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威尼斯双年展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 2022-04-14 08:35:19 浏览:

始于189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是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盛事,对于中国艺术界而言,威尼斯双年展早已不再是上世纪时那样的神秘与遥远,但在众多中国艺术家眼中,它依然是掌控着国际艺术权威和学术标准的重要当代艺术展示舞台。然而有趣的是,对它的评价有不少争议。这一切争议都源于1993年。

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首次出现了中国艺术家的面孔,这份16人的名单中包括王广义、李山、余友涵、张培力、方力钧在内的许多人在20余年后已经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力量。自1993年王广义、方力钧等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以来,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梦想之一,参展艺术家也会受到国内外艺术市场的青睐。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国内艺术界的评价褒贬不一。在积极的评价中,薄小波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新艺术》一文颇具代表性。1993年6月,薄小波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新艺术》一文中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大加赞赏,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是“谱写世界美术史的新篇章”,同时,他还兴奋地表示:“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的前景终于出现,其势之迅可以与腾空的卫星相提并论。”

无论国内艺术界的评价如何,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都是一件颇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在《江苏画刊》所评选的1993年中国美术界十项新闻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成为十大新闻之一。

不过,《江苏画刊》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持观望态度,成峰在1994年第4期的《江苏画刊》这样写道:“于1993年6月开展的威尼斯双年展,共有十余位中国青年艺术家参展,其本身意义是划时代的:中国前卫艺术理应在世界艺术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将作品送往威尼斯这已意味着中国向世界开放。国内舆论界传论较多的是中国艺术家及作品在威尼斯受到“冷遇”。某报用了“铩羽而归”的字样来描述。也有人对参展作品中“波普”类居多而不以为然。”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评价中出现最多词汇无疑是“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等。对此,众多艺术评论家提出了质疑。比如费大为在《内心的出走--海外中国艺术家活动及有关问题》一文中如此写道:“海外艺术家的活动并不能背负起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的责任,更谈不上可以代表谁。”

对于威尼斯双年展在中国艺术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栗宪庭说:“实际上这个展览还是影响了中国后来的艺术,尤其是之后商业的成功,大量的西方收藏家和画廊关注、代理中国艺术家就是从那个地方开始,包括参展的艺术家,其中有几个人从此以后,就变成商业上很成功的艺术家了。”

在众多取得艺术商业化成功的艺术家中,王广义的名字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谈到参加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前前后后,王广义说:当时我的《大批判》在国内已经获奖,被广泛熟知了。我之前有用装置的方式来呈现我“大批判”的一些想法,我也是想在威尼斯尝试一下另外一个呈现方式。当时听说那个场地很大,再有国际的展示舞台,老栗说:你应当画点大的作品。当时我们对威尼斯双年展的想象,是极其兴奋的。”

在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中,也有艺术家对于这一展览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质疑,比如李山就表示:“西方喜欢看你这样的作品,而且按照他的方式去解读你的作品,我们的批评家们为了迎合西方的胃口也照样这样去解读。西方跟东方一拍即合,大家高高兴兴,展览也做了名也出了,钱也赚到了,我觉得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今天的处境,这个处境并不是很好,这就是自食其果,因为他们起初就是这样操作的,所以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后果。”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批评家杨卫在《喜剧而始,闹剧而终——中国当代艺術与威尼斯双年展》一文中如此写道:“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威尼斯双年展一直是一个神话。事实上,自1993年中国当代艺术家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就已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折,即由原来朝向内部的文化启蒙,转向了外部的市场化开拓,注意力已经完全由自身而转到他者去了。”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就像一把双刃剑,给中国当代艺术家和艺术界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始终如影随形。

参考文献:

[1] 薄小波,《走向世界的中国新艺术》,1993年6月

[2] 成峰.93中国美术界十项新闻[J].江苏画刊,1994,(第4期).

[3] 内心的出走--海外中国艺术家活动及有关问题[J].江苏画刊,1994,(第2期).

[4] 成都当代美术馆主编,历史之路 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访谈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4,第25页

[5] 成都当代美术馆主编,历史之路 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访谈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4,第52页

[6] 成都当代美术馆主编,历史之路 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访谈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4,第46页

[7] 杨卫,《喜剧而始,闹剧而终——中国当代艺术与威尼斯双年展》,1993

作者简介:

赵萌(1995.10—),女,汉族,籍贯:山西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油画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威尼斯 综述 双年展 研究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