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基于“五水共治”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9-03 14:35:03 浏览:

[摘要]儿童是未来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能否在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生态道德的种子,直接关系到当前及至今后数十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基于“五水共治”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五水共治”生态道德教育儿童一、基于“五水共治”的生态道德教育内涵分析

(一)生态道德与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以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一系列生态道德关系、意识、规范、实践和能力。生态道德要求人们以伦理道德为视角,反思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它是促进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伦理道德。传播生态道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生态道德教育。

(二)基于“五水共治”的生态道德教育内涵分析

在“五水共治”的视角下,我们已经意识到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效率低下、水环境质量低劣等问题,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促使儿童关注“五水共治”,系统思考人水和谐并付诸行动,对于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五水共治”的生态道德教育应包括:

1.“五水共治”生态道德知识储备

基于“五水共治”的生态道德知识储备,培养儿童人水和谐的观念,应包括“五水共治”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如普及“五水共治”的政策、法规;了解“五水共治”的背景、内涵、意义和关键点;理解“五水共治”的阶段性目标和各项保障措施;了解嘉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目标。

2.“五水共治”生态道德意识开发

基于“五水共治”的生态道德意识开发,应注重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相应的对错(善恶)标准教育,大力营造“五水共治”宣言、口号、标语、金点子、名言、警句的宣传氛围;培养儿童对水环境的美好情怀,以及他们在护水、节水中长期坚持的意志力。

3.“五水共治”生态道德实践活动

基于“五水共治”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层次,积极着手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对实践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设计。例如,寻找最美护水人、寻找记忆中的碧水蓝天等寻访活动、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开展节水、护水的科普竞赛、小发明、小制作、金点子征集等实践活动。

4.“五水共治”生态道德能力培养

基于“五水共治”的生态道德能力培养,应重点为儿童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帮助儿童学习、巩固不同情境下,正确解释、判断和抉择生态问题的能力。例如,创设减少生活中的水污染,家中内涝积水的解决方案,汽车涉水逃生,日常生活节水等情境,促使儿童提高解决“五水共治”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五水共治”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特点研究

儿童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可塑性强,基于“五水共治”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针对儿童的年龄阶段,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

(一)主体的差异性

由于儿童之间的成长环境差异较大,他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能力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对生态道德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差异也会比较大。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必须科学地制定教育内容,使教育的广度、难度、进度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认真分析儿童的特点与需求。在教育中,应丰富教学手段、研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分层分类地制定教育计划

(二)认识的渐进性

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应充分认识到,由于儿童知识体系的不全、年龄的差异、逻辑思维能力的限制,在理解生态道德的观念、规范、实践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分年龄段,可从趣味性和简单易行的游戏开始,逐步过渡参与实践活动,再到进行生态调查,设计生态小发明、小创造,循序渐进地提高儿童的生态道德。

(三)行为的模仿性

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要充分考虑儿童所处环境带给儿童的各种影响,包括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儿童所接触的人群所持有的生态道德观念、所拥有的生态道德行为,以及所具备的生态道德能力带给儿童的正向或者负向影响。在基于“五水共治”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尽量在儿童生活环境中树立正面的榜样,尽可能地减少或者弱化不正确信念、观点、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过程的长期性

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思想上易于受到外界干扰,这就给生态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过程的长期性也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有关,儿童生态道德的形成过程以及不良道德的克服,都需要经过反复地培养和修正。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生态道德教育过程的反复性、长期性、曲折性,给予儿童足够的耐心,与时俱进地添加新内容,反复多次对儿童进行教育,才能够保证预期的生态道德教育效果。

三、基于“五水共治”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内容选取

结合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特点和基于“五水共治”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况来看,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选取上,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内容选取要结合儿童的成长规律

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选取上,要多关注儿童的特点与需求,要尽量结合儿童的成长规律、道德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内容,要尽量选择与儿童生活相适应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儿童易于接受和理解,使生态道德教育充满生命力。

例如,从“五水共治”出发,设计推出与“五水共治”相关的“我的自然伙伴”这一教育主题,培养我市儿童的生态道德教育意识,促使他们形成尊重、热爱水资源的情怀;进一步帮助我市儿童简约生活,养成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五水共治”战略部署,养成护水、节水好习惯。

(二)内容选取要突出生态教育的实践性

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在内容选取时,要突出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对儿童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全面评估,合理选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内容,利用儿童亲自然的认知倾向,通过实践教育,帮助儿童更好地提高生态道德认识水平。

例如,从“五水共治”出发,分层次设计推出与“五水共治”相关的“我的自然生活、我的自然责任”等主题教育内容。通过儿童自主地调查研究、寻访实践,使他们尽快地掌握与“五水共治”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了解当地的水资源状况,从身边事做起,积极投身“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实践活动中,启发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儿童积极探索践行“五水共治”的途径。

四、基于“五水共治”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资源整合

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应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学校、家庭、社会资源的相互整合,全方位拓展,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一)家庭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

家长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把家庭教育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

首先,应倡导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水平,积极引导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家长要以身作则,绿色消费、节约水资源,用自己的行动给儿童做出示范。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重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品格,当儿童遇到涉及与水有关的生态道德方面知识和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积极地加以指导和帮助。

(二)学校教育是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首先,应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结合儿童的发展特点,增开与之相适应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节水、护水生态价值观,激发儿童的生态道德情感和信念,推动儿童生态行为的养成。其次,要适当举办生态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参与度。

(三)社会机构,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在自主解决生态问题时,又需要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社会机构应充分扬其所长,成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首先,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具备各种生态资源的社会机构,例如,利用污水处理厂、循环产业等环境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学习和实践基地。其次,校外教育机构还可以充分发挥其能力和特长,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方面多探索,多努力,促进儿童生态道德的增长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总之,基于“五水共治”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需要认真结合“五水共治”的生态道德教育内涵分析和儿童的生态道德教育特点,精心设计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积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资源,创设良好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大环境,促进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代峰.中国儿童生态道德状况的城市比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11).

[2]嘉兴市科学技术协会,《五水共治科普知识问答》编委会.五水共治科普知识问答.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8.

[3]季宏.“知行合一”做好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嘉兴日报,2014-9-21.

[4]黎伟,谢树平.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3,1.

[5]杨秀辉,李绍东.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研究.法制与经济,2014,4.

相关热词搜索: 道德教育 生态 儿童 研究 五水共治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