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她们的朴门永续梦

发布时间: 2022-03-28 08:28:17 浏览:

zoޛ)j馞7=i˥v]?^f[n^fzrm[nh؜[n^f[n.۫z.۫{iO$j{计划”下的项目。接手工友之家后,她也经常在周一的假日去农园帮忙、出主意。

正是在这期间,她向正荣基金会提出了修复古民居的想法,并得到了后者的支持。2013年底,故乡农园出现调整,原本负责农场经营管理的人大乡建中心团队撤出,正荣基金会留守,并对项目定位进行调整,农园被重新定位为“新农夫创业园”,归农书院则是“公益青年培养基地”,细雨应邀成为项目的新的负责人。

细雨说自己没有做过老师,并不知道该怎么来培养年轻人,但自己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因此是在与“新农夫”们相互鼓励中推动着这个项目的转型。

这个夏天,故乡农园除了有四个创业项目,还在筹集资源保育农场范围内的一块湿地。归农书院则开始尝试双休日公益文化沙龙。和林红一样,细雨希望能把故乡农园和归农书院建设成一个朴门教学和实践的基地。她的心里还揣着一个被她称作“晴耕雨读”的计划——在故乡农园和归农书院作出成绩之后,带动关中村开展“社区总体营造”,和本地人一起,建设一个生态乡村社区。

福州还有一个朴门实践园,叫“归真园”,位于闽侯再往西的闽清县,主人是一位与林红和细雨年龄相仿的女性曾明,和她的父亲、福建农林大学退休教师曾开泉。

我早就知道曾明,因為她写过一本著名的有机农业入门读物——《菜园里的学问》。两年前一位做有机农夫市集的朋友把它推荐给我,我随即把它推荐给我父亲。在这本书的影响下,他利用自家屋后的小庭院,成为了一个有机种植迷,用不到二十平米的土地,满足了两口人大部分的蔬菜需求。

从福州城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归真园。曾明不在家,林红带着六岁的女儿小汐和我,下地去找她。接受自然教育的小汐,在溪流、草丛、庄稼地间光着脚穿行,不在话下。见到曾明时,她正和一位学员大姐一前一后地用木棍把一大篮蔬菜从地里扛上来。见到我们,就放下担子,带我折返去参观农园。

农园位于一处山坳中,面积为十亩。中间平坦处用竹篱笆围着,是农园的蔬菜产区,四面各搭了个竹门,中间一个竹凉亭。四周的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瓜类,地上间种着大量不同品种的作物——与其称作“作物”,毋宁称作“植物”,因为这里更像一个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而不是一块农地。这是朴门农园和有机农场最直观的区别——有机农场虽然也注重多物种间种,但是每个地块上的作物基本是单一的。但朴门式的间种,则是不同品种的植株相比邻,相互交杂在一起。巧妙的设计能够利用物种特性,在植物群落中造就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食物森林”这个词最形象地体现了朴门关于生态农园的理想。

菜园周围的山坡上是水稻田,归真园出产的蔬菜和稻米,目前以“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供应30余户会员。

盛夏的菜园,草长得有点高,曾明比划着告诉我们草丛下面哪里是小径,哪里是一小块花卉园,如数家珍般介绍着这株和那株植物。她在草丛里摸索着,时不时发现一株挂果非常漂亮的辣椒或秋葵,就会惊喜地叫起来,一边喜滋滋地采摘,一边说这个长相的,一定特别好吃。

林红在篱笆前发现了一只静静趴在红豇豆上的翠绿的螽斯,伸出手指温柔地“勾搭”它,邀请着它到自己手上来玩,小汐在边上专注地看着。两天后,林红要去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做一个“萤火虫守护计划儿童营”。近年来保护区内农药使用日趋严重,“环境指标生物”萤火虫首当其冲受到威胁。她想通过搞这么一个活动,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促使当地人重视这个问题。

去曾明家的路上,我问起《菜园里的学问》的由来。她说写这本书是2008年她有意归农,想到未来到了农村查资料不方便,需要为自己预先准备一本手册,也可以与朋友们分享,就开始动笔整理,本来没打算出版。这个回答让我吃惊,这本通俗而翔实,饱含诗意农学入门书的写作动机竟是如此淡泊,而她对心中的目标的追求又是如此主动。

曾明是个基督徒,她的归农与信仰有关。她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做了十年的程序员,此后做了三年的英语教师,2003年又去非洲工作了五个月。回来之后,她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至此就够了,自己的生命需要提升了,因此就没有再找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飘来飘去”。2005年,父亲健康恶化,三高严重,她回家和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父女俩有机会接触到基督复临安息日教会,令两人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会倡导素食养生,父亲就此改变了生活方式,三高迅速好转。2006年夏天,曾明偶然在教会读到了一本国外教孩子园艺的英文书,里面讲解堆肥、轮作、物候,她立即喜欢上了,并且产生了翻译这本书的想法。但随着对有机农业越来越感兴趣,她也泡在福建农林大学的图书馆看了越来越多的农学著作,觉得已经不再能满足于翻译这本面向孩子的教材,特别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大量阅读中发现的东西,直到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竟是写一本书。她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没对任何人说,这个想法却一直挥之不去。她当时在佛山的一所疗养院工作,有一天她要求自己做一个决定:回福州写书,或者留下来工作。她选择了前者。回到福州后,不写,她觉得什么都做不了,写,又没有把握。11月底,她终于强迫自己每天四点起床,尝试去写。不久灵感就来了,思路清晰,阅读过的资料在脑中也异常清楚。就這样,她渐入佳境地写了四个月,在第二年的春节完成书稿,比自己预料的内容要丰富很多。她觉得轻松愉快,放下了一个负担。她把书稿发给朋友分享,朋友把它贴到了一个论坛,与更多人分享。

两年后,她接到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的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表示希望可以翻印这本书,把它作为教材。曾明爽快地答应了。但是对方又提出一个要求:删除书中涉及宗教的内容。曾明没有答应这个要求。她说在书中引用《圣经》语句并不是为了传教,只是自己从中获得了莫大激励,而且其中很多是关于农事的,给了她灵感。但对方还是删除了这些内容,把书进行了翻印。后来对方为了表达歉意,就正式出版事宜,帮助联系了轻工业出版社。责编打电话给曾明,说要出书,曾明提出的条件是保持内容完整。没想到对方答应而且做到了。《菜园里的学问》于2011年1月出版。

2010年,曾明与父亲在北京参加一个为期半年的家庭健康培训,父女俩被安排用一块十一亩的土地种菜给学员们吃,从来没有务农经验的曾明,第一次把自己写的书里的知识付诸实践,结果相当成功。他们还去参观了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天福园等有机农场,受到不少鼓舞。次年9月,他们与人合伙在闽侯租下了一块十一亩的土地,创办了归真园。

《菜园里的学问》的作者,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园。她对田园生活怀着很多浪漫和美的想象,却和父亲有个分歧:曾老先生希望这是一个经营性的农场,以种菜卖菜来维持田园生活,而曾明则希望先安顿好生活,满足自己所需,然后再看可以以什么谋生。最终,她向父亲妥协,但发现繁杂而重复的劳动,加上与两位合伙人之间屡屡出现的意见分歧,让她理想的田园生活变得越来越远。

她选择大量阅读来静心和自我更新。期间她阅读了《笔记大自然》和一些关于素描、水彩技法的书,重新开始以文字和绘画来记录大自然;阅读了《我的幸福农庄》,被其中亲近自然寻求疗愈的故事感动;了解了华德福教育,发现这种教育思想和自己心目中的教育理想;她还读了《走进园艺治疗的世界》和朴门著作《向大自然学设计》,更坚定了无论是生活、教育、养生、农业、建筑都要回归自然的理念。最后两本书,也影响到了曾老先生,让他也决心把归真园扩大成一个由学校、农场和养生院三部分组成的生态家园。2012年底,曾明和父亲把归真园搬到了闽清,在金沙镇和雄江镇分别租了一块10亩和一块40亩的地,租期均为三十年,我们造访的是前者,主要生产蔬菜,而后者主要生产稻米和杂粮。

可以看出,对曾明来说,朴门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是为实现早就存在于内心的生活理想,提供了一件工具。她如此精辟地定义朴门:“朴门不只包括农业,它教人用生态学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生活的各方面,看这些是否能够与它的核心伦理相符合。只是,农业是我们的基础。”

酷暑导致蔬菜品种减少,不少会员叫停了送菜。“社区支持农业”理念好,但并不好做,它原本所包含的消费者与生态农民共担风险,以实现食品安全与农民安康的双赢局面的内涵,在实践中很少得到消费者充分的理解和采纳。从农场开车进城送一趟菜的成本是400元,必须送满20户才能回本,因此他们不得不统一暂停了配送。曾明说,下一步打算把农场的蔬菜生产包给一个朋友来经营,她和父亲只专注稻米和杂粮的种植,这样会省力不少,能腾出手来做自己想做的生活学校和健康服务工作。

林红有这么个想法:未来借助协会的资源,把曾明培养成中国第一位拥有教师资格认证的朴门讲师。但曾明却似乎更想做她早就在酝酿的教育。在她的自然笔记本的一页上,写着她想在未来做的八类课程:“朴门设计”、“自然笔记”、“疗愈”、“音乐”、“英语”、“婚姻与家庭”、“乡村手艺”和“儿童教育”。

相比身处农村的细雨和曾明,林红会更关注朴门可以为城市做什么。作为前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老总,她见过太多城市建设中的浪费和不合理。她因此经常与一些建筑师、设计师交流用朴门思想来改造城市的创想。比如用可食用的植物来作为景观绿化,比如发起城市行动,用简易雨水搜集和喷淋系统为盛夏的城市冷却两度。

林红说,第一批PDC学员多来自农业和自然教育背景,而她希望未来有更多来自建筑、规划行业的学员,这有望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变化。

林红对TED上一个美国孩子的题为“成年人应该向孩子学习什么?”的演讲印象深刻,大意是:孩子的天真乐观、对完美世界的憧憬,恰恰是成人的世界里十分匮乏的。她憧憬:如果用朴门的方式来建设社会,那么,古人的智慧又回来了,人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又回来了,人类的童心又回来了。

相关热词搜索: 她们的 永续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