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全国科技名词委召开会议研讨医学名词审定工作等

发布时间: 2022-03-11 08:35:30 浏览:

本刊讯2006年8月30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就

会议总结了医学名词审定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安排意见。医学名词包括了近90个分支学科,审定工作十分艰巨,目前已公布出版了7个分册,但还有一些分支学科没有完成第一版的审定工作。会议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快审定工作进度,尽快完成激光医学、检验医学、病毒学、糖尿病学、行为医学、放射医学和防护、计划生育、肿瘤学、放射肿瘤学等分支学科的审定和公布出版工作。会议建议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医学名词委开展《医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的审定工作,并尽快制定和实施新的医学名词审定工作计划。

会议建议,在第二版医学名词(定义版)审定工作中,拟试行新的分支学科分类办法,由医学专家确定若干个相对集中的较大学科门类,减少词条重复。各学科门类可以同时启动,争取3~5年完成审定任务,并适时启动两岸医学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增进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会议建议两岸工作可以先选择部分重要学科进行,例如内科、外科、预防医学、放射医学等。

(朱彦慧)

微生物学名词委召开第二次审定会议

高素婷

本刊讯2006年10月29日,微生物学名词委在武汉市召开第二次审定会议,对前一阶段的选词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微生物学名词(第二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同时,商讨了下一步工作的安排。程光胜主任主持了本次会议。

讨论的主要焦点是词条的选择。许多委员认为,本稿中收录的部分名词超出了微生物学名词委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微生物学名词选词原则》所规定的范围,尤其体现在与其他学科发生交叉的名词上。有些类别的名词(如培养基、抗生素等),如果全收,数量太大;如果一条不收,又影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另外,部分收录词条所属的分支学科和词条排列尚需调整。

参加会议的委员们根据既定的《微生物学名词选词原则》,同意如下意见:一是在与其他学科词条发生交叉时(如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应适当选取,但选取时需要慎重,其原则为对微生物学科来说是基本的、重要的,或与其他学科中意义有所不同的名词,其标准由承担选词工作的各位委员自行把握,最后在全体会议或有关专业小组中确定。二是决定选收部分微生物、抗生素和培养基的名称,原则为常用、重要和通用的名称,可以以一本或几本指定参考书为蓝本进行选择,但收取数量应当严格控制。三是确定了关于学术团体和微生物学家名称的收取原则:除了保藏机构之外,团体名称一律不收录;微生物学家可以少量收录,其原则为对微生物学有突出的、里程碑式贡献的科学家。此外,会议还对选词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高素婷)

第二届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

赵伟

本刊讯2006年10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召开了第二届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杨国桢,第二届物理学名词委顾问赵凯华、主任阎守胜、副主任刘寄星等近20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研究室主任邬江主持。

刘青、杨国桢和赵凯华先后作了会议发言,简要回顾了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成果,并对本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中国物理学界历来重视名词审定工作,早在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后就设立了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国家和民族遭受沉重灾难的年代,物理学前辈科学家们仍坚持不懈,以严谨高尚的科学风范,为统一中国物理学名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优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第一届物理学名词委先后审定了两版《物理学名词》(第一版为基础部分),自公布之日起已有10年,在物理学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届物理学名词委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并将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物理学名词对照工作。随后,潘书祥原副主任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委宣读了第二届物理学名词委组成名单和颁发了聘书。

阎守胜主任在发言中对第一届物理学名词委各位专家的杰出工作表示感谢,并对本届委员会的前期工作做了安排。本届委员会已经建立了一个以两个月为周期的审定工作程序,可以保证审定工作稳步、高效地向前推进。本次会议对如何做好本届物理学名词委工作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根据预定计划和会前提出的修订意见,对1996年版物理学名词部分内容进行了逐条讨论、修正和补充。

(赵伟)

潘云唐教授应邀为平顶山学院师生作术语学讲座

李振明

全国科技名词委专家、中科院研究生院潘云唐教授应平顶山学院邀请,于近日为该校师生作了《术语学发展回顾》讲座,阐述了’国外术语学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术语学研究的进展,阐发了当前我国开展术语学研究的紧迫性,讲座受到师生欢迎。

(李振明)

全国科技名词委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举办“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培训班”

代晓明

本刊讯2006年10月30日~11月3日,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举办了首届“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培训班”,新闻出版界近70名编辑参加了这次培训。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于永湛出席了培训班开幕式,就出版物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的重要性和加强宣传推广科技名词的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经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对于保证出版物质量,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第一线工作的编辑、校对业务人员,掌握术语的规范使用非常重要,是一项基本功。现在,无论是专家,还是社会各界,都对科技名词的规范使用很关心,作为科技名词规范使用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或传播媒体,出版物应带头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于署长指出,这次培训最终目的,是确保出版物能正确地应用规范科技名词,从而为繁荣学术文化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做出贡献。他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参加培训的同志对科技名词的规范使用都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从而成为科技名词规范使用的骨干,今后不仅在业务工作岗位上,带头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还要推动本单位广泛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

新闻出版总署非常重视规范科技名词的推广使用工作,并一直给与大力支持。开办这次培训班,就是为了进一步发挥新闻出版行业在应用推广规范科技名词中的重要作用。经过精心筹备和组织,本次培训班取得很大成功,同时也为今后的培训工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本次培训班体现了四方面特点,一是师资力量强,聘请的授课教师都是全国科技名词委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有的直接主持过某领域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二是针对性强,课程选择的都是很重要的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生物、物理、化学、医学等学科常见的科技名词问题;三是准备比较充分,授课内容都制作成了演示文件,内容具体、丰富生动;四是组织管理比较得当,在食宿安排上让学员们比较满意。

为期五天的科技名词规范应用培训班,促进了新闻出版行业对科技名词的规范应用,同时也扩大了科技名词工作的社会影响。培训班结束后,很多学员提出邀请全国科技名词委的专家到其所在的单位去做专题讲授。全国科技名词委也将通过这次培训活动,认真总结和积累经验,将“规范应用科技名词培训活动”列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宣传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开展下去。

(代晓明)

《中国科技术语》发展研讨会召开

张晖

本刊讯2006年,全国科技名词委顺利完成了《科技术语研究》刊物更名和变更刊期的申办工作。刊物将于2007年第1期正式启用新刊名《中国科技术语》,并由原来的季刊变更为双月刊。为了办好刊物,把握《中国科技术语》的发展方向,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于2006年12月1日邀请了刊物的部分编委和科技界、语言学界的一些专家,就刊物的读者群定位、栏目设置、编委会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和研究。专家们在充分肯定刊物取得成绩的同时,对新刊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与会的专家和编委认为,新刊的产生反映了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将在保持原有特色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宣传我国的名词工作,有力地促进规范名词的推广应用及术语学的发展。会议认为刊物的宗旨是致力于促进我国科技术语的规范和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会议还研讨、明确了刊物的读者定位。专家和编委们认为,《中国科技术语》的主要读者定位,一是术语的审定者,包括直接参与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2000余位专家,刊物要向他们宣传科技名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审定工作原则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园地以交流经验、展示成果;二是术语的研究者,包括各大中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术语学和译名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刊物也要为他们服务,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三是术语的使用者,指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部门,这是科技名词规范统一工作要面向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这个广泛而重要的群体服务,宣传和普及规范的科技术语,是《中国科技术语》的一项重要任务。专家和编委们还进一步提出要按照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合理设置栏目内容。

会议一致认为《中国科技术语》是一份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刊物,并表示将继续以推动刊物发展为己任,发挥各自优势,协助期刊编辑部做好新刊的审稿、组稿和宣传等工作。

本次会议的召开将为《中国科技术语》刊物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张晖)

海峡两岸信息名词研讨会召开

张永涛

本刊讯2006年10月20日,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等组织的“海峡两岸信息名词研讨会”在苏州市召开。两岸信息科技领域近5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全国名词委刘青副主任以《两岸科技名词现状及信息名词对照统一工作进展》为题,向大会报告了名词委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的情况:自1996年开始,全国科技名词委积极促进并开展了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近10年来,已有20多个学科开展了编订两岸名词对照本工作,涉及科技名词十几万条。其中,大气、昆虫、船舶、药学、动物学、航海学等6个学科已完成对照工作,并正式出版了“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在两岸名词对照工作中,全国名词委始终遵循“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的原则,对于经过两岸专家讨论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名词,就采用统一的定名。对于那些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上的差异而暂时不能统一的名词,则采用并列对照形式,以促进相互了解与交流。此外,还以“老词老办法、新词新办法”的原则,对于新出现的科技名词,由两岸专家共同定名以求一致。例如,大陆专家在根据国际IUPAC对101~11l号元素定名确定汉文名过程中,征求了台湾专家的意见并得到高度认同,因而两岸公布的101~11l号元素名称是一致的。

海峡两岸信息科技名词对照统一是名词委两岸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特点:一是涉及学科范围大,按照名词委的学科分类,它将包括电子学、计算机、通信科技三个学科;二是词汇量大,有20000多条;三是属新兴学科,词汇差异大;四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经过两次研讨会讨论.以及会上会下多次修订补充,目前已完成全部工作,将于近期出版发行,并通过两岸的网站,提供全社会使用。

会议上,参加了名词委本次对照工作的专家章鸿猷、王有志等先生也分别以《海峡两岸信息技术术语相互借鉴吸纳的良好发端》《海峡两岸信息技术术语异同分析与优化途径》等题目进行了学术交流。

(张永涛)

医学名词委召开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审定会议

朱彦慧

本刊讯9月22日,“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第二次审定会”在重庆市召开,彭庆星、王志军、高景恒等近20名医学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及中华医学会有关方面负责人邬江、张玉森、朱彦慧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主任委员彭庆星主持。集中审阅了第一次审定会议以来各位专家补充编写的有关内容。

(朱彦慧)

相关热词搜索: 名词 审定 召开会议 研讨 医学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