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 2022-03-14 10:09:14 浏览:

[摘 要]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对学生、学校和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由参与范围、参与方式和参与效力等要素构成。就独立学院而言,应适应办学特色,建立健全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尤其是吸纳部分大学生进入教学管理队伍。

[关键词]学生参与 教学管理 参与机制 独立学院

本文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2007年度教改课题《完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对策-兼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春燕,女,浙江财经学院讲师,博士;张成亮,男,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教学秘书,学士。

首先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建立健全相应的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本文将围绕以上两个问题,以及在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背景之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问题发表浅见。

一、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在教育中消费者地位的形成以及大学教育的理念的变革等密切相关。[7]同时,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对学生、学校乃至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对学生的意义

1.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2007年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本科教学是关键”,以期扭转实践中部分高校重视科学研究、轻视教学工作、弱化本科教育的不良倾向。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举措中,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即为其一,因为大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能够对教学质量的高低作出客观评价,也能够对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毫无疑问,大学生素质也将随着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而不断提升。

2.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了更好地参与教学管理,大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日常教学活动,观察同学们对教学活动的反应,分析归纳同学们的各种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将有所提高。

3.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通过参与教学管理活动,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民主参与教学管理,可以促进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生成。

(二)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对学校的意义

1.如前所述,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

2.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减少学校的行政开支。高等院校为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必须组建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聘任大量的教学管理人员。吸纳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后,学校就可以缩减教学管理队伍,进而减少学校的成本支出。[8]

3.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顺畅实施。教学管理包括制定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秩序等多方面内容。在教学管理中,大学生往往以被管理者自居,对教学管理制度存在抵触情绪。引入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后,大学生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和价值取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就更易于领会学校的良苦用心,因此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多了几分理解和支持。

(三)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最终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必须具有公民意识,包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和责任意识等多项内容。而大学,正如美国教育学家科尔所言,具有生产性职能(production function)、消费职能(consumption function)和公民职能(citizenship function),其中“公民职能”意指大学担负着为民主社会提供“有效的公民”(effective citizenship)的职责。[9]或者说,大学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而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参与学校管理的这种实践是教育的最好方法之一。

二、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

(一)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范围

联合国《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该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当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价、参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管理工作。”这一论述指明了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范围。

1.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

当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时,接受高等教育就不再是少数精英的权利。同时,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改革确立了大学生的消费者地位。这样,高等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等的确定,就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还需要考虑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的意志和选择。换言之,国家虽然对高等教育寄予一定的期望,但这种期望,只有在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支持的前提下,才能够得以实施。因此,应当允许大学生对高等教育问题发表评论,并在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甚至辩论的基础上,确立国家的选择。

在吸纳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时,无须担心大学生太“幼稚”,因为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一个开放式的信息化社会,特别是各地“大学生创业计划”的实施,使得他们能够感知到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知识的需求状况,并形成较为客观的判断。而且,讨论的过程本身也是相互说服的过程,即使大学生的观点有失偏颇,也将在讨论过程中得到纠正。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了解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除了教学专家、教师同行参与教学评价外,还应该吸收大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这是因为,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态度等有着最直接的认知。同时,大学生是知识的需求者,对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也有一定的认知。

3.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的设置除了考虑国家整体的教育目标外,还应考虑社会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的需求往往与学生的需求相一致。这是因为:有些大学生正是因为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才进入大学来“充电”;有些大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在大学阶段就感受到了社会脉搏的律动;有些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到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或打短工,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原则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正是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应考虑大学生的需要,应通过各种方式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任何课程都需要借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向学生传达其真意。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仅应考虑系统阐释教学内容的需要,还应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学生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习惯。换句话说,教学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是否与课程性质相适应,是否与学生的思维习惯相适应。

4.制定学校管理规范

传统上,学校管理规范以“管理”学生为己任。于是,管理规范的制定不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如今,管理规范虽依然具有“管理学生”的色彩,但其“服务学生”至少是服务于整体的教育目标的实现的成分日渐浓厚,或者说是寓服务于管理之中。既然是“服务”,当然就需要准确把握被服务者的服务需求,也就需要认真听取被服务者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吸纳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规范的制定,也有利于学校管理规范的实施。因为,学生参与机制在学生与学校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平台,而经过沟通与对话,学校的管理规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学生与学校达成的共识的确认。这样,学生自然会自觉遵守学校管理规范。

(二)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方式

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必须以一定的参与方式为载体。虽然,不同的教学管理事项对参与方式有不同要求,但实践中,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方式主要有:

1.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和教学信息员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每个大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因此,全部大学生都拥有参与教学评价的权利。[10]同时,无论网络参与是否采用匿名形式,被评价教师都不应准确知悉特定学生的评价情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学信息员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教学信息员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选定的学生,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教学管理部门反映同学们对教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2.大学生通过参加座谈会对教学管理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一般,每学期学校至少应组织召开一次座谈会,以收集学生对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在召开座谈会之前,学校应确定并公开座谈会主题,然后由学生自愿报名,并根据报名顺序确定参加座谈会的学生名单。在此,应避免参加座谈会成为班干部或党员的专利。

3.大学生通过参加听证会参与教学管理。重要的教学管理事项,学校应召开听证会,公开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能够参加听证会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因此,学校应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听证会代表的产生方式,至少应保证听证会代表具有利益相关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4.大学生通过参加教学管理决策机构来参与教学管理。也就是说,学校的教学管理决策机构除了由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组成外,还应为大学生保留一定的席位。而且,在教学管理事项的讨论过程中,大学生与教学管理人员具有同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

5.大学生通过学生代表大会、学生会等参与教学管理。学生代表大会和学生会都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学生代表大会和学生会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学管理事项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提交教学管理部门。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在讨论教学管理事项时,可以邀请学生代表大会和学生会的成员旁听会议,并允许其发言。与前述其他参与方式相比,大学生通过学生代表大会、学生会等组织参与教学管理是一种间接参与。为保证学生代表大会和学生会能够真实反映全体学生的心声,学校应关注学生代表大会和学生会的组织与建设。

(三)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效力

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效力,意指大学生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管理决策拥有怎样的约束力?

无疑,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效力与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相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管理事项与所有学生相关,而能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仅仅是部分学生。因此,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效力应根据不同的参与情形而区别对待。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为教学管理决策收集信息;二是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决策的讨论和表决;三是参与教学管理决策的执行评价。除第二种参与情形对教学管理部门具有绝对约束力外,第一种参与情形和第三种参与情形仅仅是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时应予斟酌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管理决策的拘束力虽然是有限的,但是,教学管理部门在作出决策时,应体现出对参与教学管理的大学生最起码的尊重当未采纳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或除采纳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外,还考虑了其他因素时,应实事求是地向大学生作出说明,以获得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不是教学管理部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管理对象。

三、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背景之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我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11]第35条规定:“独立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那么,在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的背景之下,独立学院应如何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队伍?

在我国,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实体,独立学院的“办学应该更多地接受社会与‘市场’的监督与评估,经受社会与‘市场投票’的铁律的考验,应将独立学院与社会相关方面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从而促使独立学院面向社会需要办学。”[12]独立学院如何了解和把握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及其变化呢?无疑,转变内部管理体制,广泛吸纳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有效措施之一。

同时,独立学院的收费往往较普通院校高,而按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其提供的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应比普通院校高至少能够让大学生“满意”。当然,这里的“满意”并非是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一味迎合大学生的要求,而是强调在与大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获得大学生的理解与支持。

此外,根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的规定,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其它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申请者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合作者负责提供独立学院办学所需的各项条件和设施。同时,学生的学费也是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的来源之一。因此,为了减轻大学生的学费负担,独立学院应尽量减少经费开支。无疑,吸纳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让大学生从事一些事务性工作,可以减少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进而可以节约行政经费支出。这是否是把大学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呢?这就需要独立学院做好各方面的解释工作,并向大学生支付一定的报酬。

总之,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建立健全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应尽量吸纳大学生的参与。当然,在吸纳大学生进入教学管理队伍之前,独立学院应对所有的教学管理事项进行梳理,并划分为事务类事项和决策类事项。对于前者,可以完全交给大学生去处理;对于后者,也应在听取大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为使加入教学管理队伍的大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独立学院可以从以下方面四着手:第一,确定进入教学管理队伍的大学生的资格条件,如学习成绩优良,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良好,关心教学管理工作。第二,合理确定进入教学管理的大学生的数量,并为他们配备指导老师,以对其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指导。第三,向全校公开进入教学管理队伍的大学生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全体学生对他进行监督和向他反映教学情况。第四,对进入教学管理队伍的大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其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支付必要的报酬。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参与教学管理的效果与参与机制的完善密切相关。同时,就独立学院而言,应吸纳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入教学管理队伍,以建立与其办学性质相适应的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模式。只有这样,学界对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寄予的厚望才能转化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即使以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的形式吸纳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学校的支出也远远低于聘任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3]Clark Kerr,Higher Education Cannot Escape History,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4]为了防止“差”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不客观的评价,某些高校规定仅综合测评成绩较好的学生才有资格参与教学评价。这不仅剥夺了部分学生的评价权,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2008年2月4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6]上海市教科院发展研究中心:《独立学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8期,第8页

[7]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即使以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的形式吸纳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学校的支出也远远低于聘任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9]Clark Kerr,Higher Education Cannot Escape History,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10]为了防止“差”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不客观的评价,某些高校规定仅综合测评成绩较好的学生才有资格参与教学评价。这不仅剥夺了部分学生的评价权,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2008年2月4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12]上海市教科院发展研究中心:《独立学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8期,第8页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管理 初探 运行机制 参与 大学生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