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智慧医院”离我们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 2022-04-14 08:08:18 浏览:

“智慧医院”离我们还有多远?回答这个问题的确很难。“智慧医院”离我们既远,又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决策的魅力即在此。

谁能在20年前阿里、腾讯初创时,想到今天他们的市值会进入世界前10?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技术变革时代

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曾经说过,近百年世界发生的技术变革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辉煌。

霍金这里指的是技术变革,不是科学发现。近百年几乎就没有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有人说科学已死,人们正期待着新的重大的科学发现的到来。

科学是对自然和社会领域规律的发现;技术是对科学发现的应用;工程是对技术发明的实践。在工程管理领域,我们不作技术发明,采“蜜”而不酿“蜜”,这是工程的一般原则。因此,跨界整合资源的能力,是工程管理追求的高境界。

想要对技术发展进行预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技术变革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超出了许多最有远见科学家的预言。下面这些卓越科学家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预言,在现实面前都一一落败。

1930年,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曾说,任何人期望从原子的嬗变中获取能量简直是荒唐的臆想。

20世纪五十年代,IBM曾预测,世界范围内只需要六台计算机(因为当时计算机只用于弹道计算)。

1978年,小型机之父奥尔森曾说,不能想象为什么每一个人在他的家里需求一台计算机。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比尔·盖茨还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人需要大于640KB内存的个人计算机。但现在,华为P30手机的运行内存已经达到8GB,机身存储内存已经达到512GB。

从K到M,再到G,存储量相差了一百万倍,个人的信息量增长如此之大。身处这个伟大的技术变革时代,谁都说不清明天会是怎样。

技术变革正面临突破的临界点

今天,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人类社会已经与计算机世界和物理世界进入到一种三元融合状态,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的融合(CPSS),使信息服务进入了普惠计算时代。技术变革在这个时代会如何发展,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如今令人追捧的网络经济,在本世纪初也曾遭灭顶之灾,网络经济泡沫破灭。那时,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3月的5000多点,直泻到2002年的1100点。纳斯达克经历了史上最大的股灾,近5万亿美元的市值烟消云散。硅谷一地鸡毛,IT业一场浩劫。英特尔公司原CEO格鲁夫说,当时,IT产业面临死亡之谷。虽然他对当时的IT业发生前景不知所措,但他说的那句“互联网将重新定义IT”的话,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格鲁夫的话一点没错,近十多年来,互联网的确重新定义了IT。一个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互联网不仅重新定义了IT业,同时也重新定义了各行各业,“互联网+”、“重新定义”(REDIFINITION)变成了热词。

2007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移动互联把人类带进普惠计算时代。

同样是在2007年,云计算开始风起云涌。云计算就像戳破窗户纸那样,让身处其中的人们豁然开窍:原来软件也能像硬件那样外置。“使用而不占有” 成为人们利用和节约资源的一种生活方式,“共享”变成了一种哲理。

2008年,人类又发现了一个大宝藏:大数据。大数据因为其无限接近真实世界的特性,被人们认为是继实验研究、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仿真之后的第四种科学范式。大数据将取代还原论和系统论等主观对客观的表述。数据决定成败,数据处理能力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标志。

大数据相遇云计算,(云+海)成为绝佳的历史性配搭。

2016年,人工智能(AI)横空出世。

万物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把人类推到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门槛。

颠覆性的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

比爾·盖茨曾说,银行业将会像恐龙一样消失。Facebook的数字货币LiBra正在蠢蠢欲动。过去,银行业的人们还认为比尔·盖茨和LiBra都是在忽悠,但马云说:“你不改变,我们就改变你。”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已有全面取代现金支付的趋势,电子金融产品已经在鲸食传统金融业的领地,倒逼传统金融产业的变革。

一场由思维较量引发的产业变革已经开始。当前,中国金融业也在积极寻求变革,他们对自身的金融科技(FinTech)的研发投入每年近千亿。

中国正处在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交汇点上,每个行业都必须审时度势,寻求变革,这其中当然包括医疗行业。

与此同时,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的投资和边际效益递减,中国基础建设峰值已过,房地产也将不再作为一个短期经济增长的刺激手段。

此外,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已近尾声,制造业产值现已居世界首位,产能过剩压力明显。相关数据表明,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由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失衡,造成民生问题凸显,中国后工业化时代的服务经济已戛然而至。医疗、教育、养老、托育及高品质的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但供给严重短缺。比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8000个床位,每天要接待2-3万患者;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每天要接待3000多人……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盛况”不能再延续了。舒适的医疗环境,满意度高的患者体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成为后工业时代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中国医院建设路在何方?

在与新的科技革命的交汇点上,为中国的产业变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万物互联+云+海+智能化,所促成的物理层面、信息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融合,也会为中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质的提升。

社会变革按社会发展形态分为狩猎、农业、工业、信息、智能等五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5.0阶段——智能社会的起点。

产业变革按技术变革特征分为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四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在产业4.0的智能化阶段。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回归工业化”都不大符合当前社会与产业变革的方向。因为,当前的产业变革是社会全领域的,技术变革的特征是智能化,而不是传统的工业化。工业化只是解放了人的手和脚,而智能化是解放人的大脑,工业化和智能化这两个概念,范畴和内涵都完全不一样。

在产业4.0阶段,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是各个产业技术发展的规律和路径,任何产业概莫例外。对于中国的医疗产业而言,也是如此。

未来,每个产业的物理空间、信息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融合(CPSS)都将引发这个产业的发展。任何国家、任何企业、任何产业,只要掌握了CPSS,都将获得发展的主动权。

比如,在中国消费领域的CPSS已经风起云涌,使得中国的消费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子商务的消费者为王、在线分享、体验狂欢等,早已经拉开中国消费市场的盛宴。相比之下,产业领域依然死气沉沉。

互联网的下半场,将是产业互联网(工业、建设、交通、医疗、教育、农业互联网……)的崛起。中国医疗产业的下半场,也肯定是产业互联网。是基于大数据+机器深度学习+云服务的完整人工智能,将嵌入到医疗产业的全价值链内(医药研发、临床、服务)。

医疗互联网是将泛在的医疗信息及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交汇(CPSS),促进医疗过程网络化和智能化,将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连接起来,为医药研发、试验、生产、临床、服务、监管和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数据、信息和解决方案。

万物互联+智能化,将赋能中国医疗转型升级。人类的决策将从直觉和经验中摆脱出来,人类对客观的认识也从必然王国转到自由王国,回归到客观事物的本质。

医疗产业智能化可期

各产业的智能化都将遵循数据驱动-算法赋能算力-智慧在云-智能在端的路径,医疗产业的智能化也会是这样。

医疗云平台谁来建

产业领域与消费领域的不同,在于产业领域要细分市场。所以,工业互联网刚一兴起,全国就涌出了近300个云平台。但在这300个云平台中,我们还未见到有影响力的医疗云平台,因为医疗云平台的建设需要非常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医疗云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接受工业互联网的先行者——美国通用电气(GE)的教训,不要试图去从事自己不熟悉的信息基础设施(IaaS)和数据处理的技术架构(PaaS)的部署和运营,而是应该联手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由互联网企业来做IaaS和PaaS的部署,医疗企业只做自己了解的行业痛点、盲点、乱点的软件重新定义(SaaS),即APP,寻求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中国医疗大数据宝藏待挖掘

医疗大数据涉及标准、权属、隐私、交易。

中国医疗大数据的规模优势是发展医疗AI和研发新药的基础,可供使用的数据越多,人工智能就越“聪明”,创新药就越层出不穷。中国是具有最全类别、最广整合地域、最强整合体制优势和最有能力作成医疗大数据的国家,大数据、大健康、大智慧正催生一个全新的中国医疗卫生产业。

这有赖于政府和行业的顶层设计,及数据开放(Open Data)的社会和市场机制。

AI会颠覆传统医疗产业吗

医疗技术的进步明显。医疗诊断从“望,闻,问,切”的直观感知,到X光直观透视,超声影像,再到CT、核磁的器官断层的数据拾取和分析及可视化的处理,现在又到了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人类医学已经历从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再生医学——认知医学的发展历程。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体力是有限的,如何把医生从力不从心、无奈、疲惫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对病人及其疾病的诊断从感知到认知,再到整体解决方案的提出,需要人工智能协助。AI不会颠覆传统医疗产业,它只是认知的一个辅助手段。IBM的沃森只能帮我们多了解一些信息,因为它见多识广,但主意还得医生自己拿。

第一个智慧医院会不会出现在中国?

当年法拉第发现电磁现象时受到别人嘲讽,法拉第不无尴尬地说,不清楚电磁波对人类有什么用,他当时称电磁学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目前,智慧医院尚在孕育中,连在襁褓中都算不上,对于智慧医院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现在很难说清楚。

在2016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在全国两院院士面前称,他很“迷茫”,因为他正带着18万人的队伍进入无人区,不知往哪个城门口冲。如今,任正非似乎找到了目标:“人类的未来在人工智能”。

“智慧地球”的始作俑者是IBM的前CEO彭明盛。他在2008年时曾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幾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实现数字化、互联化……,没有什么信息不能被挖掘、分析、优化、决策到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由此,一切开始“smart”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smart”为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背景下衍生出的一个概念,因此它具有开放,平等,协同,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具有互联网经济的一般特征:跨界、平台、生态、去中心化、脱媒、协同、共享。智慧医院能够弱化医患供求不平衡状态下医院的强势地位,优化了空间地理距离影响的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的医疗可及性,削弱了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强化了患者的主导地位。

智慧医院不是在寻求技术上的突破,而是人们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寻求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的突破。尤其在当代中国,当“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民怨时,中国医疗体系不能不寻求变革,并且应该进行重塑重构性的变革。中国医疗体系应该从服务模式、商业模式、服务理念全面、彻底变革。

我们也看到,中国医疗体系变革正在进行中。具体表现为:

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医疗保障体系。尽管我们的保障体系保障水平还不高,但更高水平的社会医疗保障可期待;

为应对未富先老的挑戰,推出了以网络+智能设备+流动服务的居家虚拟养老院模式。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

甘肃省率先打通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的信息连接,实现了处方共享,结束了慢性病患者的“因药就医”而跑医院的困局;

改进了“假药”的扭曲定义及政策的不人性化、不作为,改进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带量采购,由此药价开始下调,中国药厂开始洗牌。科创版及港交所给未盈利的医药初创企业开绿灯,创新驱动机制显现。在这种机制驱动下,中国可能很快就能生产出几个PDI创新药。

虽然当前中国医疗产业面对巨大挑战,但发展的潜力和创造力都值得期待。

中国每年卫生总费用与GDP占比仅为6.6%,而国际占比一般在9-11%,所以中国医疗产业发展的上升空间显著。

此外,这几年中国人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激发和释放。在当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过程中,中国人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方面,不应再走跟随战略,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打造出基于医疗产业互联网的智慧医院。

数据、算力、算法已成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传统生产力三要素(劳力、资本、知识)的新表征,谁掌握了数据、算力、算法,谁就获得了发展的领先权。

中国在这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角色,正在实现从一个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在这场世纪未来的中美较量中,尽管中国在AI基础理论和关键硬件上处于劣势,但由于AI是基于场景驱动,中国网络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数据优势明显,市场需求旺盛,按诸多外媒的说法:“中国可能是最大的赢家”。其实,中美“共赢”的结果更好,我们期待一个超智能社会的前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实现。

(内容整理自郭重庆院士在“2019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年会暨第十三届医院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整理人:赵海峰)

相关热词搜索: 离我们 还有多远 智慧 医院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