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革新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技能

发布时间: 2022-03-29 09:51:54 浏览:

“双元制”教学模式是德国享誉世界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主要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实践为核心,把学校设在工厂里,把教室搬进车间里,学生在老师和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学习理论和专业技能,做到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确保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得稳、叫得响。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我国自80年代以来先后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开展了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试点实验,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近几年在服装专业中实行“双元制”教学,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转换思想,改革课程模式

“双元制”强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企业培训为主体。 这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而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长期以来局限于学科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丰富但操作技能却较为单一,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尤为欠缺。而现代化的企业需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工人,其主要特征是:理论水平不要求很深,但涉及面要广,与专业有关的各方面知识都应有所了解;实际操作技能不要求达到传统的高级工水平,但技能的面却很宽,特别强调综合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为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模式必须实现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方向的变革。首先,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形成现代企业所需的能力本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调整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打破学科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结合学生特点,把文化课浅化,删去高深的理论知识,讲授基础部分,做到为专业服务够用即可,把专业课和文化课比率由4:6改为2:8。形成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体系;再次,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广泛性,从教学计划、大纲到教材进行全面改革,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教学,删减过时陈旧的知识模块,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超前性。

二、校企合一,强化学生技能

校企结合是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一般的做法是学校和校外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在校外实训时脱离了学校的管理,对学生技能的提高和教学计划的实施有很多不便的因素。而我校是将服装厂直接引入学校,学校和工厂共同管理学生实训全过程,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技能的提高和教学计划的实施,真正做到学校工厂化,教师车间一体化,教育社会化,教学环境优良化。我校于2002年9月和临沂市圣绮服装有限公司签订双盈协议,本协议明确规定,学校投资60万元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提供厂房,圣绮有限公司投入技术力量和部分技术工人,进入我校生产经营。经营利润属公司所有,但必需使用我校服装专业学生进行生产,学生在教师和师傅或技术人员(不讲课)的指导和训练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工厂肩负着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任务,并成立了以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工厂生产厂长、车间主任组成的生产实训领导小组,在安排生产的同时实施对学生的培训计划,负责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调整,确保学生上岗实训和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注重成效,培养新型人才

通过“双元制”教学,学生的技能训练得到高度重视。与我国传统的技工培训模式相比,接受“双元制”模式训练的学生,首先在时间上(实训时间较长)得到了保证,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传统的职业技术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工种的培训,学生毕业后适应范围较窄。“双元制”突破了单一工种的限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强调进行多工种复合的职业基础培训。从参加训练学生的总体情况看,其主体工种达到中级水平,相关工种也能达到初级水平,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适应面宽、适应性强的新型技术工人。 由于“双元制”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采用有效的培训方法,从信息的获取、样板的绘制,服装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工艺流程的编制、流水线各环节的确定及服装成品的评价等均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增强。工厂中的培训还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有关环保意识、安全和文明生产意识、质量管理意识以及工作责任意识等融合于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之中,学生不但知识宽、技能精、能力强,而且思想道德品质过硬、职业修养好、动手能力强,用人单位大多将其安排在裁剪、缝制、打板和熨烫车间等关键岗位上,这些毕业生也的确能较快地适应这些岗位的工作并得到企业的好评。事实证明:密切与企业合作,强化实训教学,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拓宽相应的知识面,注重操作规范和质量意识的课程与教学模式,能够使毕业生适应现代企业需要,并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启示

1.相对于学科本位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模式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它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虽然我国目前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科本位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3.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据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调查分析表明,我国高级技术人才数量严重短缺,结构也不合理,难以适应企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技术技能劳动者有8720万人,但技师的和高级技师仅为360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4%,而企业需求是14%;相差10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生力军和高职院校的后续生源,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先进经验,立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实施教学改革,大胆创新,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革新 提高学生 教学模式 技能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