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在大学开设术语学课程的探讨

发布时间: 2022-04-13 08:40:24 浏览:

摘 要:在国际上,术语学是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有完善的教育体系。而中国,虽已在术语规范的实践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术语学研究和术语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应争取在大学开设术语学课程。该课程不仅可以为中国术语规范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培养人才,还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品德;二是增加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是传授系统的术语学理论,增加就业机会;四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规范术语的习惯。

关键词:术语学教育,术语学课程

International terminology is an advanced independent subject with perfect edu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standardization on term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madegreat achievements. However, we have just made a start i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or terminology. At present, we should strive for setting up the course ofterminology in universities. The course will not only train the skilled persons for termin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al work, but also rais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such as:(1)to promote their love of mother tongue;(2)to eich their knowledge about both science and humanities; (3)to help them to get more opportunities in obtaining employment;(4)to help them to form a habit to use normative terminology.

Key words: terminology education,terminology course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一日千里地飞速发展,与此相关的是,科技术语大量涌现。国外统计表明,在上世纪60年代,科技术语占新词的80%,进入90年代,则占了90%。这表明,术语工作(术语翻译、术语整理与规范等)非常紧迫而且繁重。

术语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在实践工作方面,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科技名词委是中国政府授权的审定和公布科技术语的权威性机构,迄今为止,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了近80种名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科技术语体系。3000多位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项工作。

但是,中国术语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工作的步伐。而且,在术语学研究和教育方面,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

从国际范围来看,当代术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时期:(1)20世纪的20年代至50年代是术语学孕育与形成时期,维斯特和洛特的论著,奠定了理论基础;(2)20世纪60年代中期,欧洲共同体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翻译工作,为术语库的建立创出了新路,把术语学的发展建立在科学技术现代化基础上,显示出术语学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3)20世纪7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建立了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及术语网,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TC37委员会协作下,积极开展了术语人才的培训,促进学术交流,协调国际合作,大大丰富了术语学的理论基础;(4)20世纪80年代以来,术语学已成为世界学坛中非常活跃的新兴学科,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更新换代,术语库体系和网络日益扩大和完善,都有力地推动了术语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向纵深发展,显示着术语学在各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如今,国外早已把术语学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设置了专门的课程,在术语学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以苏联术语学教育为例,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首先在莫斯科印刷学院及莫斯科大学,然后又在其他加盟共和国的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专门的术语学课程。1969年,“术语学在现代科学系统中的地位”的学术研讨会议在莫斯科大学召开,在前30多年研究所积累的成果的基础上,会议一致确认:术语学已经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据统计,70年代,每年通过答辩的与术语有关的学位论文达到40~50篇。截至90年代末,已通过答辩的副博士论文已达2000篇,博士论文共50多篇。大约在“术语学在现代科学系统中的地位”的学术研讨会议确认术语学已经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同时,其他国家从事术语研究的学者也产生了同样的认识[1]。

和国外相比,国内的术语学研究和术语学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目前,应争取在大学开设术语学课程。该课程可作为专业课,也可作为公共课。该课程主要内容有:术语的特征和种类、术语的编纂、术语整理与规范、术语数据库、术语的产生与演变等。

该课程的开设,除了可以为中国术语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培养人才外,还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帮助学生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品德。

中国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与之相伴的,是丰富的古代汉语科技术语。到了近代,西方科技领先于中国,西学东渐之风遂起。但西方科技要进入中国,必须克服重重关卡。其中之一是语言关。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现代科技相差甚远,前者并没有为后者准备多少现成的术语。而且,中西方的文字系统截然不同,前者表意,后者表音。这些因素,使得科技术语的对译非常困难。所以,早期,不少人认为汉语是落后的语言,不适合表述近现代科技知识。

然而热爱母语的专家人士,以实际行动,坚决反对这种观点。他们为科技术语的翻译和规范工作,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汉语科技术语体系,这一体系的建成,标志着汉语和现代科技对接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汉语已经跟上了现代科技的步伐。

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千千万万的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对此项工作深有体会的严复曾感慨道:“一名之立,旬月踟蹰。”

中国政府也为术语的翻译和规范,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最早是清末的科学名词编订馆,接下来是民国时期的科学名词审查会、大学院译名统一委员会及国立编译馆。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术语的翻译和规范工作。1950年,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文革”之后,又重新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可以说,中国术语翻译与规范工作的历史,也是中国热爱母语,保卫母语的历史。学习这段历史,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品德。

二是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

术语的产生和演变,是科技和人文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对术语的产生和演变进行考察,来同时提升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下面以“物理”为例进行说明。

现在所用的“物理”,是指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包括力学、声学、热学、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它是英语physics的中文名。但“物理”一词在古汉语中已存在,指的是“万物之理”;明清之际,方以智的《物理小识》赋予“物理”以“自然科学之理”的意义;明治初年,日本的《物理阶梯》将“物理”对译physics,指自然科学一个专门学科,即物理学。此后,“物理”这个译名又回到了中国[2]。

术语“物理”的演变,既受到不断发展的西方科技知识的作用,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还受到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对这一术语进行考察,可以增加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即同时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目前,中国实行文理分科教育,造成学生的知识素养不全面,理科生的人文素养和文科生的科技素养均有待进一步提升。该课程有助于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

三是传授系统的术语学理论,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目前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培养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有专家指出:“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与市场还有差距。”[3]

从术语工作方面的情形来看,上述结论是有道理的。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工作方面,中国目前术语工作的很多领域都需要掌握系统术语学理论的人才,如:科技概念的命名与术语的规范、术语和百科词典的编纂、术语翻译、术语数据库的建设、术语教学和培训等。由于中国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开设术语学课程和术语学专业,所以,上述人才在中国目前严重缺乏。掌握了系统术语学理论的学生,将会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规范术语的习惯。

科技术语的混乱不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播,所以,必须对其进行规范。例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laser的中文译名比较混乱,有“光受激辐射放大”“受激发射光”“光量子放大”“莱塞”等。后来钱学森先生建议订为“激光”,这一建议被专家广泛接受。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中,也是使用了这一名词。十多年前,ergonomics的中文译名十分混乱,有“人机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工效学”“尔刚学”等,总数超过了20个,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定名为“工效学”。

大学生是规范术语的直接受益者,规范的术语有助于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所以,应该培养他们使用规范术语的习惯。该课程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该课程可以告诉他们,中国非常重视科技术语的规范问题,全国科技名词委是从事这一工作的权威性专职机构,该机构建立了供人免费查询的规范术语数据库。该课程也可以告诉他们,国务院1987年曾明确批示: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使用规范术语的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日后从事专业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上述分析表明,目前,在大学开设术语学课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参考文献

[1]郑述谱.词典•词汇•术语.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461-462.

[2]冯天瑜.侨词来归与近代中日文化互动——以“卫生”“物理”“小说”为例.武汉大学学报,2005(1):35-37.

[3]李忠峰.大学生就业怪圈:高就业率之下为何就业如此艰难.(2006-09-11)[2008-11-10]..cn.

相关热词搜索: 术语 开设 探讨 课程 大学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