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个体心理学的治疗观简评

发布时间: 2022-08-29 16:30:03 浏览:

摘 要 本文从理论角度介绍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治疗体系,分别从病理学观和治疗观两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了个体心理学的治疗目前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 心理治疗

0 引言

个体心理学治疗是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所创立的心理治疗体系,[1-2]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基本的治疗理念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主性力量,心理疾病的成因主要是不健康、不能適应现实社会生活的生活风格(life style),通过分析个体的早期记忆、出生顺序以及梦等能够了解来访者的生活风格,通过发挥来访者的自主性力量引导其建立更具有社会适应性的生活风格并培养其合作能力和社会兴趣,使得来访者能够正确、更合理地追求优越、克服自卑,完善自己的人生,同时消除社会适应不良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表现(如心理疾病、行为问题等)。阿德勒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主性力量,每个人都有能力以一种创造性的、更加符合社会利益的方式面对、解决生活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创造性答案。

1 个体心理学的病理学观

1.1神经症

阿德勒立足于个体的现实社会生活,从个体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入手分析心理疾病,[3-4]认为个体的发展不完善、不健康的生活风格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其他的原因还包括生理原因、社会因素原因等。他认为:“每一种心理疾病都旨在为了拒绝解决生活问题找到正当理由,而同时不会降低自己的优越感。”[3-4]

阿德勒认为基本上所有的神经症有着相同的形成过程和普适性原因,神经症的产生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3-4]当个体面对着更大的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难度时,由于缺乏勇气、信心而没有能力采取社会适应良好的方式来面对、解决社会生活问题,这时候生活风格中适应不良的成分就容易表现出来,容易产生心理冲突,这样的个体会容易采取一种不符合社会利益、社会兴趣以及常识、理性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和问题(追求优越、克服自卑),自卑感得不到正确、合理的补偿,神经症就是这种结果的表现方式之一。具体来讲,神经症的典型诱因包括有:较为严重的自卑感,社会兴趣、合作能力的缺乏,勇气、信心的缺失,创造性自我的软弱,错误的生活主导信念,生活问题的要求、难度等。当有着上述这些特点的个体面对更大的社会生活要求、难度时,容易产生心理冲突:优越感目标和社会适应良好的虚构目标之间的冲突——个体的优越感是非常想要获得的,自卑感是极度想要克服的,但是个体缺乏社会兴趣、合作能力,缺乏勇气、信心,所以难以采取符合社会兴趣、社会利益或常识、理性方式解决问题,因此个体解决冲突的方式是妥协于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解决方式并借此追求虚假、暂时或个人的优越;社会现实和生活主导信念的冲突——神经症患者的生活主导信念一般有适应不良的成分,容易和社会现实要求发生冲突,但由于个体的创造性自我较为软弱,所以个体解决冲突的方式通常是妥协于生活主导信念、忽视社会现实的要求,进而采取由适应不良的生活主导信念所倾向的问题解决方式。总之,不管怎样,结果表现为个体容易采取一些违背常识和理性的问题解决方式(防御倾向)来追求优越、克服自卑(解决社会生活问题),那么这些不符合社会兴趣、社会利益的方式从生理、心理以及行为表现上来看就包括神经症。

1.1.1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可以分为现实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之间的核心区别在于焦虑是否符合客观现实。现实性焦虑对个体能够起到一种利大于弊的作用,有助于解除自卑感带来的紧张状态,帮助个体作出努力;神经症性焦虑对个体来说更多的是弊大于利,使得个体饱受痛苦,同时也加大了个体的自卑感。阿德勒认为神经症性的焦虑起源于个体的较为严重的自卑感,可以理解为强烈自卑感的一种直接心理、情感表现。如上述所论述的过程一样,个体因为有着较为严重的自卑感,同时缺乏社会兴趣、合作能力等,因此采取了一种社会适应不良的方式来追求优越、克服自卑,这种方式在焦虑性神经症中就体现为了神经症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可以理解为防御倾向的一种,目的是用来以一种缺乏勇气、信心的方式追求优越、克服自卑。[5]

具体上来讲,个体通过神经症性焦虑追求优越、克服自卑(应对生活问题)的方式又有常见的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包含着不断地担忧、恐惧、害怕、紧张等典型焦虑情绪的一些过度、不健康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来追求优越、克服自卑;第二种是通过神经症性焦虑来要求他人帮助个体追求优越、克服自卑,而个体自己不需要付出努力、责任,这里神经症性焦虑可以理解为一种借口;第三种是通过神经症性焦虑来获得借口,从而帮助个体选择退缩、逃避的方式来面对生活问题的要求、挑战。不管个体具体使用哪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追求优越、克服自卑,神经症性焦虑带来的痛苦只不过是个体为了获得有利于生存的优越感所付出的代价而已,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帮助个体获得真正的优越,通常来讲反而表现为焦虑感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

1.1.2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的典型表现包强迫观念、强迫行为等。患者主观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其实并不符合常识、理性,但由于缺乏勇气、信心而没有办法采取符合常识、理性的方式来消除可能是因为自卑感而带来的紧张状态(如缺乏安全感、稳定感、控制感),因此体会到心理冲突,但又没有办法很好的解决冲突从而感到心理非常痛苦,换而言之这些痛苦是个体为了追求优越所付出的代价。阿德勒认为强迫性神经症的产生过程与焦虑性神经症无异,[6]都是个体所采取的社会适应不良的追求优越、克服自卑的表现方式之一,针对强迫性神经症而言,这种不符合常识、理性的方式也就是反复的“强迫”,通过这些反复的、强迫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来追求优越、克服自卑。

1.2神经症的防御倾向

阿德勒认为神经症患者通常采取防御倾向来面对、解决生活问题(追求优越、克服自卑)。防御倾向参照的原则主要是自我关注、个人优越,一般情况下防御倾向帮助个体获得的是虚假、暂时以及个人优越。[6]

(1)借口。例如:是的,但是;要是,就是。借口可以理解为神经症患者为自己所采取的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解决方式所提供的合理化证据。借口并不限定患者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不健康方式,借口主要是为了给患者起到自我开脱的作用。

(2)攻击。攻击包括直接、间接或被动。直接攻击中典型的表现包括歧视、指责;间接攻击中典型的表现包括自我谴责。歧视是指个体通过主观的贬低他人,借此抬高自己,来获得自己的优越;指责是指个体要求他人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从而避免使自己承担任何可能会体会到自卑感的风险;自我谴责是指个体通过自责,自我貶低等方式间接的避免面对生活问题、要求,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借口,从而避免付出努力,但是自责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加剧个体的自卑感。

(3)退缩。退缩的典型表现包括退行、停滞、犹豫不决和设置障碍。退行是指个体想要在心理上退回到自己所需要承担较少生活责任(自卑感较少)的生命早期阶段;停滞是指个体不做任何事,以避免承担任何可能会感到自卑感的风险;犹豫不决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问题时表现得犹豫不决,以避免付出任何努力、承担任何风险;设置障碍是指个体主观的给自己设置一些生活问题上的障碍,从而避免付出努力,以及提供失败后自我开脱的借口。

2 个体心理学的治疗观

2.1治疗原则

阿德勒立足于个体的现实社会生活,从个体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入手分析心理疾病,认为个体的发展不完善、不健康的生活风格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6]其它的原因还包括生理原因、社会因素原因等。具体心理上的原因包括个体面对生活问题的勇气、信心的缺失,社会兴趣、合作能力的缺乏,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感,创造性自我的软弱,错误的生活主导信念等,总的来讲就是社会适应不良的生活风格。[6]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培养个体的社会兴趣、[6-7]合作能力,培养个体面对生活问题的勇气、信心,引导、促进活动法则的积极改变,强化创造性自我,修正错误的生活信念,总的来讲也就是促进患者的生活风格朝着社会适应良好的方向改变,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解决社会生活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阿德勒强调:生活风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如果个体对自己的生活风格缺乏了解,那么主动改变的可能性也就很小。阿德勒把来访者恢复履行人生三大任务的能力作为标准。[6-7]

2.2治疗目标

(1)改变错误的生活主导信念;(2)培养社会兴趣、合作能力;(3)减少来访者的自卑感,发掘、肯定来访者的长处、优势,培养来访者的勇气、信心;(4)促使活动法则朝着社会适应的方向积极改变;(5)强化、肯定来访者的创造性自我;(6)修正错误的虚构目标。

2.3治疗步骤

(1)建立咨询关系:建立平等、合作、信任、尊重、友善、安全以及接纳的咨询关系。

(2)了解生活风格:通过分析、讨论来访者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梦以及来访者当前的主要困扰了解来访者的生活风格。

(3)解释生活风格:通过讨论来访者生活挫折或适应不良的心理以及行为反应等和生活风格之间的关系来达成目标。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获得一个更加清晰的关于自己生活风格的认知。

(4)重新定向:咨询师引导、鼓励来访者承担改变的责任,向更具有社会适应的方向做出积极改变。 此阶段咨询师的基本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当前的困难,进阶目标是培养来访者的社会兴趣、[6-7]勇气和信心。

3对个体心理学治疗的简评

3.1个体心理学治疗的突出贡献

个体心理学的治疗理念与技术对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认知行为疗法的先驱阿尔伯特·埃利斯对对阿德勒的治疗持有极高的评价,甚至认为其是理性情绪疗法的重要创立思想源泉,并称阿德勒为最早的认知治疗师。

首先,个体心理学的治疗树立了现代心理治疗的基本理念。阿德勒强调心理治疗应建立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平等、信任、接纳的合作关系,这是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后续心理治疗的进展和疗效都首先取决于这种积极的咨询关系。

其次,个体心理学极大地丰富了弗洛伊德开创的心理治疗模式。个体心理学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心理治疗,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违法犯罪问题以及职业指导等,极大地扩展了心理治疗的应用领域。个体心理学还扩展了心理治疗的模式,弗洛伊德找较为早期阶段都只采用一对一的治疗,阿德勒强调个体心理学应该采取一种开放、灵活的治疗模式,其在治疗实践中灵活使用个体治疗,家庭治疗以及团体治疗。

再次,个体心理学为心理学知识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应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阿德勒是心理学史上首先关注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家,其一生都在参与研究和实践儿童教育,如阿德勒在维也纳创办由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教师以及家长构成的儿童指导中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全方位的帮助。这一举动为后来的心理学知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做出了前瞻性的贡献。

最后,阿德勒的治疗恢复了意识(自我)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阿德勒特别强点每个人都拥有创造性自我的力量,每个人都是积极的、自主的,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人并不完全是环境和本能的受制者,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力量改善自己的人生。阿德勒强调自我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肯定人生的主动原则,使得后续当代心理治疗中的人性观得到更为平衡的发展。

3.2个体心理学治疗的不足之处

在阿德勒逝世后,个体心理学并没有停滞不前相反而是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心理治疗却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得到更多关注的不足。

首先,个体心理学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理解相对简单,没有考虑到一些更为复杂的生理和认知因素的影响。个体心理学用追求优越、克服自卑来解释人类的一切心理和行为,[8]不同的个体所采用的方式可能是健康的亦或是不健康的,采取不健康方式的个体就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理论并不能解释某些人类现象,某些现象可能有遗传或是其他生理以及认知方面的原因。

其次,个体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克服自卑的补偿作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通过勤奋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等方式来克服自卑、获得优越,而阿德勒认为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卑感得不到正确合理的补偿,这就为其心理治疗在某些来访者身上的应用做出了一定的局限。

再次,个体心理学强調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但对其研究的深度不足。社会因素纷繁复杂,有太多的宏观、微观因素对于处在其中的人类产生深远影响,但个体心理学仅仅认为心理疾病产生的社会性原因主要是社会兴趣、合作能力,没要考虑到其他如社会氛围、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对个体生活风格的影响,这无疑在理解人类心理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最后,个体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阿德勒认为人类的几乎一些心理和行为都是为了克服自卑、追求优越,[8]但将追求生存的满足、安全作为人类一切行为和心理的根本动力就无法解释某些人类现象,如人类艺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等。同时罗斯的临终心理感受研究表明,某些个体在面对死亡这一人类目前无法克服的“自卑感”时仍然能够获得心理的安定与平和。

总之,个体心理学认为自卑感得不到正确、合理的补偿是心理疾病的主要成因,并认为追求优越的的成功者不会产生心理疾病,[8]因此心理治疗的要点就在于帮助来访者消除自卑、获得优越,但不断的追求优越什么时候才能获得“永恒的”安全呢?对此,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阿尔伯特指出,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和他人、无条件的尊重自己是帮助来访者“克服自卑、追求优越”的更好方法。虽然个体心理学的治疗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在更多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取长补短,为当代心理治疗的发展做出独树一帜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Ansbacher H L,Ansbacher R R.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58.30(1):16-23.

[2] Ansbacher H L,Ansbacher R R. Book Reviews: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J]. Scientific Monthly,1956:84.

[3] 吴杰.追寻生活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5.

[4] 刘将.个体心理学的思想谱系与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2.

[5] 奎亚波.浅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1):139-140.

[6] Manaster G J,Corsini R J.Individual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J].Individual Psychology Theory & Practice,1982.

[7] 费俊峰,吴杰.社会兴趣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B),2017.38(3):56-59,76.

[8] 吴杰,郭本禹.个体心理学的治疗观述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28(1):71-75,124.

相关热词搜索: 简评 心理学 个体 治疗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