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切实有效地加强我国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医疗能力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广大疾病患者要求,已成为摆在各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出了提高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 素质教育内涵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9-120-02
现代世界迅猛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关注也有了更高的期待。这必然引起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服务质量和医疗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些人才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医疗水平和人民健康。正如WHO卫生人力开发教育处处长Boelene博士所说,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社区代言人,出色的外交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终生努力学习的学者,应是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供初级卫生服务的保健者。所以。为了顺应时代要求,迎接新的挑战,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国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成为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医学生素质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因“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是为了避免因“应试教育”出现的偏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忽视学生健全性格和能力的教育而实施的。“应试教育”约定成俗的解释为单纯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而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是为了完善学生健全人格,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材。那么,医学生的素质应有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呢?
1 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是指个体的政治立场、观点、信仰;思想素质是指个人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道德素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标准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特征。“大医必大儒”。做一名好的医护工作者,必须具备崇高道德理想,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必须具备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工作中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不谋私利、不图虚名。
2 科学文化知识素质。医学生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特定人,具备丰富坚实的医疗知识是必须的,但这还不够,要想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医生(护理),还必须同时具备文史哲等人文科学甚至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形成优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从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对新的医学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医学生应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才能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不断取得新成绩。
3 医疗技能素质。医疗(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医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医疗技术:一是熟练掌握诊断知识和治疗技术,能够有效、经济、快捷地解决病人痛苦,使病人尽快痊愈;二是科研能力,能够在医疗实践中提出前瞻性课题,并且具备较强的设计、实施能力,使科研项目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4 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医学是一门古老、深奥、复杂的学科,在医学领域尚有许多未知需要探索,尚有很多疾病在折磨着人们而未有根治的方法。广大医学生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功底,又有独立的创新思维,才有希望突破前人,探知医学的奥秘,攻克现代未解的各种病症。
5 身体和心理素质。医疗服务工作终日和病患打交道的特定环境和辛劳(他们经常面对病痛,随时面临死亡威胁,时常遇见脏和臭,治疗时间无常规)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不行的。
6 语言表达素质。广大疾病患者是医学生未来工作服务的对象,疾病患者的病痛和情绪,需要医务工作者理解、解释和慰藉,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语言表达艺术,口齿要清楚,仪态要大方,音量要适中,态度要和蔼,用词要恰当,感情要真挚,这样患者才能感到心情畅快,才会更好地配合医疗,才会收到好的医疗效果。因此,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素质)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提高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素质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要求就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医学生的素质教育诸方面是一个综合工程,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它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而且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因为,诸方面的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素质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素质整体结构的规律,并从此出发,使素质教育与人的素质结构相适应,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1 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教授医学生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知识、能力、技术不能简单地等同素质,然而没有知识、能力、技术作支撑的素质是靠不住的,不能结出具体实用的知识技能之果的素质教育是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主渠道是不能放松的,否则,教育又会走入歧途。关键是教学的方式、内容要切合实际。学生只有有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才能在为患者服务中体现价值,展示才华。
2 多种形式教学,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对于绝大多数的医学生来说,从事医务工作将是他们的终生职业。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从西方的先哲希波克拉底到东方的医圣孙思邈,从国际战士白求恩到当代医生的楷模林巧稚,无一不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为此,医学院校应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中心,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尤其是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现身说法)等教育阵地,培养和树立医学生的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精神,慎言守密、医技严谨、尊重患者的作风,亲切周到热情的行为规范,尊重同行、团结互助、精诚合作的态度,这种培养要持之以恒,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医学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辅以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改为“启发研讨式”教学,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授人以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达到培养学生探究式思维方式的目的。例如,创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教学实验,培养创新意识、独立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等等。在课堂外,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参加社区医学实践,培养未来医生对病人和社会的责任感;并通过见习与实习,以临床教师的传帮带为主要方式,帮助医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4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医学生在校期间,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
熟,对社会、家庭、学校往往持叛逆心理。加强心理素质锻炼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心理疏导,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疏通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困惑;二是心理训练,由心理老师针对学生心理缺陷设计训练场景,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三是社会实践,让学生以不同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体验不同的心境,提高其心理承受力,使得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成为一个心理和谐的人。
5 增加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由于医学院校的专业性较强,使得长期以来医学生片面追求生物医学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忽视了生物医学的伦理、社会和审美价值,严重制约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这种情形下毕业的学生难以处理好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难以成为符合新时代新世纪要求的合格医学工作者。医学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良好而深厚的人文知识,就不可能有医学的卓越成就。失去人文精神的医学必然导致医学目的的偏差和人文医学发展的滞后。所以,医学院校应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相关课程的开设,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将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本质,构建有益的价值体系,塑造宁静的精神家园。
6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和凝聚激励作用。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依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感染、熏陶学生。还可以邀请校内外的著名人士学者开展一些涉及人文、历史、经济、国际等方面的讲座,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在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方面起着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素质教育已得到各类医学院校的重视,并且许多医学院校在这方面已进行或正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遵照胡总书记的教导,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经过全体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模式并且在各个医学院校得以很好的实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材。
(责编 若佳)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素质教育 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