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在“欣赏·评述”教学中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

发布时间: 2022-03-10 10:09:08 浏览:

【摘要】  现时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强,而对西方文化则过度推崇,这将使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受到威胁。为此,我们要利用美术特有的教育功能,强化本民族文化的教育,加大力度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审美意识。通过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领悟“龙”作为民族文化的美感和内涵激发民族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陶瓷等,增强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  美术 欣赏评述 民族文化认同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以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来保护国家文化安全。那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我认为从“欣赏·评述”课教学等一些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技艺,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认知

让学生从民族文化作品分析中感知美术文化价值,体会中华民族美术发展整体状况和高水平的民族文化。

我们华夏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各类形式众多的文化遗产,如美术类的古建筑、石刻、壁画,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民族工艺木雕、石雕、竹编、草编、刺绣、陶瓷、玩具等等。各民族文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情趣,是民族智慧的体现,学生认知传统技艺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让学生充分领会民族文化的内涵

让学生了解“龙”图腾和了解中国世界遗产,感悟所其蕴藏着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内涵。

(一)引导学生认识图腾“龙”,明确民族归属

问题:龙图腾是怎样由来的?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作补充介绍:在原始社会黄帝统一各部落后下令重新创造一种图腾,于是出现了集原各部落图腾马脸、鹿角、鹰爪、蛇身为一体的“龙”。先民们将自己对身外世界的畏惧、依赖、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模糊集合中了。因此,把龙作为保护神,作为图腾。龙图腾是华夏祖先的精神所依,是各族统一与团结的象征,使学生明晰民族归属。

(二)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评述”课中的“龙”纹饰

民族认同是一种感情和体验,必须由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才能引发。

1.引导学生体验龙纹饰的美感

龙作为中国传统纹样最古老的母题,应用在不同时期、不同质地的器皿或建筑等各领域。我在讲授七年级“欣赏评述”课例《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时,我特意设计一些问题。

问题一:初中“欣赏·评述”课中应用龙图纹的有哪些作品?

问题二:艺术美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老师检查学生的讨论结果后作补充介绍:《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中的《浑天仪》工艺华美,几条龙生气勃勃精致生动,是中国古代冶铸技巧与工艺美术高度发展的结晶。《赵州桥》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的古代建,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有蟠龙戏水,苍龙腾空等,有刻工精细而意境深远艺术美感。教学八年级“欣赏·评述”课例《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的设计问题:

问题一:我国的青铜艺术成就怎样?

问题二:说说作品《莲鹤方壶》的感受。

老师检查学生的讲述后作介绍,春秋时期《莲鹤方壶》龙纹莲瓣向四周翻仰,有力地烘托出中心一只展翅欲翔的鹤,是呼唤新时代的象征。而那些铜器上的窃曲、夔、虺、螭等纹,都属于龙类。“龙”纹饰都是寓意吉祥的象征,体现了先辈追求健康和幸福的意愿。

2.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评述”课中龙纹饰的政治性

社会不断发展改朝换代,“龙”图腾作为民族文化符号也随之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朝国的“龙”饰变化,能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问题:你所观察到不同朝代时期龙纹饰的变化是怎样的吗?

老师检查学生理解后介绍:春秋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各诸侯国经济上的迅速发展,部分龙纹从西周严谨雄浑的规范转变为活泼清新的风格,神秘的色彩大减。而后进入成熟期,龙纹简化到如符号般抽象的,有部分龙纹向较为写实的造型发展。通过以上教学环节使学生领悟“龙”作为民族文化的美感和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引导学生感受其它形式的民族文化

我国地域辽阔,人杰地灵,有很多景物文化等被列为“世界遗产”,引领学生领略我国世界遗产,感受中国之大美。

我在教学“欣赏·评述”课《中国的世界遗产之美》时,播放制作的《长城》影像营造情景并设问如下:

问题一:中国的文化世界遗产有哪些?

问题二:评述它们体现了哪些美感?

老师对文化世界遗产《长城》作介绍:长城建于战国,秦代时将各国长城联为一体作防御北方敌人,是世界上最长的建筑。长城体现了历史文化美、建筑美、科学美、装饰美。其蕴藏着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内涵。

其它的中国世界遗产则由各小组自主、合作用欣赏与评述。

三、展示传统技艺魅力,坚定民族自信

民间工艺是大众生活民俗的艺术体现,是中国民俗文化的艺术瑰宝。中国民民族文化有:剪纸、年画、布艺刺绣、春联、陶瓷、漆器、花灯、泥塑、木雕、风筝、竹编、皮影、編织、印染、微雕、玉雕、砖雕、石雕、核雕、内画、皮影、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面塑、木偶、糖人等。当中,陶瓷工艺是最具民族文化烙印的。

(一)介绍传统陶瓷,让学生感受陶瓷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

陶瓷起始于新石器时代,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它是古代中国的名片,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国古代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的杰作。陶瓷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我在教学九年级“欣赏·评述”课《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时,设计以下问题。

问题:为什么中国与陶瓷同为一个英文词?

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陶瓷的国际性,引出灿烂的中国古陶瓷文化。

老师引述关于中国与陶瓷古说: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称其商品名曰Chinaware,意思是“中国瓦”。此处ware应是瓦之译音,中国瓦者,瓷器也。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国名,初无瓷器一义。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

(二)介绍精品陶瓷的连城价值,让学生建立民族文化审美自信

我们的美术形式应是民族的,陶瓷绘画是民族文化的形式之一,也是人的灵魂反映和艺术价值的体现。例如,在2013年7月,绘有鬼谷子下山图画的元代青花瓷罐在伦敦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高价拍卖成功,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陶瓷艺术品。

中国人在科技和艺术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中国陶瓷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内涵进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新课标”在论及“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时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所以,我们美术老师要不断深入研究,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崔卫.《基础教育美术教科书内容的民族性不容忽视》.中国美术教育杂志2017-09-05.

[2]詹小美,著.《民族文化认同论》.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3]林崇德,著.《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1.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文化 评述 认同感 培养 欣赏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