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22-04-02 12:09:12 浏览:

【摘要】 目的:研究对结肠癌采用多层螺旋CT模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及外院近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共53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统计诊断结果。结果:患者肠壁呈增厚状态(局限性),增强后病变位置强化明显,可准确显示出病变处状态。54例患者中37.74%升结肠、18.87%横结肠、26.42%降结肠、16.98%乙状结肠。均经手术病理或结肠镜检查证实。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实施临床诊断能够较好的显示结肠癌癌肿部位及状态,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结肠癌; 多层螺旋CT; 诊断结果

中图分类号 R57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5-006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5.033

结肠癌属于消化系统疾病,是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多为腺癌,在我国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传统诊断方式较多,以钡灌肠以及结肠镜两种为主,虽然能够将患者结肠中病变状态显示出来,但对于肠腔外部病变并不能有效诊断。且结肠镜检查易造成患者较严重不适感,诊断耐受性较差,且少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肠腔狭窄度较高无法顺利检查[2]。目前在诊断上多采用影像诊断方式,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层螺旋CT方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评价。为进一步探究这一诊断方式对结肠癌的作用,笔者所在医院选取了近年来收治的53例结肠癌患者,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及外院在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共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42~69岁,平均(53.1±4.2)岁。病程在0.5个月~1年,平均(5.2±1.3)个月。

患者临床症状如下:粪便状态及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存在血便现象。表现出消瘦、肠梗阻、腹部按压下可触及肿块并伴有腹痛。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结肠镜检查以及结肠镜气钡造影检查。

1.2 方法

1.2.1 诊断前准备 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前应对患者检查肠道并调整饮食。检查前两天开始饮食上保持清淡易消化,少食用渣滓类食物。检查前1 d可在睡前使用磷酸钠溶液配合温开水饮用,帮助将肠道排空。检查当天使用肥皂水(温热、50 ml)保留灌肠帮助进一步清洁肠道。

检查前30 min令患者饮水800 ml左右,将十二指肠及胃部扩张,饮水时需空腹。检查前10 min为患者注射10 mg山莨菪碱药物,避免检查过程中肠道痉挛[3]。

1.2.2 诊断方法 令患者保持仰卧,采用团注法通过CT机将注射速度调整为每秒2~3 ml。扫描范围控制在膈顶到耻骨部位,采取联合平扫方式。将造影剂注入后采用双期扫描模式扫描患者整个腹部。扫描结束之后,试验原图像使用软件分析,拆分厚度控制在1 mm,之后表面遮盖多平面重组或三维重组重建图像,观察患者结肠癌所处具体位置、范围、形态、是否对周边组织存在影响等。

1.3 观察指标

首先观察结肠壁厚度,测量最大值;其次了解结肠癌强化程度,平扫及多期增强下癌肿部位状态;最后观察肿瘤部位厚度、长度以及病变程度[4]。后期均采用手术病理或结肠镜检查作对比。

2 结果

统计本次研究的53例患者中结肠疾病类型,详情如下:20例为升结肠,占总人数37.74%;10例为横结肠,占总人数18.87%;14例为降结肠,占总人数26.42%;9例为乙状结肠,占总人数16.98%。

上述统计结果后期均经过手术病理或结肠镜检查,证实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准确。

3 讨论

患者在结肠癌早期会表现出消化系统病症,为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之后会发生排便习惯的变化,中期排便中存在血液或呈黏液状[5]。当患者结肠癌肿瘤由于溃烂出血失血,癌细胞影响正常细胞并且吸收毒素之后,患者会表现出中毒症状,如水肿、消瘦、浑身乏力、低热以及贫血等。若患者便秘、腹痛、腹胀或便闭,检查时可见肠型、腹隆、按压痛、肠鸣音(亢强),可能存在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若结肠癌肿瘤与周边组织或网膜发生粘结、浸润,可能发展为形状不规则的包块并且可活动。结肠癌患者晚期会出现腹腔积液、黄疸、水肿等临床表现并向肝部转移,病情恶化速度较快,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直肠前凹包块等肿瘤会向远处转移或扩散。结肠癌常伴有器官转移现象,且多为肝脏,常由近及远或跨越性转移[6-7]。若患者癌肿已经扩散至整个腹腔,可能造成癌性腹膜炎并产生腹腔积液。根据结肠癌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左半与右半两种,临床表现差异性如下:(1)左半结肠癌:左半结肠肠腔呈细窄状,患者排便偏干。这类结肠癌多为浸润型,已造成肠腔环状狭窄。癌肿部位包块体积并不大,不会出现溃破、出血症状且不存在毒性吸收,临床研究中少量患者出现消瘦、贫血症状,诊断中较难扪及包块。(2)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肠腔变大,患者排便多呈液态,癌肿属于菜花状癌或溃疡性癌,环状狭窄癌较少。右半结肠癌出现梗阻的可能性较小,若癌肿破裂出血并吸收毒素会造成排便性状变化,并伴有腹部肿块、消瘦、腹痛、贫血以及恶液质表现。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均经过后期证实,说明这一诊断方式能够达到较高准确率。研究中出现5例结肠壁增厚(局限性),增厚程度最高达到1 cm,在平扫过程中病变部位并未显示出明显异常现象,但在增强后可明显发现延迟期、门脉期、动脉期强化,较平扫而言在CT值上上升幅度达到30 HU。病变部位肠壁相对僵硬、形态固定,采用增强或平道诊断下病变部位与周边肠壁可见明显分界。31例患者肠壁厚度达到1~2 cm,边缘不规则且表面呈不光整状态。增强扫描下,延迟期与门脉期强化明显,动脉期强化轻度,病变部位强化呈团块状,CT值在平扫基础上上升32 HU;病变部位形态固定且肠壁偏硬。17例患者肠壁厚度在2 cm以上,诊断显示向腔中存在偏心性生长的肿块,且存在不同程度溃疡面,当癌肿对肠壁产生全周性侵犯时,能够清楚诊断到浸润性肠腔局部狭窄,病变部位界限分明。增强扫描下,肿块强化程度不均匀,囊变区无反应、中央坏死,延迟期增强扫描下增加31 HU左右,病变肠壁僵硬且形态固定。

采用多层螺旋CT方式诊断结肠癌在影像学显示上会表现为肠壁厚度的明显变化,通常增厚程度可达到6 mm以上,肠腔呈现节段状态且狭窄不规则。肠壁外缘若呈光滑状则说明病变仅限于肠壁内部;但若肠壁边缘已经处于模糊状、无明显边界且外侧存在索条状影,说明病变程度可能较深,已经延伸到浆膜层;若观察到周边器官之间原本脂肪层异常(可能已经消失)则说明癌肿已影响到周边器官。通过影像分析在成功率上较高,相关统计显示诊断准确率达80%[8]。

结肠癌辨别方面,诊断医师需注重这一病症与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淋巴肿瘤等疾病加以区分。通常而言结肠癌病变存在局限性,由于肠壁明显增厚,可轻易发现其与正常肠管组织间存在界限。由于肠内容物以及肿瘤炎症水肿充血造成的堵塞呈现出不同程度梗阻状态,在肠腔扩张后血供对肠管障碍增大,易形成肠坏死穿孔并产生窦道。结肠炎病变范围较广,常与正常肠管及其周边部分界限模糊,肠系膜与肠周脂肪密度上升并存在条索影,广泛强化增强,近端肠管不明显扩张。通常转移癌存在原发病灶,显现程度上结肠癌优于淋巴瘤肠管狭窄。若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时无法准确诊断则需配以结肠镜检验。

总之,对结肠癌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能够达到较高的诊断成功率,在增强扫描后能够清楚辨别肠壁存在的异常性,对增厚肠壁清楚辨别。在图像处理后,结肠癌部位也可明确显示,对癌肿程度的判断意义重大。本次研究重点在于对癌肿部位平扫及增强方面,相关研究者还应在今后加强诊断经验的积累,重视对腹腔内转移及分期结肠癌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多层螺旋CT的诊断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王日武.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22(16):6054.

[2]袁汉强,崔冰,区尚之.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在结肠癌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7(21):63-64.

[3]韦琳,蒙家彦,谭俊扬.多层螺旋CT结肠充气成像诊断结肠癌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0(33):1485-1487.

[4]郭作梁,林少彬,马兴灿,等.64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16(6):115-117.

[5]王金屏.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16(28):117-119.

[6]冉勇.螺旋CT与超声结合在结肠癌诊断中应用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5(21):21-23.

[7]袁德全.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结肠癌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8):62-63.

[8]徐丽萍,沈根松.结肠癌螺旋CT与超声诊断比较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1,13(16):778-780.

(收稿日期:2015-01-25) (编辑:黄新珍)

相关热词搜索: 多层 螺旋 诊断 结肠癌 CT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