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长时段效应与尼安德特人的灭绝

发布时间: 2022-04-12 08:15:39 浏览:

zoޛ)j馟imvi大学人类学家埃兹拉·朱布罗(Zubrow)提出,他发展出一种各群体互相影响的计算机模式,其中一个群体对另一群体具有稍大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只要有2%,即可导致在一千年内消灭另一群体。有证据显示,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于35000年前在西欧共存,他们共存了一千年或最多两千年,这符合朱布罗模式。某一计算机仿真显示,只要尼人比现代人的死亡率高一点点,他们就有可能在一千年内绝种。很明显,朱布罗模式与长时段效应在原理上是相通的,这有点类似于混沌学上的洛伦兹效应和蝴蝶效应,中国古语中说的“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也是对这种现象的形象说明。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别,经过长时间的作用,累积结果可能使人感到瞠目结舌。“一个小小的数字误差,仿佛是吹过一阵微风——显然,一阵微风不会造成什么大范围的气候后果,因为在引起这些后果之前,它们已经消失了,或是相互抵消了。然而,今天不然了,在洛伦兹这一特定方程组中,小的误差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正所谓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在北美洲能形成一场飓风。之所以如此,是大尺度范围内长时间作用的结果。洛伦兹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一个四舍五入仅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但计算的结果却显示,一段时间后,前者的预测结果是艳阳高照,后者则是大雨倾盆。因此,无论是洛伦兹效应,还是朱布罗模式,要义在于长时间,如果仅有很短的时间或者较小的空间范围,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别并不足以产生天壤之别的预测结果。

以原始社会为例,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节奏非常慢,真的像布罗代尔讲的那样:呈现出静止不动的特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只要有差别,假以时日,经过几万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后,结果可能是天壤之别。下面通过表1,以不同的发展速度进行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长时段的效应来。让尼人和现代人分别以不同的增速发展,经过若干时间后,可以看出,现代人有充分的理由仅仅依靠这种微小的优势就能完成对尼人的取代,也许根本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前段时间,微信上流传这样一个帖子,讲的是“天才在于勤奋”的数学励志公式,但道理与长时段效应是一致的。假定有两个学生,他们的起点相等(均为1),如果甲同学每天进步2%,而乙同学每天进步1%,则一年后会有如下结果:1.02365≈1377.41,1.01≈37.78;这还只是一年内发生的故事,如果持续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甲同学的发展结果必将远优于乙同学。现代人和甲同学一样,靠这微小的优势,长年累月,最终成为地球的主人,彻底取代了已在这个星球上生存进化了20多万年的尼人。

三、现代人的优势可能是什么?

现代人对尼人的取代是通过长时段效应来实现的,这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较长的时间,二是现代人拥有较尼人的微小优势,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对这种微小优势到底是什么的分析,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这种优势可能是如下某一或多个因素作用所致。

(一)现代人拥有或掌握了某项或多项尼人没有的技术,当然由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发展的程度普遍较低,因此可以想见,现代人拥有的这种技术上的优势是非常微小的。但在长时段效应的作用下,这种微小的技术优势就绝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而是现代人完成对尼人取代的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些技术上的优势可能是:石器制作的技术有了些许改观或进步;掌握或接近掌握人工取火的技术;从事渔猎或采集时的生产效率较之尼人有了提高,等等。

(二)现代人的婚姻制度较之尼人有了某种形式的进步。在原始社会,人类社会的婚姻形式大体上经历了如下阶段:没有限制的群婚杂交,兄弟姐妹互为夫妻的班辈婚,普那路亚婚又称族外群婚,对偶婚和较为固定的一夫一妻制。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尼人还停留在班辈婚阶段,这是族内群婚,仍是典型的近亲结婚,而现代人则采用了族外群婚这种形式。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学说,族外群婚大大有利于群体素质的提高,因为普那路亚婚虽然仍是群婚,但已经在整体上完成了对近亲结婚的否定。一旦现代人过渡到族外群婚阶段,其发展进化的速度就会比尼人有明显提高,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对尼人的取代。当然,如果尼人也过渡到族外群婚阶段,而现代人采用了对偶婚或一夫一妻制这种婚姻形式,则现代人源于婚姻形式上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布鲁克·埃德加在一篇名为《“一夫一妻”让人类主宰地球》的研究论文中指出:“维持多个配偶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消耗很多精力与其他男性打斗,保护女性,作为减少精力消耗的最佳途径,一夫一妻制就出现了。”实行一夫一妻制,人类可以降低出生率或生长的速度,“通过这种代价换取人类进化过程中低效的能量消耗,因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需要130万卡路里的能量”。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以这样的代价换取进化上的进步既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明智的。当然,由于考古研究所限,上述分析仅仅是一种推测,但无疑有其合理与科学的一面。

(三)寿命。由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善,也可能是进化发展所带来的体质上的进步,导致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较之尼人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根据长时段效应,现代人也能凭借这种平均寿命上的优势,“挤走”尼人。换言之,尼人之所以灭绝而成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旁支,不是由于现代人的屠杀,而是自身进化或发展稍逊于现代人所致。

(四)社会组织水平。可以肯定,不论是尼人还是几万年前的现代人,都没有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也没有出现种植业和畜牧业。但这并非意味着二者内部的社会组织水平没有高低之分,现代人内部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水平较之尼人可能有少许提高,进而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数量的相对增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这种优势的最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语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手段,语言的方便快捷和准确性远优于打手势和示意图等方式。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方面的模拟实验,招募18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相关实验中去。以五种不同的方式向他们传授奥尔德沃石器的制作方法,结果发现,用口头语言进行方法传授比示范模仿、无语言展示和手势比划效果更佳。其中一名参与者Vomimi认为:仅仅五分钟就能够获得直接的学习成果,这表明,在学习制作简单石器的过程中,语言教学作用巨大。美国学者奥尔森更是明确指出:“假如现代人开开心心,有说有笑地走出非洲(有如传说故事中的情形),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彼此只能靠咕噜咕噜的声响沟通的尼安德特人。”至于人类何时开始使用语言,人教版教科书认为,可能南方古猿已经具有语言能力,应该说这种观点与考古研究领域中公认的观点相去甚远,人类断无可能那么早就使用语言(科学标准界定的语言)。意大利学者斯福扎认为:“现代人的语言这时开始达到了一个高水平。一般认为,尼安德特人的语言不如现代人的发达,有些專家认为,尼人的咽喉管还不够长,发不出现代人那样多的元音。”而美国古人类学家哈莫博士的研究表明,虽然早在六万多年以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人类(指现代人,作者注),但是人类在四万多年前才开始具有语言能力。人类曾经历过长达二万年之久的“哑巴时期”。当然,哈莫这里所指的语言,应该是一种较为成熟,能够经常流畅使用的口语,这种时间估计也与现代人走出非洲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时间大体吻合。总之,现代人的语言能力较尼人发达,是现代人发展速度高于尼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余论

关于人种的形成问题,这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尤其与日照强度密切相关。源于非洲的现代人一开始都是黑人,但随着迁徙至世界各地,在当地气候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分别形成了今天的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气候之于肤色的影响,在今天仍能看出。印度人被视为白种人,但由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影响,肤色较黄种人还要深一些;而美国多数黑人的肤色也与非洲黑人有明显的区别。当然,不同人种的形成,也是长时段效应的结果。

总之,现代人对尼人的取代,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现代人依靠自身拥有的某些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优势,在数千乃至数万年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从而逐渐把他们的远古邻居挤走。奥尔森认为,尼安德特人可能被赶至崎岖的地区,只能在天气好的时候生存,而天气变坏时就无法生存下去。处于与世隔绝状态的尼人,进化和发展的速度可能更慢,最终步入进化的死胡同。不但是尼人,如果某一群现代人长期生活在与世无涉的荒岛上,也完全可能陷入停滞和灭绝。复活节岛上的土著人也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数量众多的巨型石像(有的高9米,重达90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2世纪鼎盛时期该岛上可能有2万人。但由于长期与世隔绝,终至鸟类绝迹,人将相食,1887年,岛上仅有100个活人,这是典型的封闭导致的结果。完全可以这样设想,被现代人排挤至崎岖地区的尼人,最终也出现了类似复活节岛土著人的命运,只不过尼人的结局更惨,在他们世代繁衍生息的星球上终至灭绝,现代人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种。

[作者简介]赵冠峰,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婷轩]

相关热词搜索: 灭绝 时段 安德 效应 特人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