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温暖关怀:我国古代的敬老传统

发布时间: 2022-09-06 15:40:03 浏览:

zoޛ)j馟iO駍_yizӽ<ӭ:;i大学里,袒着右膊亲自割牲给他们吃,并亲自送上酱碟,献上美酒,还要戴着礼冠、持着盾牌跳舞,让他们开心。当然这两位老人也非普通人,基本上是年高德劭的贵族或官员,他们不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夫妻白头到老,子女俱全。天子顶礼膜拜三老五更,既有吉祥寓意,是文治的象征,更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是伦理道德教育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北周武帝时,权臣于谨因年老上书准备辞职。周武帝听说后立即下诏驳回,说古时候姜子牙超过90岁、召公奭接近百岁都还勤于王事呢,现在国家还没统一,我还需要您这样的重臣来辅佐呢。周武帝的挽留没有停留在嘴上,而是很快封于谨为“三老”,赐给延年杖,并于次年举行了一次敬老仪式。

除了这种顶级的荣誉,其次就是赏赐,主要是赐官爵和几杖。赐爵始于吕后,刘邦死后,为了替儿子收买人心,吕后给全国百姓赐爵一级,开了先河。东汉明帝上台时开始优待老人,给全国男子赐爵二级,但独对县里掌教化的三老赐爵三级。从那时开始,给老人赐爵之风大盛。不过到北魏时,赐爵泛滥,人们的荣誉感和喜悦指数也大大降低了。魏孝文帝开始给老人赐官,太和十八年(494年),他巡视相、兖、豫三州时,赐这一地区百岁以上老人“假县令”,次年又赐相州百岁以上老人“假郡守”,虽说只是荣誉职位,不过这些百岁老人从此在地位上可以和郡守县令平起平坐,这对于平民老百姓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从此以后,赐官代替赐爵开始流行。

赐几杖也是给予老人的荣誉。士大夫满70岁要求退休,皇帝不准备留了,就赐给他们几杖表示同意了。这既是退休礼物,也是年龄和地位的象征。周礼规定,老人过50岁就可以在家里拄杖,60岁可以拄杖上乡里,70岁可以在郡国拄杖,80岁可以拄杖上朝,90岁以后,如果天子要向老人咨询,就要亲自到家里来,还得带着珍馐。唐朝时,太宗到洛阳巡视,听说当地有一位103岁的名医甄权,医术和岁数一样高,于是太宗驾幸其家,赐予他朝散大夫的职位,并赐被褥和几杖,以示敬重。

在顶级荣誉和普通赏赐之间还有“人瑞坊”,这也是尊老敬老的高级形式之一。它的源头是形成于汉代的旌表制度,其中和敬老相关的就是赐匾给孝子和累世同居之家,到清朝就发展为敕建“百岁人瑞坊”的旌表礼制。康熙时规定,给百岁的老人“升平人瑞”匾额、百岁节妇“节寿之门”匾额,就这样,建尊老的人瑞坊在清朝形成高潮。乾隆元年(1736年),湖北巡抚奏请给境内的汤云山立人瑞坊,当时此老已经131岁了,谁知道过了10年,又报这位老人还健在,于是朝廷又加赐了一块“两阅古稀”的匾额。

与荣誉并行的就是特权,减免赋役和优免刑律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西汉文帝时规定,家中有90岁老人可以抵免家中一个成年男子的赋役,家中有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除家中两人的算赋,到武帝时又规定家中有9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子孙赋役,以便全家更好地供养老人。不过,政策虽好,但是能活到这个岁数的老人其实并不多。历代都对减赋的年龄界限有过调整,到明清时下调到家中有70岁的老人就可以免一个男丁的差役。对老人刑律上的宽宥春秋战国时就有了。汉宣帝看到老年人触犯刑律后大多死在了牢里,心生怜悯,于是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不是犯了诬告罪和杀人罪,一律不予逮捕和判刑。唐代律法规定,年满70岁的老人,犯了流刑的可以赦免,即使罪重到必须流放的,到了流放地之后可以免做苦役;80岁以上的老人有谋反、谋逆和杀人这样重罪的,都由皇帝亲自定夺,一般都会宽大处理;90岁以上的老人即使犯了死罪也不加刑。到明清时刑律略有调整,但宽宥老年罪犯的思想则是一贯的。

总的说来,古人尊老敬老既来源于农业社会形成的习惯,更来源于儒家文化中提倡的观念,虽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尊老敬老的做法时有变动,但是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相关热词搜索: 我国古代 敬老 关怀 温暖 传统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