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黑格尔与丹托的艺术终结论

发布时间: 2022-08-28 13:05:04 浏览:

摘要:黑格尔与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思想都是本质论层面上的,黑格尔坚持理念的绝对性,丹托主张其所持的理论体系的唯一性。今天看来,他们的艺术终结论根本无法成立。

关键词:黑格尔;丹托;艺术终结论

黑格尔的哲学以理性中心,事物的起点是理念。“一切存在的东西只有在作为理念的一种存在时,才有真实性。因为只有理念才是真正实在的东西。这就是说,现象之所以真实,并不由于它有内在的或外在的客观存在,也不由于它一般是实在的东西,而是由于这种实在是符合概念的。只有在实在符合概念时,客观存在才有现实性和真实性。”[1]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认识到理念时就得到了对理念的理念之关照,获得了绝对的自由。黑格尔对事物衡量事物的标准是体现理念的程度。

事物的发展遵循辩证的规律,即事物不断否定自身的片面性,经过正、反、合的过程,不断接近绝对理念。黑格尔的哲学系统格按照辩证法建立起来,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逻辑学是纯粹抽象的领域,自然哲学为具体事物的领域,精神哲学是逻辑哲学与自然哲学的结合,即纯粹抽象的领域与具体事物领域的结合。逻辑学抛弃自身的片面性,发展到自然哲学,自然哲学抛弃自身的片面性发展到精神哲学。在精神哲学这一阶段,人已经可以对绝对理念进行关照。

精神哲学分为艺术、宗教、哲学三个层次。黑格尔将艺术定义为是对理念的感性的显现,但受到外部事物的局限,还不是绝对自由的。因为追求绝对的理念,艺术要打破自身的局限,于是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宗教以表象的方式展现绝对的理念。宗教将注意力更加集中地投射到表象之后的绝对观念之上,并将之绝对化。表象不再是外在的客观的存在物,而是内在主观性的产物,相比而言更加自由,但还受到外在的像的限制,还不是绝对的自由。“外在形象,就其为外在的而言,一般是受到定性的特殊的形象,它只能把本身也是一种受到定性的因而也是有局限的内容表现得完全吻合。”[1]能够达到绝对自由的只能是哲学。哲学将艺术的客观外在性上升为思想的形式,将宗教的主观性上升为反思性。理念产生于对外在客观的反思当中。艺术的客观外在性上升为思想形式后变成了自由的,反思性思维也是自由的,所以绝对理念就是理念对自身的关照,也就是绝对的自由。哲学追求的是绝对的理念,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获得绝对理念的过程。这些发展阶段以能够表现绝对理念的程度进行划分。哲学是认识的最高层次,到达这个阶段,人类就获得了绝对的自由,实现了理念对自身的凝视,人类历史达到了一个“停滞”的时期。

在黑格尔的理论中,美是艺术的代名词,因此可以说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人将内心自在自为的理念外化客观物,从而可以实现对理念的审视。艺术虽为具体的理念,却实现了理念对理念的关照,这也是黑格尔将艺术放在精神哲学中的原因。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可以把艺术的发展过程比喻为一个人找鞋子的过程。人就是理念,是不断发展的,鞋子就是艺术的类型。在象征型艺术中,理念处于低级时期,人有了寻找鞋子的愿望,但找不到恰当的鞋子。在古典型艺术中,人找到了恰当的鞋子。随着理念的发展,人发现鞋子开始变成了他的束缚,就把鞋子抛掉了。在象征型艺术中,形式大于理念,“这种不适合就使得理念超出它的外在形象,不能完全和形象融成一体。”[1]在古典型艺术中,理念与形式充分结合;浪漫型艺术中,理念超出了形式,“浪漫型艺术虽然还属于艺术的领域,还保留艺术的形式,却是艺术超越了艺术本身。”[1]从象征型艺术到古典型艺术,理念本身没有发展,但是理念寻找到了能够完美体现自身的外在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象征艺术是艺术的准备阶段。从古典型艺术到浪漫型艺术,理念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外在形式不能够满足理念的要求。所以,黑格尔认为浪漫型艺术本身是艺术的形式,却超越了艺术。只有古典型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虽然浪漫型艺术不是最好的艺术形式,因为理念在艺术中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对理念的认识层次高于古典型艺术。在浪漫型艺术之后,理念继续发展发展到了另一个阶段——宗教。自浪漫主义后,艺术在人类的认识的阶段中的任务已经完成,艺术终结了,宗教接着艺术的终点继续推进对理念的认识。

黑格尔没有贬低哪个时代的意思,启蒙时代是哲学的时代,是对理念认识所处的最高阶段的时代。所以,黑格尔认为“就它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情了”。[1]黑格尔不会为艺术的终结感到悲哀,对于对理念的认识而言,艺术的终结不是退步,而是进步。

黑格尔将艺术视为获得理念的一个阶段,当理念超越了这个阶段,艺术就终结了。丹托将这样的理论吸收融入到了自己的终结论中。丹托认为艺术的终结不是在外于在理论系统,例如黑格尔的哲学系统,而是艺术最终认识到自己的本质,成为了艺术哲学,艺术就终结了。艺术以哲学的形式完成了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哲学的本质是什么?艺术终结的结果就是对哲学本质的质问。

丹托认为艺术与哲学的历史是斗争的历史,艺术受到哲学的压迫。最后,艺术哲学的出现终结了艺术的历史。这种压迫有两种方式:一是将艺术排除在哲学的范围之外,视艺术为无用之物,同现实生活隔开;二是将艺术纳入哲学的体系当中,使得艺术受到哲学的制约。在柏拉图的思想中,这种压迫体现的最明显。柏拉图将理式定义为真理,现实是对理式的模仿,艺术是对理式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艺术呈现的是假象,不属于真理,地位低于现实,将艺术置于无用的境地。丹托认为此后的有关这方面的观点都是柏拉图的观点的注解。例如,康德认为艺术是无目的的,无功利的,对应着第一种压迫。黑格尔将艺术作为理念认识中的一个阶段,对应着第二种压迫。到后来,行为艺术、波普艺术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哲学,艺术没有理论的参与已经不能够说明自身存在的价值,艺术的外在形式似乎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是“哲学对艺术的剥夺”。

丹托论述了三种艺术的发展模式:技术进步艺术史观、表现艺术史观、丹托的“后历史”艺术史观。技术进步艺术史观主要适用于模仿艺术,特别是绘画与雕塑,将缩小艺术与现实的视觉差别作为艺术进步的标准。电影的出现在再现外在事物的逼真性上彻底击败了传统的艺术形式。技术进步艺术史观到此终结了。艺术家不得不寻找艺术存在的新理由,纷纷转向对非再现的表现,例如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

技术进步艺术史观不能解释这些新的艺术,新的艺术史观应运而生,以克罗齐和格林伯格表现艺术史观为代表。克罗齐认为艺术是对情感等的表现,艺术的技术进步标准不是与外在事物的相似度。但是对情感的表现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也就没有终结与不终结之说了。表现说的局限性是,它不能解释其他类型的艺术,例如技术进步艺术史观中的艺术。丹托把它的局限性作为这种表现史观终结的原因。格林伯格的艺术史观同克罗齐的不同,他的艺术史观是进步性的,具有统一的标准。格林伯格从艺术自身出发反思艺术抛弃了外在的功利性后艺术作为艺术的独特性,要求艺术去掉历史、政治、哲学等赋予的意义,显示出艺术自身纯粹的存在价值。应用到具体的艺术领域,如绘画、雕塑当中时就变成了对制作材料的特性的追求。在格林伯格看来这就是艺术,虽然它已经同一般的材料没有什么不同。丹托提到,安迪沃霍尔《布里洛盒子》的品展出是以格林伯格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艺术衰落的起点。安迪沃霍尔将日常的包装盒作为艺术品,戳破了现代主义纯化的材料与一般的材料之间的隔膜。“‘艺术的终结’的基础,首先通过新现实主义和波普,使人们慢慢地明白并没有艺术作品必须与所谓的‘纯物品’形成差别的特殊方法。”[2]日常用品与纯化后的材料同属于艺术,纯化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格林伯格的现艺术史观到此终结。

在此之后,丹托提出了第三种艺术史模式——“后历史”艺术模式。丹托认为波普艺术已经变成了哲学,实现了自身对自身的认识,“当艺术的哲学本质获得某种程度的意识后,那种叙事便终结了。”[2]丹托的艺术终结是指艺术发展模式完成,而不是指艺术品从此停止出现。此后,艺术作品仍然会出现,只不过对人类认识世界已经不具有历史意义。艺术哲学已经完成了对艺术发展过程的论证,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只能在纯粹逻辑层次上才能讲通。从纯粹从逻辑上讲,精神哲学中的艺术、宗教、哲学就类似于中国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宗教比艺术的境界高,哲学比宗教的境界高。黑格尔所说的“就它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情了”也是从逻辑上来讲的。如果按照当时的社会状况,即使理性精神再流行也只是在一定的人群范围之内,不可能是所有人都达到哲学家的层次,艺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过去的事情。黑格尔的“现代人”应该主要是指当的上层知识分子。即使到教育如此发达的今天,黑格尔的说法也没有实现。终结需要一条线性历史线索,历史并不是同黑格尔的逻辑循序那样发展。艺术作为一个阶段只能在逻辑层面上。

丹托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了艺术的终结。丹托认为艺术是有本质的,艺术终结于对自身本质认识的完成。在丹托的模式中,终结后的艺术没有了历史意义。如果将丹托的模式比作一个论文主题,此前的艺术比作论据,此前艺术作为论据已经能够充分论证这个主题。此后出现的艺术作为论据没有必要再填充进去。此前的艺术作为论据具有时间的优势,产生了历史意义。此后的没有了时间优势,也就没有了历史意义。所谓的意义就是相对于这个模式来说的。丹托把自己的模式当作绝对的真理来看待,适用于以后的任何时期,太过于偏执。不妨把丹托抛给哲学的问题再抛给他,模式要证明此后艺术的无历史意义,先要证明模式的本质是什么?

“艺术的发展随着历史的方向跨过了传统艺术理论模式所设置的历史界线,终止了理论模式规定的叙事结构而导致艺术的终结。笔者的论点是: 艺术史的理论模式所规定的艺术史边界是不能涵盖整个艺术活动的。为了寻求哲学自律性的保护,丹托将艺术史分为前历史与后历史。试图在历史延续问题上纠正传统理论模式的缺陷以扩大历史的邊界。然而这正是丹托的悖论所在:艺术正在书写不可书写的后历史。”[3]

黑格尔与丹托都相信本质的存在,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我的观点与他们的相差很大,也是因为此。同时,我也认为自己的观点不是真理,是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模式。

我不认为真理或者本质是存在的。这里的真理可以理解为绝对的永恒的真理,本质是决定事物形而上认识。退一步说,即使真理存在,人也没有能力获得真理。论证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在此仅简单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西方哲学包括黑格尔的哲学用一个个的假设建立了看似完美无瑕的系统,实际上,假设就是它的致命弱点。归纳法是西方哲学家必用的研究方法。归纳从某一类事物的部分事物中总结出关于这一类事物的规律或理论。例如,一个生物学家不可能看遍世界上所有的乌鸦,然后得出乌鸦的羽毛都是黑色的,即使能够确定地球上的乌鸦的羽毛都是黑色的,那其他星球有没有乌鸦呢?我们所认为的“所有”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所有”,现实当中总有一些事物是我们无法感受到的。归纳出的理论同实际之间存在误差,所得出的理论不等同于真理或者本质。一个结论的得出需要大量的次一级的理论,就像一个金子塔,一层层的理论叠加起来得出了位于金字塔尖的最终理论。假设金字塔基层的理论同真理的相似度是99%,随着一层层的归纳,金字塔尖的理论的正确度是多少呢?真理实际上变成了谬误。实际上,金字塔基层的理论都无法被证明是真理,只有在假设每一次推理都能够得到真理的情况下,这个金字塔才能够站立,才可能有真理。现在看来,这个金字塔是幻想出来的,真理也是幻想出来的。

另外,以纯粹的逻辑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是不可能的。逻辑在理论上能够讲通,在实践中却无法进行。现在假设我们通过归纳等方法得出的真理是绝对的真理。假设“人是理性的动物”是绝对的真理,如果我们以逻辑的方法去掌握这个概念,那么就必须掌握理性与动物的概念。动物是“生物的一大类,这一类生物多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4]理性是“1)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认识2)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失去~。”[5]假设这两个概念也是真理,如果要掌握这两个概念,就必须知道生物、有机物、食量、神经、感觉、运动、理智、行为、判断、推理的概念。依次类推,掌握人这个概念可能要知道所有的人类历史上的概念,甚至是我们现在还无法知道的事物。人能够掌握这样的概念吗?除非基督教中的万能的“上帝”。很多人虽然知道什么是动物,但是不知道“动物”的概念,他们所说的动物是猪、牛、羊、鸟、昆虫等。“炉火很热,不能去摸”,很多人的理性观念可能从这些现象而不是概念中得到。我们所掌握的“真理”受到自身经验的限制,从逻辑上掌握真理是不可能的。

既然无法归纳出真理,即使能归纳出真理也无法在实践中掌握,那真理也就不存在了,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存在。艺术本质也是人虚构出来的真理。艺术也是人加给某些事物的精神意识,各个时代的人对艺术的认识是不同的。柏拉图认为诗毒害人的心灵,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有净化作用,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绝对的理念的感性显现,布尔迪厄认为艺术是艺术场域的产物等等。过一段时间,现在认为正确的理论就不正确了。黑格尔和丹托没有把历史性思维贯彻到他们的体系当中。如果他們以历史方法分析自己的体系,他们的哲学体系也只是相对的合理。

颜料、石头是没有精神的。艺术在原始社会还不存在。艺术的定义是人赋予的。既然是人造物,那就没有什么本质可言了,人的思想的改变最终会导致艺术内涵的改变。每一个时代,艺术就会褪掉老皮长出新皮。艺术的终结是人在一个时期认识的局限被新的认识冲破带来的。人充当上帝得出的艺术的本质,在发现自己不是上帝时感到“痛苦”。艺术终结时就是发现自己不是上帝时,人不是万能的,不要将自己的理论强加给艺术。不要当艺术不符合自己的理论时就认为它终结了。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42,5,160,101,15.

[2] 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M].欧阳英,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6,152.

[3] 袁小华,李亚琴.从西方艺术史研究模式看丹托“艺术终结”的悖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4] 在线新华字典.动物[EB/OL].http:∥xh.5156edu.com/html5/203112.html.

[5] 在线新华字典.动物[EB/OL].http:∥xh.5156edu.com/html5/302392.html.

[6]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8] 庞学全.“艺术终结论”批判——从黑格尔到丹托[D].浙江:浙江大学,2008.

[9] 宋莉莎.从后现代视域看黑格尔“艺术终结论”[D].四川:四川社会科学研究院,2011.

作者简介:高建伟(1989—),男,山东沂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艺术理论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黑格尔 终结 艺术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