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民间艺术大观园的另类奇葩

发布时间: 2022-09-07 14:30:03 浏览:

杨家埠,位于山东潍坊市寒亭区,素以年画和风筝而闻名于国内外。“家家印年画,产户扎风筝”所描绘的景象就是在杨家埠村。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和苏州桃花坞的年画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构图匀称而饱满,造型粗壮而朴实,线条简练而流畅,色彩浓艳而喜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比较广泛,多以喜庆、吉祥为主题,表现内容亦丰富多样,既有与神话传说相关的神像类和门神类,也有反映民间故事的风俗类和节日类。具体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主要包括六大类:风俗类(新年)、大吉大利类(金玉满堂)、招福辟邪类(财神)、传说典故类(八仙过海)、娱乐讽刺类(升官图)以及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三阳开泰)。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可谓是别具特色,分为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第一步是绘画,即用柳枝木炭条和香灰作出“朽稿”(初稿),完成正稿后再描出线稿。接着,将画稿反贴在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主线稿印出后,再刻出色版,套色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的描绘,称为“修版”。待装裱之后,一幅木版年画才算最终制作完成。

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据说最早开始于明朝洪武年间。起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题材相对狭窄,以刻印神像年画为主,但其绘刻工丽绢密,古朴雅致。有名的同顺堂、吉兴、太和、公茂、恒顺等画店就是靠年画发展起来的。到了清代,杨家埠木版年画得以继续发展,出现了万顺、公兴、永盛等30余家画店。乾隆年间,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并逐渐达到顶峰,出现了“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数万”的繁荣局面。清朝末期,随着杨柳青年画的传入,杨家埠年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为此,一些艺人开始大胆出新,而不再沿例其本。这一时期的年画以戏曲故事和公案小说为主要题材,后来还出现了“发福生财”式的吉庆画,代表作有《打樱桃》、《空城计》、《摇钱树》等。清末民初,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进入了“以变图存”的新时期。其中,以杨万东为代表的新一代画师力求突破杨家埠年画的陈规,吸收其他绘画艺术的特点,特别是融入了国画的笔墨情趣,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民间艺术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杨家埠木版年画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迎来新的发展势头。1983年春节,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杨家埠年画。同年,杨家埠年画还远赴美洲、欧洲、非洲的9个国家进行国际巡回展览。20世纪90年代,一批杨家埠年画艺人先后前往巴西、日本等国作现场表演,获得了国外人士的好评。2002年,76岁的年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但与此同时,杨家埠木版年画艺术也面临着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艺术人才的缺失。目前,除了以杨洛书为代表的几位老艺人外,几乎再也没有人能够真正掌握木版年画技艺和精髓的人了。为此,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日将杨家埠木版年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文化部确定杨洛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人,从而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大观园 民间艺术 奇葩 另类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