶定位定性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但CT及MR的应用可提供很大帮助,特别是增强检查,可提示重要的直接或间接征像,所以多种影像学检查对比对子宫附件病变术前定位、定性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建华,李伟.子宫附件良性病变的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89-92.

[2]王新玉,徐刚.女性盆腔囊性和囊实性病变的MRI诊断[J].西部医学,2011,2(12):2409-2412.

[3]季鹏,龚邦国.卵巢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11):1611-1614.

编辑/申磊

相关热词搜索: 病变 子宫 附件 影像 表现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