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哲学的领域和层次

发布时间: 2022-08-28 09:45:04 浏览:

zoޛ)j馟iO]4m5N]ti总结、概括和评价了他之前和同时代的诸多重要哲学家的观点和理论,而且第一次详尽讨论了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亚里士多德首先强调了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与其他特殊科学的区别,他说:“有一门科学,它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由于它自己的本性而属于它的性质。这门科学不同于任何所谓的特殊科学;因为这些其他的科学中没有一门是一般地考察作为存在的存在。它们截取存在的一部分,并研究这个部分的属性”。[1]83

哲学要研究“存在的存在”就必须首先判明“存在”的含义。亚里士多德指出:“‘存在’也在许多意义上被使用,但永远是与一个本原相关的;有些事物被说成‘存在’是由于它们是实体,另一些是因为它们是实体的属性,再有一些是因为它们是朝向实体的过程,或者是实体的消解或缺乏,或性质,或制造,或产生,或者是说与实体有关的事物,或者是对这些事物或实体本身的否定。”[1]84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存在”指的就是实体以及与实体相关的属性、过程和事物。

这样,研究“存在的存在”,其实就等于研究实体和它的属性,以及实体的本原和原因。我们知道,在古希腊哲学中,实体被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性存在,基于实体观念建立起来的世界图景便是人类最古老的实体实在论学说,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等人的原子论便是以唯物主义方式所表述的这一学说的标准形式,而有些哲学家则把实体并不仅仅看作是物质性的存在,他们或者把理念、精神意志、神和数等也都看作是实体。

亚里士多德同样把实体看作是世界的本原,由此出发,他才把对“存在的存在”的研究看作是对“实体的本原和原因”的追寻。亚里士多德写道:“在任何地方,科学都主要是处理那根本的、别的事物依靠它、而且由于它的缘故而得名的那个东西。于是,如果实体是这样的[根本的东西],那么哲学家必须掌握的就将是实体的本原和原因。”[1]85 “很显然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它固有的属性就是一门科学的任务,而且这同一门科学将不仅研究实体,也研究它们的属性,包括上面说过的那些以及‘在先’和‘在后’,‘种’和‘属’,‘整体’和‘部分’,以及其他这一类的概念。”[1]88

然而,存在(或实体)本身又可以划分为诸多种类,这些种类又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层次,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针对不同的存在(或实体)的种类的研究将会形成不同的哲学学科,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存在(或实体)的种类的研究将会形成不同层次的哲学学科。这样,哲学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拥有众多门类和层次的学科群。对于哲学学科的这样一种性质,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是相当清晰的。他说:“有多少种类的实体就有多少哲学门类;所以它们中间一定有一个第一哲学以及一门在它之后的哲学。因为存在和一是立刻就分为各个种,因而各门科学都将相应于这些种。‘哲学家’(这个词)在使用上也像‘数学家’(这个词)一样,因为数学也有许多门类,在数学的领域中有一门第一的科学和一门第二的科学以及其他的在它们之后相继出现的科学。”“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所有种类的科学在种上属于一门科学,而研究存在的某些种类则属于这门科学的特殊门类。”[1]85-86

人文天地

邬 焜:哲学的领域和层次

这样,亚里士多德便根据存在的种类和层次區分了不同等级的哲学:第一哲学——研究适合于所有事物存在的具有终极普遍性品格的公理、定律、原因的科学;第二哲学——研究适合于事物存在的某些特殊的属性和原理,或者是某些特殊事物存在的属性和原理的科学。如物理学和数学。因为它们只研究从存在中分离出来的某些特殊的部分,“因此,我们应当把物理学和数学两者都看作是智慧的一部分。”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分析并不到此为止,因为他还强调说:“因为甚至数学家也仅仅在特殊的应用中使用共同的公理,那么考察数学的原理必定也是第一哲学的任务。”[1]328这就意味着,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的研究又不是截然分离的,因为,作为终极普遍理性的第一哲学的公理同样适用于其下层次的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这就是普遍性包含于特殊性之中,一般性包含于个别性之中。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终极普遍理性的普照之光,正因为它是终极普遍理性的,所以,它便有能力普遍照耀一切事物和所有层次的普遍理性。这也许正是某种角度的“分有”和“分殊”。在我们之后的讨论中,我们将会进一步看到,这也是哲学的世界观性质和方法论功能相统一的依据,同理,这也是哲学和科学所具有的内在融合的统一性的依据。

我们上面已经讨论过,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看作是研究实体的本性和最确定的原则的科学,因为实体将可能有诸多层次和种类。所以,针对不同的实体的层次和种类便可能产生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哲学学科。当年亚里士多德对哲学学科的层次性研究主要关注了三个学科:神学、物理学和数学。

亚里士多德写道:“由于有一门科学(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而且它是分离地存在),我们必须考虑究竟这是与物理学相似的呢,还是毋宁说是不同的呢?物理学处理那些有一个运动源泉在它们自身之中的事物;数学是理论的而且是一门处理静止状态的事物,但是它的对象不能够分离地存在。因此关于那能够分离地存在而且是不运动的事物会有一门与这两者都不同的科学,如果有这种性质(我是指可分离的和不运动的)的实体的话,正如我们将试图证明有这种东西。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一类事物,这里必定肯定地是神性的东西,而且这必定是第一的和最根本的本原。这样,显然地有三类理论的科学——物理学、数学、神学,理论科学类是最好的,而这些科学本身最后说到的又是最好的;因为它处理最高的存在物,而每种科学则是由于它研究的专门对象而被称为较好的或较差的。”“人们可能会提出这个问题:究竟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科学应当被看作是普遍的呢,还是不是(普遍的呢)?每一门数学科学处理事物的某一个确定的类,但是普遍的数学同样地适用于所有事物。现在如果诸自然实体是存在事物的首要的(事物),那么物理学就会是第一的科学;但是如果有另一类实在和实体,它是分离的和不动的,那么关于它的科学必定不同于并优先于物理学,而且它是普遍的,因为它是在先的。”[1]337-338

这样,亚里士多德就为我们区分了三种不同门类的哲学学科:

神学:最具普遍性的,研究既分离又不运动的作为存在的存在(第一的和最根本的本原)的实在和实体的哲学学科,即第一哲学;

物理学:具有次一级普遍性的,研究在自身之中具有一个运动源泉的事物的哲学学科,即是一种亚层级的哲学(第二哲学);

数学:同样是具有次一级普遍性的,研究那些处于静止状态但又不能分离的事物的哲学学科,同样是一种亚层次的哲学(第二哲学)。

虽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哲学也应当象数学那样具有“一门第一的科学和一门第二的科学以及其他的在它们之后相继出现的科学”,但是,他似乎并没有对“第二”之后或之下层次的哲学进行具体的讨论。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相关论述中看到,他其实还进一步地认为在这些不同层级的哲学学科的每一个的内部仍然具有相应的层次,因为他认为,数学学科就是这样。在上面,我们已经转引了他如下的一些话:“因为甚至数学家也仅仅在特殊的应用中使用共同的公理,那么考察数学的原理必定也是第一哲学的任务”;“普遍的数学同样地适用于所有事物”;“数学也有许多门类,在数学的领域中有一门第一的科学和一门第二的科学以及其他的在它们之后相继出现的科学。”

二、黑格尔关于哲学的领域和层次的理论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通过对他所炮制的绝对精神的客观存在、自我产生、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的描述,建立了概念推演的庞大而完整的哲学体系。在相关研究的同时,他提出了自己关于哲学研究的对象、性质、领域、方法和体系的相应理论。

黑格尔认为,哲学和宗教都以真理为研究对象,二者的不同在于,哲学仅仅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对对象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对象进行概念式的认识。黑格尔写道:“哲学的对象与宗教的对象诚然大致上是相同的。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此外,两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上帝(即二者的真理)的关系。”[2]373“哲学意见也就是关于较为特殊的内容和哲学特有的对象的意见——关于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意见。”[2]377“概括讲来,哲學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如果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他能思维’这话是对的(这话当然是对的),则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不过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真正的自由的思想,本身就是具体的,而且就是理念;并且就思想的全部普遍性而言,它就是理念和绝对。”[2]374“哲学的目的即在于用思维和概念去把握真理”。[2]384

这样,黑格尔不仅把真理、上帝,以及绝对的理念(绝对精神)看作是同一个东西,而且还把自然和人类精神都看作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环节,同时他还把这个真理、上帝和绝对精神都看作是人的精神、人的思维要认识的最高境界(“真正的自由的思想”),而能够达到这一最高境界的途径便是哲学,便是哲学所独特的思维方式。

黑格尔不仅炮制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而且它还明确指出,凡是科学都应有其体系,哲学要成为科学就不能没有体系。他写道:“关于理念和绝对的科学,本质上应是一个体系,因为真理作为具体的,它必定是在自身中展开其自身,而且必定是联系在一起和保持在一起的统一体,换言之,真理就是全体。全体的自由性,与各个环节的必然性,只有通过对各环节加以区别和规定才有可能。”“哲学若没用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偶然性的。哲学的内容,只有作为全体中的有机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证明,否则便只能是无根据的假设或个人主观的确信而已。”[2]376

这是一种杰出的系统的观点,任何概念和事物都必须在一个关系的网络中才能得到具体的规定,也才能被我们所理解和认识。而这个关系的网络,恰恰就是体系。哲学也不例外,哲学的理论也是通过概念和概念的关系表达出来的,所以,和任何人类所建构的科学理论一样,它也应当毫无例外地是一个概念的关系网络的体系。黑格尔关于哲学是一个体系,哲学必须有其体系的观点使我们当今时代的那些所谓后现代的大师们的相关理论相形见绌,因为,这些大师们都热衷于消解体系,热衷于取消概念的规定。他们的这样一些作法使他们的学说最终陷入了支离破碎的个别意见和情绪的表达和宣泄,这样的学问最多也只是自话自说的、缺乏内在逻辑和难以被人理解和认同的东西。这就难怪这些大师们在消解他人的观点和理论的时候,由于缺乏关系和网络的构建,所以便无法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其结果便是无法避免地同时也就消解了自己。

因为是一个体系,所以,哲学也便有了它自己的内在的部分和整体,也便有了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同时,也便有了哲学的领域的分割和层次的划分。

在哲学的领域和层次及其内在关系的理解方面,黑格尔的认识同样是杰出的。其所运用的方法不仅是系统整体性的,而且是全息相关规定的。他写道:“哲学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哲学全体,一个自身完整的圆圈。但哲学的理念在每一部分里只表达出一个特殊的规定性或因素。每个单一的圆圈,因为它自身也是整体,就要打破它的特殊因素所给它的限制,从而建立一个较大的圆圈。因此全体便有如许多圆圈所构成的大圆圈。这里面每一圆圈都是一个必然的环节,这些特殊因素的体系构成了整个理念,理念也同样表现在每一个别环节之中。”[2]376

不同的部分、领域、层次之间的圈套圈的关系网络构成了哲学理念的整体,而这些部分、领域和层次便是整体哲学理念的环节,并且又在各自特殊的规定性中以某种与其个性相关的方式体现出整体哲学的相关理念。同时,这些部分、领域和层次本身又是一个整体,它自身不仅与其外部的大圆圈的整体相关,而且其内部也应该包含众多的部分、领域和层次,亦即同样是一个圈套圈的网络结构。这就是黑格尔的相关论述可能给我们提供的关于哲学体系构造的系统性、全息性的分形构架图示。

当某一哲学生成了它的最基本的核心的普遍理性之后,这一普遍理性之光便会普照该哲学的所有部分、领域和层次,这就是理论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和全息性,这就是当代复杂性理论所强调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双重涌现性。如果我们愿意,我们也可以把宏观层面的涌现叫做具有整体性的“普遍理性”或“普遍理念”,而把微观层面的涌现叫做“分有”或“分殊”着的“普遍理性”或“普遍理念”。如此看来,在整体性的普遍理性之光的照耀下,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哲学体系的整体及其任何一个部分、领域和层次便都具有了某种普遍理性的色彩、意义和价值。

根据哲学研究对象的领域和层次的不同,黑格尔把哲学分为三个部分:

1.逻辑学,研究自在自为的理念;

2.自然哲学,研究异在或外在化的理念;

3.精神哲学,研究由异在返回到它自身的理念。

黑格尔指出:“哲学各特殊部门间的区别,只是理念自身的各个规定,而这一理念也只是表现在各个不同的要素里”;“每一部门的内容既是存在着的对象,同样又是直接地在这内容向中向着它的较高圈子的过渡。”他还特别强调说,不能把这三个不同的部分“并列在一起”,也不能把它们看作是“根本不同的类”。[2]386

黑格尔确定的哲学的三个部分正好对应他所构造的哲学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逻辑学。它处于哲学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构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它研究的是自在自为的理念。在这个阶段里,绝对精神以一种纯粹思想、纯粹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逻辑学是描述客观绝对精神的自在自为的纯粹概念性形式的,所以,它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灵魂,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要以逻辑学为前提和根据。

第二层次——自然哲学。由于自然界是由绝对精神异化和派生出来的世界领域,它只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否定的形式,是绝对精神把自身以感性事物的形式呈现在自然界中,所以,自然界乃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因此,关于自然界的哲学便只能是关于绝对精神自身纯粹形式的哲学的派生领域。这样,它就只能是第二层次的哲学。这也是它构成黑格尔哲学第二个部分的原因。

第三层次——精神哲学。研究的是关于人和人的精神的学问。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完成的阶段,也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人作为最高级的有机体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精神在自然界中最完善的表现。按照黑格尔的表述,精神哲学研究的是理念由异在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精神是逻辑理念和自然的统一,它是自然的终极目的和真理,是理念的真正现实,精神的本质就是自由。精神和精神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个人意识(主观精神)、社会意识(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阶段。绝对精神乃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

这样,黑格尔通过他的三段式哲学的论述画了一个圆圈,这个圆圈既展示了绝对精神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又展现了哲学研究的封闭性、无开端性,以及起点和终点是同一境界的整体系统性和全息蕴涵性特征。黑格尔写道:“哲学是独立自为的,因而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对象……哲学本身却无所谓起点……达到概念的概念,自己返回自己,自己满足自己,就是哲学这一科学唯一的目的,工作和目标。”[2]385“在我们面前的是自然事物向精神的过渡。自然界在有生命的东西中得到完成,并在转变为更高级的东西时建立起自己的和平状态。因此,精神是从自然界发展出来的。”“自由的精神既存在于自然界之先,也同样存在于自然界之后,而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形而上学理念。正因为如此,自由的精神作为自然界的目标是先于自然的,自然界是由精神产生的”,“精神本身首先出自直接的东西,但后来就抽象地理解自己,想从自身铸造出自然,从而解放自己;这种精神活动就是哲学。”[2]437

既然精神既先于自然,又后于自然;既然精神必须由直接性的自然中发展出来,又通过自我认识的过程自己解放自己,并从自身铸造出自然,超越于自然之上、之外、之先,那么,自由的精神便获得了独立的、支配和主宰一切的权利和地位,这就是绝对精神。

由于绝对精神的发展、展示和被认识是一个通过自然和人的精神的中介的过程,所以,哲学的三个部分便只能是同一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由这些不同环节构造的圆圈便是一个既无起点,又三者皆可以为起点的封闭的环。黑格尔所说的哲学无起点,只是主体方便选择的话便可以理解了。然而,正由于主体可以选择三者的任何一个为起点,这就为不同的哲学流派的分歧和对立埋下了伏笔。黑格尔选择研究自在自为的理念的逻辑学为其哲学的第一部分,所以,他的哲学便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性质;如果把自然界本身就看作是自在的客观性存在,并且以对自然界自身客观存在的本原和本性的探討为哲学研究的起点,那么,这样的哲学便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如果仅仅把人的认识看作是本原性的实在性存在,并由此作为哲学研究的起点,并把其它的世界都看作是人的精神活动所派生的产物,那么,这样的哲学便具有了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性质。

由此看来,哲学不是没有起点,哲学作为一种科学,也如其他科学一样,必须有其作为学科建构之出发点的最基础、或最核心的部分。这一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的观点和理论不仅是哲学学科建构的起点,而且也确定着该哲学的具体性质,规范着所建构的体系的具体结构、研究的路径和方向,同时也规定和制约着该哲学的其它的非基础、非核心部分的观点和理论的具体阐释方式和内容。任何一种科学,也包括哲学,它的核心理论部分,作为学科建构的出发点乃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所构造的独特的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理论,对于这个学科而言乃是最具普遍性品格的终极普遍理性,正因为这一普遍理性具有终极性品格,所以,这一学科的其他部分的观点和理论便只能以其为基础和根据,这就是“分有”或“分殊”。

其实,黑格尔的哲学并不是如他所说没有起点,他的超越自然和人的个体的绝对精神的理念便是他的哲学的起点。正因为是这样,他的哲学的所有部分都只能围绕着这个绝对精神展开,都只能看着这个绝对精神的脸色行事,都只是这个绝对精神自我展开、自我运动、自我认识过程中的环节或派生之物。在这里,绝对精神就是那个终极普遍理性,就是那笼罩一切的普照之光,而其他任何的具体的东西,任何一种我们可言说的、可感知和思维到的事物和现象都是这一终极普遍理性的“分有”或“分殊”的具体形式。

三、哲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

从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哲学领域和层次的划分中,我们最起码可以确定出哲学研究的两大层次:第一哲学的最高层次和其下的较低层次(包括第二、第三及其以下)的哲学。如果从不同层次的哲学的性质及其所研究内容的适用范围的广度出发,我们有理由把这里的“第一哲学”称为“总体哲学”或“哲学的基础理论”,而把“第二、第三及其以下”层次的哲学称为“领域、门类、分支哲学”或“哲学的应用学科”。显然,无论是“哲学的基础理论”,还是“哲学的应用学科”都又包含着诸多层次。

“哲学的基础理论”是哲学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依据。不同性质的哲学、不同的哲学流派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哲学的基础理论不同。哲学的基础理论又包含多个方面,通常,最一般的方面有: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方法论……显然,这诸多方面又分有层次。

本体论乃是哲学的基础理论的最高层次的方面,而其中的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对此问题的具体回答方式则又构成了核心中的核心。一般而论,某一流派的哲学理论是否已经建立,是否能够自立于哲学之林就看其是否已经建立了自身的基础理论部分,尤其是要看其是否已经拥有了自身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学说。

“哲学的应用学科”是哲学基础理论的具体观点、原理和方法在哲学基础理论之外的其他具体科学领域中的拓展和应用。对于一门哲学学科来说,它可以没有其具体的应用学科,但是,它却不可以没有自己的基础理论。“哲学的应用学科”可以由哲学的基础理论与其他具体学科的交叉而形成,也可以由哲学的基础理论向具体科学的相关领域的拓展而产生出来。

如果说哲学的基础理论是关于“存在的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和根据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的整体性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整体性规律的认识的话,那么,哲学的应用学科则只能是运用哲学基本理论的相关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某些具体的世界领域或某些方面的世界事物存在的特征和属性的整体性规律的认识。两相比较,哲学的基础理论应当是最具普遍性、终极性和思辨性的普遍理性,它所揭示的规律和方法一般说来应当普遍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存在领域,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哲學的应用学科则只是在世界的某一或某些局部领域中起作用的普遍理性,这些普遍理性一方面作为其高层普遍理性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又有其普适于相应局部领域的某些具体的规律和方法。这样的一种哲学理论层次的区分同时也便构成了人类普遍理性的层次区分。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有多少种类的实体就有多少哲学门类”[1]85。他的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对哲学进行层次分析。

“图1”是我们对哲学学科的一般层次予以形式化表述的一个简图;而“图2”则是我们对哲学学科的一般层次予以形式化表述的一个详图。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责任编辑:陶泽元

相关热词搜索: 层次 哲学 领域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