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发展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 2022-08-16 11:15:02 浏览:

关键词: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医发展研究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6.002

中图分类号:R-012;R2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6-0002-03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与传染病的长期斗争中,历代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理论和疗法。近年来,中医药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防治,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如在艾滋病、非典、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研究与治疗方面成绩显著。但目前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仍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笔者现就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策略和保障措施提出相关思路,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1 发展思路

1.1 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临床实践中总结中医药的优势,凝练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势发展领域以及重点发展领域,以重大传染病为突破口,丰富和发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理论体系,挖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潜能,促进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理论创新,聚焦重大传染病,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中医临床研究,促进中医防治传染病适宜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1.2 处理好五个“结合”

1.2.1 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研究为基础,对一些确有临床疗效的方药开展基础研究,促进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创新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拓展与提高。临床科研应同步实施,构建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临床科研工作模式和机制,理论结合实践,发挥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独有优势,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能力。

1.2.2 中西医结合 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道路,取长弃短,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重视中医与中药研究的整体性,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技与西医诊疗方法,提高临床服务能力。

1.2.3 平战结合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建立突发新发传染病中西医救治平台,根据传染病发病特征,制定重大传染病中西医结合救治预案、培养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保证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救治,及时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1.2.4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总结和挖掘中医药丰富的温病理论,继承名老中医传染病防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筛选有效方药和适宜技术,进行规范的临床研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实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确实有效的方药和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2.5 管、产、学、研、用结合 处理好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关系,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及基础应用研究,开发研制防治传染病确实有效的中医药产品,提升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能力。

1.3 防控有力,重点前移

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对传染病的防控由被动应急转向主动防控,重视传染病的预测、预警、预防、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达到防治传染病的目的。一方面,做好突发新发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控工作,把预防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到未雨绸缪,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降低突发新发传染病的发病率;另一方面,确保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突发新发传染病的救治,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突发新发传染病的病死率。

1.4 系统整合优势资源,重点下移

把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工作重点放到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单位,使中医药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简、便、廉、验”的优势。建立覆盖全国的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信息网络,使相关人员第一时间掌握重大传染病的发病以及诊治方案;加强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使一线医务人员掌握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 发展战略目标

通过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发展战略的实施,利用5~10年的时间在以下领域内取得进展。

2.1 完善防控体系,提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能力

建立以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临床基地为中心的覆盖全国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服务网络,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体系,发挥中医药作用,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治。

2.2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中医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特色优势,加强科研工作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支撑作用,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中医特色诊疗方法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

2.3 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增加人才培养数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培育一批稳定的、能够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快速反应、高效应对传染病的临床科研人才队伍、专家保障队伍、基层人才队伍和组织管理队伍。

2.4 建设应急平台,保证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

按照中西结合、整合资源、统一领导、密切配合的原则,各医疗卫生机构通力合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中发挥中医药作用。

3 总体任务

3.1 基础设施建设

在硬件方面,要以肝炎、结核病、艾滋病为重点病种,不断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设备,并加强基地信息化建设,从而满足临床科研的需求;软件方面,应加强中医特色明显的专业团队培养,着重培养青年专业人才,建设一支中医理论基础扎实、熟练掌握临床科研方法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秀团队。通过基地基本条件和专业团队的建设,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诊疗研究提供全面保障,鼓励研究人员进一步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传染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有效方剂研究、新的诊疗技术研究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诊疗规律的研究等,最终达到提高基地传染病防治水平的目的。

3.2 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建设

建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促进临床与科研工作同步展开,为中医药应对传染病的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方法,促进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特色优势发挥和能力提升。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和临床基地为主要防治和研究力量,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现有数据库和标本库,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数据挖掘和整理,总结重大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的共性规律,形成明确的诊疗方案,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总结并不断优化中医药临床救治和预防方案,客观评价中医药防治效果,筛选出疗效明确的治疗药物和适宜技术,进行全面应用推广,达到降低重大传染病发病率、病死率的目标。

3.3 综合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的集管理、预防、医疗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队伍,是全面加强和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传染病的水平的人才基础。

3.3.1 创新型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事业发展的重点。加速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研究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造就有深厚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把握中医药防治规律、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具有战略思维和组织才干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优秀人才,提升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诊治水平和科研实力。

3.3.2 临床型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一线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事业发展的基础。培养具有中西医两套知识与技能的传染病防治专业人才,使其能用中医方法诊治患者,同时也能熟练地应用现代医学方法诊治危重疑难症患者。

3.3.3 管理型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事业的发展需要有较强管理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管理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通晓中医疫病理论以及传染病监督管理的人才,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监督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3.3.4 基层人才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基层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依托各传染病临床基地开展对基层医院相关专业人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专业知识培训,普及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知识,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3.4 能力建设

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整合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传染病的主要优势单位,组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救治研究平台。以国内现有41家传染病研究室为中心,建立网上直报系统,按照中西结合、整合资源、统一领导、密切配合的原则,保证中医药早期介入、早期参与,使中医药能够在第一时间介入到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治并及时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3.5 传承研究

首先,要抢救性保护老中医防治传染病的学术思想和有效疗法,运用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名老中医防治传染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辨证论治方法的总结研究;其次,加强对古代文献的梳理,发掘古代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宝贵经验,进行古籍和文献的整理、挖掘研究,开展中医疫病防治古代文献、古代中医疫病的单病种防治、中医药防治疫病的源流以及民族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理论研究,对民族医药、民间疗法的系统整理和评价研究,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基础理论;第三,总结和筛选符合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为中医药在传染病领域的继承创新奠定基础。

3.6 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中医药传染病防治中心,建立全国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信息平台,使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获取国境卫生检疫、国外疫情动态等与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相关的信息,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动态,汇总全国各地区有关临床科研信息,形成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快速传递、研究数据详实有据、体系各方资源共享,使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人员实现信息共享。切实加强机构之间、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现场风险沟通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建设电子科研网络,辐射覆盖基层单位。在临床科研基地以及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范围内建设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电子科研网格,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实现中医重大传染病临床数据共享,开展中医防治传染病临床数据的挖掘和整理,提高基层医疗单位防治传染病的能力。

3.7 传染病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

基本完成中医传染病名词术语及信息标准化工作;在突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等特色的基础上,总结共性规律,制订传染病证候规范、中医疗效和临床实用技术操作标准,完成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诊疗指南的制订和推广,初步形成传染病中医药标准体系。

3.8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通过系统的临床研究,总结和筛选有效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研发有效的诊疗仪器、方药以及适宜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诊疗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知识产权相关内容的宣传与培训,鼓励专业人员创造性活动,增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促进成果转化,使研究成果为社会共享,达到降低传染病危害的目的。

3.9 技术支持体系共享平台建设

①在现有实验室条件和设施的基础上,建设重点突发急性传染病实验室,充分发挥各个实验室的特长和优势,加强研究室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实现现有41家传染病研究室之间的技术共享,为开发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新的诊治方法提供技术支持。②开发研制中医特色诊疗仪器设备,探索中医四诊客观化、规范化方法;研发多种非药物疗法的治疗仪器设备,丰富中医对传染病的防治方法。③建立科研操作规程(SOP),制订实验室标本采集、运输、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建立规范的生物样本库。④构建重大传染病中药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建立中药基础研究、复方药物作用机理、药效及安全性评价、药理及代谢、临床研究、制剂与质量控制、工艺、生产装备研制等专业技术平台,提高中药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

4 结语

今后,我国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发展应通过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临床基地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救治平台的建设,培养和壮大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建设完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中医药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能力以及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能力,从而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领域的优势,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减少社会危害,造福于国民。

(收稿日期:2011-07-22,编辑:梅智胜)

相关热词搜索: 传染病 中医药 防治 探讨 策略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