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让高中生物教学根植于生活沃土

发布时间: 2022-04-07 10:55:31 浏览: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课堂教学改革树立了新的里程碑。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的理念,为生物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活的活力和魅力,使生物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文章从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含义、必要性以及实施的有效策略等三大方面,论述高中生物教学应体现生活化,彰显生活化的魅力,理解和体验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必要性;主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的老、旧、低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高中生物教学应该走出应试教育的功利性的误区和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下解救出来,把生物教学从“工具”的阴影中拉出来,让生物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都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使生物教学根植于生活的沃土,同时,让生物教学课堂成为生活的栖息地,让生活之花在生物课堂绽放,让生命之树在生物课堂生长,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创设生活化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使生活和高中生物教学相得益彰,彼此携手,永不分离。

一、诠释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在新课程标准推进了十几年的今天,提到教学生活化,部分教师仍然对此嗤之以鼻,“教学就是教课本知识,教学生掌握技能和解题技巧,教学生活化何用之有?”也有的说:“教会学生考高分就行,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考试会做题不失分就行”等等的说辞,万变不离其宗——应试教育的残留思想根深蒂固。从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看,人的生活起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活动也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离开社会生活,人们的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样,“教”和“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和“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统一体,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不可揭去生活的面纱,都是社会活动,都是教师和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生活化特点不容忽视,不能等闲视之。再者,从生物这门学科来说,生物这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无一不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和人们社会实践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如大到多细胞的动物和植物,小到蛋白质、淀粉、核酸等分子,宏观有上生物的进化,微观上有细胞的分裂、染色体的变化等,这些都是高中生物需要研究的对象,这些对象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丝丝相连。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意义非凡: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有用的意识,又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化、生动化。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可以这样给出含义性的界定: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挖掘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并有意识地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教学活动中,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生物教学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使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能理解生活、了解生命的奇迹,并创造完美的生活。

二、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教学生活化——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了十几个春秋,新课程标准也把“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作为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各学科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不约而同融入“生活化教学”的高效课堂的创建中。在这个“理论联系生活”的背景下,生物教学大纲的三维目标中,把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教学的理念之一。所谓“生物科学素养”,简言之就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然而,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不了教师一人讲、学生众人听,以考试方法的点拨、知识的灌输为主要形式的“一言堂”,学生疲于知识点的背诵和应用,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教学观念,沿袭了一年又一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材生,学生是考场上的佼佼者,但严重脱离生活的“书生气”、“高分低能”的弊端却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拦路虎”。高中生物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焕发生活的美丽和精彩。可见,生物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理念和主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总趋势。

2. 教学生活化——生物教学的需要

(1)生活化——生物教学的根基

生物起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生物知识。如生物中涉及到的“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物质的营养代谢”、“遗传与进化”、“环境污染”等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生物教学凸显生活化是生物课程的特点所致,生活是生物教学的根基和沃土。

如高一生物的《走进细胞》中的SARS病毒的生活和增殖、遗传物质RNA和DNA、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显微镜的使用、缩手反射的现象和实质、艾滋病、糖尿病等都渗透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自然现象,有遗传和变异,有病毒的危害,有实验器材的运用都与生物知识息息相关,生物学科所反映的知识也是生活的积累和人们对生活探究的结果。

(2)生活化——生物学科的魅力

生活世界中的生物绚丽多姿,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充满着无穷的奥秘,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优势,都充满了生活化的色彩,也都是生物学科的魅力所在。

如学习《光合作用》时,在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比如光合作用的实质、概念、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等,再运用所学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这一点就是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因为生活中的光合作用是普遍现象,也是学生熟悉的现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后,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再如,学习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学生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到自己身体的细胞,用生物学所学的知识解释和探究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持久兴趣。另外,在课堂上所学的生物知识,用于家庭养殖、粮食生产、果蔬种植、医疗保健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价值,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生物的兴趣。

(3)生活化——增强生物教学活力的手段

教学中,教师们都深有体会:高一学生对生物学习尚还兴趣浓厚,后来兴趣逐渐减弱。究其原因,症结不止一个:首先,经过一个长假的休整后,进入高中阶段,对高中生活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对每一学科都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次,几个星期过去,随着学习负担的加大,学习内容难度的提高,逐渐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出现不同层次的掉队现象。生物教学也是如此,开始的“细胞结构”内容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会使学生有“So easy”(太简单了)之感。可是,逐渐接触到“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遗传概率的计算”、“染色体变异”等知识时,新的知识的难度大、抽象,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望而生畏,使生物课堂教学逐渐呈现死气沉沉、被动接受、无奈应付的局面。而生活化的教学,可以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可以增强生物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如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等,可以创设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

三、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学生作为自然存在的群体,在生活中与生物密切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很多,教学中,不妨把这些可贵的经验和体验作为教学的内容,作为生活化教学的主要载体,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是生活化教学的前提条件,为生活化教学树立了良好的开端,为生活化教学起帆导航。

如日常生活中的果醋、米酒、果酒、腐乳、酸菜等的制作,既激发学生动手一试的兴趣和欲望,也有效运用了微生物的知识背景,了解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一石二鸟。

再如,在医学方面,可以借助于医院的肿瘤报告单作为教学的情景,通过介绍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与转移导入“细胞的分裂”,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肝硬化”、“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常规检查的情景和相关知识为情景,让学生意识到血液生化检查的重要性,这些与生活密不可分,与学生的健康息息相关,并且在教学中,强调健康及健康饮食的必要性,促使学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通过介绍生物膜与人工肾,基因兴奋剂挑战未来奥运, DNA技术在亲子鉴定、空难海啸等重大事故的个人身份鉴别、以及在海关走私、刑侦案件中发挥的奇妙本领等,这些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就像一块块磁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们一步步迈向生物科学知识的殿堂。

再者,在经济生活领域,教师可以引用花卉的栽培、果树的剪枝和嫁接、植物和蔬菜的无土栽培、化妆品和果汁饮料的研发等技术,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科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生物技术也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加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方式生活化

学生学习生物,往往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应试化、教学方式灌输化、课堂教学呆板单一化,导致学生学习无趣化、枯燥化。然而,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学目的不应该只围绕高考转,不能仅仅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不能只看知识点是否理解,应关注学生是否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解。

首先,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也是新课改形势下的倡导的主要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中,注重实验探究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拉近教师、拉近课堂,将实验根植于生活教学中,根植于生物这方沃土,并且,实验也更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而生活化的实验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主动性。如“某地劣质奶粉的出现,致使食用劣质奶粉的小孩成为大头娃娃,你能想方设法证明劣质奶粉中不含有蛋白质吗?”、“普遍认为大豆、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你能证明吗?”这些生活化的实验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且对食物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进行探讨和探究。

其次,生物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生物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上,是一个农业大县,每年午收季节,刚好在高考前,农民会大面积焚烧小麦秸秆,几乎近一周的时间,不但会造成空气污染、土壤结构的破坏,还会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同时也会影响学生高考前的复习。我们本地上高中的农村学生,基本上都集中在我校学习,我校生物老师利用这种人力资源优势,发动高一、高二的学生,积极开展“保护环境,禁止焚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分工,查找资料,整理后,印发成宣传单,走进农村,利用村部广播,宣传栏,配合当地村委会大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生物教学生活化,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作为指路明灯,有新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生活化作为课改的基本理念,有学生的亲身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有生物教材的生活化特点作坚实的基础,打造生活化生物教学有其必然性和实践意义。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立足教材,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以尊重学生的自然天性为前提,注重教学理论和生活化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以及生活情景的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提出等,让生活点亮高中生物教学的指明灯,让生物教学根植于生活这方沃土,让生活之花在生物课堂绽放,让生命之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长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9.

[2]周逸红.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以"蛋白质"的教学为例 [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年2期.

[3] 张美华.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析 [J] .文理导航(中旬),2014年8期.

相关热词搜索: 根植 沃土 教学 高中生物 生活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