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时期信访工作浅见

发布时间: 2022-05-21 19:00:02 浏览:
信访民间又称上访,这一当代中国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既是中国特色的产物,也是中国特色的反映。2005年5月1日实行《信访条例》对于信访的定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信访人的诉求对象除了各级人民政府外,还有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以及人大、法院、检察院机关以及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负责人。
做好信访工作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作为一名从事信访的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信访的一点看法。
一、信访产生的主要原因
1.对基层管理部门的信任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人们在经济社会中的交往日益频繁,与之相伴随的是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人们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利益冲突不断增加。由于人们在主张自己权益时总是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当自己的利益诉求不能得到处理机关的支持或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时,不能理智地接受这个现实,而总是倾向于认为基层处理机关与双方当事人之间有着较深的利益纠葛,存在着办事不公、偱私舞弊、偏袒对方当事人的嫌疑,而不断揭发出的各种腐败案例更是加强了这种不信任,因此把向上一级或更高机关上访投诉当作一种有效的救济手段,想通过上访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时信访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从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争执增加了对基层机关的执法不公的投诉,就这样随着上访层级与次数的增加,上访人的挫折感也在增强,对处理机关的信任却在减少,必然导致矛盾的激化,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
2.正当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对于上访人来说,不但为上访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且在上访过程中所受到的困难和艰辛超出正常人的想象,有的为上访而农田荒芜、有的为上访而孩子辍学、有的为上访而长年流落街头、四处奔忙,有的为上访而妻离子散,更有甚者为上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客死他乡。但既使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有的最终还是没有达到其所追求的目标,有的即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回想一下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仍感不堪回首。以中国人的性格,如若不是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又有多少人能下得了这么大的决心,忍受如此的痛苦,付出这样的代价。其实,已有政府官员就曾在媒体上公开承认群众上访80%的理由在最初是正当的,能站得住脚的,却由于在最初的处理阶段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使群众与政府都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3.制度设制的歧意
当前,信访工作仍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职责权限不明确,主管事项不明确,运作程序欠规范,工作内容及运行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因为信访工作这一机制设立的初衷是上级机关为了更好地收集社情民意,使人民群众能更好地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制度,上级机关希望从个别的信访中发现普遍性问题,普遍性问题能够通过一种个别化的形式反映出来,这样反映的时候不会对社会稳定带来太大震动。因为上级机关是政策的制定者,制定或改变政策的依据是普遍性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所以上级机关并不是具体问题的解决者,具体问题的解决仍然要通过下级政府。而上访者相信,要使自己的具体问题得到解决或者优先解决,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使问题显示出其普遍和严重的一面,而集体上访和反复上访就是一种向政府和社会表明问题普遍性和严重性的手段。一旦一起集体上访的个案得到优先处理,产生的示范效应往往鼓励其他上访者群起仿效。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上访经验的由来。
二、信访改革趋向的选择
信访制度的改革只是政治体制改革整体规划中的一小部分,作为局部的改革必须得到全局的支持和呼应。就全局而言,必须切实提高执政能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宣言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依法行政,公正办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信访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各类社会矛盾的聚汇点,信访机构的工作不能停滞,改革不能走偏方向。简单地评说信访工作的退与进或者信访职能的强化与弱化都是不准确的,信访制度的改革应当以规范双向行为、谨慎扩大权力、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合作互助为基本思路。如果只是单向度地限制人民群众的信访行为,民意表达的成本越高,群众的不满情绪就会更大,出现过激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在实际上弱化了信访部门的地位,削减了信访部门的权力,则下情更难以上达,社会底层的腐败必定愈演愈烈,社会稳定的大局就会很快瓦解;如果不适当地扩张信访机构的权力,即便授予信访部门直接弹劾一定职级干部的特权,由于并非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之空间上的距离、时间上的滞后,也难以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因此在当前现实政治环境下,信访改革存在着选择的两难。
三、端正态度作好信访
作为新时期的信访工作人员,对待上访群众必须要有浓厚的感情,要坚持做到“三心”。首先要有耐心。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无论群众一时的情绪多么激动,群众观点的言语多么尖锐,我们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做好耐心的安抚劝导工作,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次要有恒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只要有道理、符合政策,无论有多大的阻力、多大的困难,也要想方设法为其解决,要让群众看到我们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具体努力;第三要做到有真心。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充分考虑群众的难处,在具体生活、生产上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只要坚持带着感情做好工作,真正做到把办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就能够顺利化解矛盾,解决上访的问题。
总之,在新的时期信访工作人员既肩负着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使命,又担负着宣传政策、教育职工、引导职工的责任。要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敏锐性,努力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思想修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言行规范,勤政敬业,克己奉公,并经常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多做“雨中送伞”、“雪中送炭”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信访工作。
太原新森实业有限公司 张晓虹 相关热词搜索: 浅见 新时期 信访工作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