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个体化社会及其未来

发布时间: 2022-09-02 08:55:03 浏览: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成为通用技术,拆散了200多年来工业社会的典型组织形态——“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指挥下工作”。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进入工业社会200多年来最重大的变革,但他们还没有察觉。

18世纪后半期和19世纪,蒸汽机以及后来的电力应用提出了一个要求:剥夺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让他们一无所有,变成“自由劳动者”。劳动力成为商品,以商业交易的方式和资本结合在一起,不允许也不可能再分离。

20世纪,烽烟遍地的革命让这种结合变得不稳固,把劳动者变成机器的泰勒制日渐臭名昭著,于是资本变得温情起来。亨利·福特以“让工人买得起自己生产的汽车”为宣传文案,大幅提高工资,真正目的则是把劳动力继续羁縻在企业里,服务于资本。

正如齐格蒙特·鲍曼在《个体化社会》一书中评论的那样,福特的“这种理想就是要把资本和劳动力维系在一个统一体中”。

20世纪末期,信息技术成为通用技术以后,工人的个性更加鲜明起来,试图摆脱组织严密的工业制度的倾向更为明显。

就像福特主义的回光返照一样,劳动者的处境随之得到大幅改善,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博弈关系更趋于公平。

然而,21世纪第二个十年,信息技术进一步迅猛生长,人工智能崛起,尤其是后者所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让工业组织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不需要劳动力,机器可以代劳那些容易程序化、不依赖社会互动的工作。

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工作岗位灭失,不止于制造业,而是蔓延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那些丢失了原有工作的劳动者,并没有彻底失业,在信息技术的笼络下,他们一批批地成了小微企业的一员,或者表面上的自雇劳动者。

也就是说,眼前的社会正在个体化。

此时的个体化和鲍曼所谓的个体化不同,后者仍然是一种意识状态、文化状态,而今天的个体化,是真真切切的生产关系重构的表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成为通用技术,拆散了200多年来工业社会的典型组织形态——“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指挥下工作”。人们现在可以分别孤立地存在,由看不见的信息纽带组装成一种隐形而高效的合作,就像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所说的那样——“地理学终结”。

每个个体似乎都是自己的老板,真相则是,纽带本身变成了所有人的老板。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技术替代

2018年9月25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引用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文章,其中的数据提及,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在2012年达到2.32亿人的高点后,连续五年呈现减少的态势,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2012年的30.3%下降到2017年的28.1%,累计减少超过1400万人。

与之对应的是另一组数据。2018年8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世界机器人大会论坛上透露,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4.1万台,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

前后两组数据相互映衬,可以获得一个结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连续减少,其背景是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人工智能兴起,人类就业减少,这样的对应关系不限于制造业。

此刻的街头灯火辉煌,银行就在窗外的马路对面,而我对它已经有些陌生,因为至少有一年时间没有跨进去过,包括自助银行。对于更多年轻人而言,脱离银行的时间还会更长。

时间越往前,技术的能量越大。手机银行、智能柜台,正在“扫荡”的不仅是柜员,还有ATM机。

这样的情形,几乎可以扩展到任何带有“传统”标签的行业。受到人工智能冲击最大的工种是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涉及大量常规优化工作的行业,如快餐、金融证券甚至是放射医学。

问题是,岗位减少,但人还在,而人要生存,则必须劳动。人都去哪了呢?换句话说,人都从事什么工作去了?

个体化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感受到普遍性的失业阵痛,也就是说,被新的通用技术所挤出的劳动力,还能在某些领域再就业。比如,传统制造业之外还有互联网工业,与传统金融相对应的有互联网金融,而在ATM机没落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软件架构工程师出现。

以上是一种安置的途径。新技术造成原有岗位灭失,但同时提供了新岗位,尽管所安置的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同一批人。不过,因为效率提高,新的功能相类似的组织所能提供的岗位数,将明显少于丢失的数量。

所以,在原本存在的行业,人员的挤出是绝对的。

完全新生的行业,有电商、微商、代购、跑腿、自媒体、经营性的博主、网红、直播、提供知识服务的团体或个人。

在技术进化中逆势扩大的行业,有个体维修、外卖员、快递员、出租汽车司机、依托于线上销售渠道的小生产者(线上摊贩)等。

从工业组织简化过程中催生的行业,如明星工作室以及作家、画家、出版人和其他艺术家工作室,独立的第三方营销、公关、法务等团队。

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或者是自雇劳动者,或者是少量雇佣的小团队。

社会个体化趋势的出现,不只源于新技术应用的冲击,市场竞争也是一股重要力量。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需要非常巨大的投入,天然地具有垄断和集中的特性。因此,今天的行业竞争早已不是价格竞争,而是经济权力、资源控制力的较量。整体的方向是大者更大、强者恒强,比如阿里巴巴的发展,事实上几乎屏蔽了同类竞争。中间地带的生存非常艰难,那些在中间地带艰难存活的企业一旦失败,就几乎永无翻身之日——重新进入的门槛太高,老板、管理者和员工都很容易沦为“个体”。

个体创业,塔尖的佼佼者当然也可能成为“独角兽”,在资本引爆下快速聚变,多管齐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新式个体户”。

“老大哥”

把当今技术背景下产生的个体户称为“新式个体户”,是因为他们有区别于过去的特征。

由于新式个体户都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它的可靠性可能还不如上个世纪90年代。与传统个体户的“地基”是由国家提供的法律、制度环境不同,新式个体户的“地基”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预知的不确定因素——他人的喜怒。他们的存在所依赖的基础環境,就其产权而言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公共品,事实上是私有财产。

比如,一个写作才能出众、社会敏锐度很高的人,可以独自一人或者带领一个小团队,获得极高的平均个人产出,但其大厦永远建筑在沙滩上,因为“地基”属于他人,一旦被收回,就一无所有。典型如自媒体,每天都有人在因为瞬间的失去(封号)而痛哭流涕。

这是新式个体户共有的硬伤,尽管它可能并不总被意识到。这一硬伤不止于知识服务。我经常光顾一家小店铺,三个年轻小伙子联合制作各种肉卷,生意非常火爆,他们主要的销量来自网络平台。那个私有的网络平台决定他们的一切,如果被平台拒绝,则眼前的兴隆景象瞬间就会幻灭。

一个博主、一个直播网红、一个外卖员,也莫不如此,他们的生存所系看似极端分散,其实也极端集中。基于合作共赢的理性约束,个体被逐出平台或系统只是一种可能性,总的来说比例很小,但不可忽视,这是今天的个体户普遍的隐忧。即便平台(纽带)在情绪上是稳定的,它自身在市场上的崩溃风险也威胁着其中无数“个体”的存活。

可能性

经济学家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带来15.7万亿美元的财富,很多收益来自自动化取代大量人工的工作

今天的社会的确呈现出明确的个体化趋势,但如果人们无法从制度上控制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极化效应,所谓个体化社会就只是一个过渡阶段。

过渡的目的地有两个。

一是社会结构被撕裂,人格尊严被挑战,直白一点说,就是大部分人像动物一样被大资本“圈养”起来,反乌托邦小说里的场景成为现实。

二是因为劳动者被迫激烈对抗,最终重塑所有制,让所有人工智能转变为一种公共财富。

任何一种目的地,过程都非常惨烈,尽管目前还属于遥远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 个体化 未来 社会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