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入世以来我国连锁零售业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8-19 08:05:03 浏览:

摘要:连锁经营是当今零售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它以专业化、规模化和分工协作的优势成为一个国家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和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体现了一个国家零售业态与世界接轨的程度。2010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10个年头,本文在收集整理自2003年以来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连锁零售业;门店数;营业面积;从业人员;商品销售额

中图分类号:F061.1

一、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连锁经营开始进入我国零售领域,并逐渐发展壮大,在我国流通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整体规模扩张迅速,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截至2010年末,全国有连锁零售企业(集团)2361个,比入世初期(2003年,下同)增加1394个,年均增长13.6%;连锁零售企业(集团)数的增加,推动了门店数、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和商品销售额的快速增长。2010年末连锁零售门店数17.7万个,比入世初期增长2.8倍,年均增长21%;营业面积1.3亿平方米,比入世初期增长3.6倍,年均增长24.3%;从业人员数225.2万人,比入世初期增长1.4倍,年均增长13.6%;实现商品销售额2.7万亿元,比入世初期增长5.4倍,年均增长30.5%。

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较大提升。2010年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单位营业面积商品销售额达21467.3元,比入世初期增长40.1%,年均增长4.9%;人均商品销售额达121.6万元,比入世初期增长1.6倍,年均增长14.9%。2010年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实现商品零售额1.9万亿元,比入世初期增长4.5倍,年均增长27.5%,比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年均增速高8.2个百分点。

(二)专业店、专卖店规模增速显著,仓储会员店单位营业面积商品销售额最高

2010年连锁零售企业(集团)中,专业店的门店数、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和商品销售额分别占47.9%、53%、36.9%和62.9%,远远高于其他业态;专卖店的门店数、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和商品销售额的年均增速最快,分别超过连锁零售企业(集团)12.5%、21.6%、16.2%和17.5%。

2010年单位营业面积商品销售额最高的是仓储会员店,为31580元/平方米,比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多47.1%;其次是专业店为25510.8元/平方米,比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多18.8%;再次是专卖店和便利店分别为23829.2元/平方米和23013.2元/平方米,分别比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多11%和7.2%;其他业态单位营业面积商品销售额均少于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单位营业面积商品销售额,如厂家直销中心少59.7%;家居建材商店少58%;超级市场少33%;百货店少16%。

(三)内资连锁零售企业 (集团)总体规模大,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年均增速高

从规模看,2010年,内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门店数是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的35.1倍和10.1倍;营业面积分别是后两者的14.6倍和7倍;从业人员数分别是后两者的9倍和5.6倍;商品销售额分别是后两者的13.8倍和8.4倍。

从经济效益看,2010年内资、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单位营业面积商品销售额分别为21745元/平方米、22912元/平方米和18502元/平方米,内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单位营业面积商品销售额比外商投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多17.5%。

2010年内资、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人均商品销售额分别为129.8万元/人、87.6万元/人和90.4万元/人,内资连锁零售企业 (集团)人均商品销售额比港澳台商投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多48.1%;比外商投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多43.6%。

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在总体规模上虽然小于内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但其门店数、营业面积和从业人员数的年均增速却高于内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如外商投资企业(集团)连锁零售门店数、营业面积和从业人员数的年均增速比内资企业(集团)分别高11.6%、6%和5.8%。

(四)东部地区总体规模大,经济效益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门店数、商品销售额年均增速低于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

2010年东部地区连锁零售企业(集团)门店数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2.9倍、2.5倍和13.5倍;商品销售额分别是后三者的3.5倍、4.7倍和18.6倍。但是,东部地区门店数的年均增速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低4.7%、0.3%和0.7%;商品销售额的年均增速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低12.5%、19.3%和17%。

2010年东部地区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单位营业面积商品销售额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多13.4%、4.3%和30.5%;人均商品销售额分别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多15.7%、11%和16.4%。

二、存在问题

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一)自有配送体系配置较多,影响社会整体效益提升

在发展中,连锁零售企业过多依靠建立自有配送体系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情况,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如2010年末全国连锁零售企业(集团)有配送中心2513个,其中自有配送中心数占配送中心总数的84.1%。2010年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商品购进率为19.4%,虽与2009年基本持平,但比前几年低1%至6%。

(二)部分企业信息技术手段落后,影响企业发展

信息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是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部分连锁零售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方面相对落后,订货、存货、补货、销货、财务处理等仍由人工操作,缺乏对顾客购买行为进行原始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信息处理系统,使管理者的决策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导致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困难,长期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缩小了连锁企业应有的发展空间。

(三)部分企业规模偏小、资金不足,没有真正形成规模经营

我国相当多的连锁零售企业是在原有中小商业零售企业的基础上发展改造而成,加之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下、员工素质不高、后续资金不足,规模普遍偏小。有的连锁零售企业脱离实际,盲目扩张,导致成本费用上升,门店数量虽有增加,但运行效率不高,也没有真正实现规模经营,难以取得规模效益。

三、对策建议

第一,在提升管理水平、管理能力方面,连锁零售企业(集团)要在完善内部管理体制的同时,提高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企业自身的特色,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对连锁零售企业(集团)的购物环境、服务水平、商品档次、购物便利程度等的不同要求,搞好商品品种和档次定位,形成特色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第二,在提升物流配送效率方面,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应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强与物流服务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尽量多利用社会物流体系,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减少企业商品库存量,加快库存周转率,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减少物流过程中的商品损耗,通过集中采购、订货等方式,取得议价优势,开展规模化物流配送,以节约成本,提升效益。

第三,在推进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发展方面,国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制定不同的鼓励发展政策,特别是对中小连锁零售企业(集团)要有切实可行的鼓励发展措施,还要加强指导,推动连锁零售企业(集团)与工农业生产、加工主体建立直接联系,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发挥连锁经营优势,在加快商品流通的同时提升连锁零售企业(集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2011中国零售和餐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2011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编辑:周南)

李敏,国家统计局贸经司调研员。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7号(国家统计局贸经司) 邮编:100826

相关热词搜索: 快速发展 零售业 入世 连锁 我国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