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中国乳业的快速扩张之祸

发布时间: 2022-09-04 15:20:03 浏览:

面对一个行业的集体“吸毒”行为,如果消费者行使拒绝购买的权利,中国乳业的传奇故事或将就此破灭,市场将重新洗牌。即便如此,那些犯事的乳企也不会收获民众的同情。正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过去10余年是中国乳业的“黄金时代”。有关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中国牛奶产量近10年间增长10倍,达到3000万吨。而在9月7日,蒙牛乳业副总裁姚海涛还说,过去的10年,世界乳业年增长1.5%,而中国乳业则保持20%左右的增长水平。一个行业的快速膨胀必然意味着弊病丛生,出现各种问题并不令人意外。然而,这并不是全部。中国乳业的真相在于,它们选择了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狂奔。

现在,中国乳业市场已经是利乐包包装的常温奶的天下。几家乳业寡头之所以舍弃传统的巴氏奶,而靠常温奶打天下,正因为常温奶是能够最快速占领全国市场的产品,企业可以借此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并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

巴氏奶也就是鲜奶,在低温保存状态下保质期一般也只是3天到一周,不利于跨省长途运输及销售。因此,乳企要想靠巴氏奶拿下异地市场,必须首先要解决奶源问题。如果没有计划兴建自己的奶源基地,就要靠挖别家的墙角。如果某地奶牛数量没有明显增加,则势必要抬高原奶的收购价格,增加开辟新市场的成本。所以,企业最终还要回到起点建设自己的奶源基地,不过,这又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而且建设国际标准的牧场门槛极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产业体系,需要高技术、高资本投入和非常专业的人才。而常温奶保质期可以达到一个月甚至更久,这就能使企业在没有异地奶源的前提下,以广告开路,空降牛奶先占领异地市场,然后再建设奶源基地,实现快速滚动发展。

无论如何,奶源建设总是跟不上企业快速扩张的步伐。而为了争夺奶源,大多数乳业巨头不是考虑如何更大规模建设自己的奶牛场,而是把奶农当作了食物链的下端,并由此而滋生出了奶贩子。奶制品生产环节的增多意味着企业对质量监控更加无力,从而增加了更多的食品安全风险。而由于奶农的分散化经营以及奶贩子的流动性,必然导致其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泛滥。

靠延长生产环节而降低成本的商业模式,短短10年时间,中国的乳制品市场就获得了爆炸性的增长,成长起了数个行业巨头。然而,伊利,蒙牛崛起的背后,则是其主要对手——生产巴氏奶的本地乳企的萎靡与死亡。在这些奶业巨头凌厉的市场攻势面前,奶源做得越好,就意味着死亡得越快。这实际上并非单个的企业竞争行为,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对另一种商业模式的征服。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市场成败论英雄。如果不计食品安全和社会福祉,任由中国乳业在快速扩张的道路上狂奔,无异于用劣币驱逐良币。所以,三聚氰胺这样的行业丑闻,更确切地说,引发的只是一种不良商业模式的崩盘。幸好,我们还有87家没有质量问题的乳品企业。未来也将证明,那些专注于产品质量的乳企,将由此获得市场的回报。曾经走上歧途的中国乳业,如能回归正道,当是不幸中的万幸。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乳业 扩张 之祸 快速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