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 2022-04-14 08:30:11 浏览:

摘 要:同伴关系对儿童未来的社会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儿童同伴关系对探讨儿童社会性发展、未来成就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历程、相关理论、影响因素、培养等。但是儿童的同伴关系领域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

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s)是指儿童在活动中的相互沟通合作的关系[4]。这一关系包含友谊与同伴接纳。同伴接纳反映群体对个人的喜好,如儿童在团体中的受欢迎度。友谊是儿童之间对称互动的关系。儿童同伴关系质量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至关重要。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培养儿童社会能力和价值,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5]。不良同伴关系则可能使儿童难以适应环境,甚至阻碍其在成年期的社会适应。

1 研究历程

欧洲中世纪及之前,对儿童心理行为人们并未进行深入探索。十九世纪,人们开始对这方面问题产生兴趣,开始认识到儿童的大部分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挽救,例如对艾沃瑞野孩儿的教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儿童同伴关系研究在理论、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研究者们在二战开始后暂停了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灵长类和人类的研究证实了同伴关系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和未来长期适应过程起着重要作用。1970年出版的《卡氏儿童心理学手册》使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迅猛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儿童同伴关系研究在概念、理论等方面不断深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浪潮的变化,儿童同伴关系领域的研究开始关注文化、社会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2 相关理论

1)认知发展理论。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伴关系合作产生的体验使儿童收获了关于社会认知的视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也无法意识到同龄人的意图和情感。但随着同伴关系建立,冲突和协商的体验也相伴而来。儿童同伴之间的冲突解决能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并促进其社会交流技能发展。

2)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在社会化过程中,儿童会通过模仿父母、同伴得到发展。而儿童模仿父母学到的东西在家庭之外用不到,因此儿童要通过同伴交往习得一套家庭以外的行为系统。所造成的环境和文化传播的个性变化是社群行动的结果。文化和环境引起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群体产生的。

3)两种不同性质人际关系理论。社会学家哈塔普提出儿童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分为垂直和水平关系。垂直关系指儿童与成人(如父母、老师等)的关系:大人控制孩子,孩子服从;孩子寻求帮助,大人提供帮助。水平关系是指儿童与同伴具有相同的社会权利,该关系的性质是平等互利,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技能和儿童交流经验的机会。在社会化过程中,横向关系产生的影响更为广阔。

3 影响因素

1)社会技能。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地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受拒绝的儿童通常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他们可能注意分散,活动过度,有攻击性,不善于解决冲突。适当的社会技能可以引起成功的同伴交往和社会接纳。在心理健康方面,良好的自我评价如自尊和自信通常是个人人际交往成功的结果。

2)性别。男性友谊和女性友谊间主要差别:女孩的友谊往往涉入更多友善、移情以及自我暴露;而男孩的友谊往往更富侵犯性。小学男生往往比同年龄的女生有更多的朋友,与女孩相比,所有年龄的男孩都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侵犯性和竞争性。女孩友谊的亲密度是通过交谈培养起来的,而男孩是通过共同活动发展起来的。

3)情绪认知能力。一般情绪识别是学业不良儿童同伴接受性最佳的预测变量。例如:学业不良儿童缺乏对他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等的觉察。不能很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对社会线索的理解经常出错,这就往往导致学业不良儿童在同伴关系中处于劣势[1]。

4 同伴关系的培养

1)教师。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分别遵循心理学的社会行为说和社会关系说。行为说是根据行为学派相关理论提出的,主要方法为:教师首先必须确定学生应具备哪些社会技能,其中包括移情、利他和协商等;一旦儿童表现出上述人际技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而社会关系说要求在真实情境中发展学生自己确认、实施良好行为的能力。

2)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鼓励儿童广泛交友,可以通过与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及孩子本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班上的同伴交往情况,分析原因,减少导致同伴拒绝的因素。例如,某些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导致其同伴地位低下,家长可通过移情训练来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从而提高其同伴地位。

3)培养语言能力。语言能力高低也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社交地位。语言能力高的儿童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轻松与同伴展开思想交流,提供了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机会。语言能力高的儿童也善于接收和理解同伴的言语信息,能更好地了解同伴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而对自己做出调整,有效地展开同伴互动。语言能力高的儿童能通过各种修辞使得言语交流过程更富有吸引力。

4)社交技能训练。善于使用交往策略的儿童往往容易获得同伴认可。住在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起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交方面更有技巧的学生为自己在課堂情景中获得学业成功打下了基础[3]。针对被忽视的儿童,帮助他们以积极的方式去吸引、维持同伴的注意,例如问问题、认真倾听、针对同伴的兴趣谈谈自己的想法等。对被拒绝的儿童,训练重点在改善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上或减少攻击性和破坏行为上,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

5 总结与展望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将研究对象逐渐指向特殊儿童,即研究对象具体化。例如,对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特点与儿童同伴关系进行探讨、对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变化进行研究[2][7]。相关研究领域也随时代发展不断拓宽。如:研究者对儿童的网络同伴关系进行探讨;有研究提出越内向、孤独感越高的个体会更多地寻求网络交往;而有的研究表明在网络交往过程中,个体会表现出与现实中不同的网络自我[6]。儿童同伴关系更多地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这一方法为深入探讨同伴关系网络在社会性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途径。研究方法从以变量为中心向以个体为中心转变。这样能够促进研究更加精准的针对某一人群,有利于提高教育实践、干预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丝.我国学业不良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述评[J].绥化学院学报,2017(4),96-98.

[2]王伟伟.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同伴关系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6,14(6),393-395.

[3]展宁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Doctoraldissertation,浙江大学),2006.

[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张献英,朱龙凤.儿童同伴关系研究概述[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1),33-35.

[6]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田媛,范翠英.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1),62-70.

[7]朱丹,王国锋,刘军,彭小虎.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4),654-657.

相关热词搜索: 同伴 综述 关系 儿童 研究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