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

发布时间: 2022-09-05 15:45:02 浏览:

摘 要:天津天后宫是中国民俗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妈祖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传承、发展的作用。无论天后宫建筑群还是天后皇会,皆为民间艺术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用影像来记录,使天后宫众多历史资料更为丰富,摄影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使资料的留存更为真实、可信,是影像学中最为重要的品质。

关键词:天后宫;世界文化遗产;纪实摄影;影像学记录

1 用影像学记录的方式为天津天后宫留下历史资料

人类的模仿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内容丰富。狩猎、祭祀、耕种等等,形成绘画的最初形态。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留存下来成为人们绘画的基本目的。而摄影作为最便捷最真实的留下影像的艺术,成为人们记录的最终选择。而摄影用它最公正、最直接的独特的客观性,全面真实的记录我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摄影这种对客观事物做真实记录的本性被人们接受,认可。因此,用照相机记录的行为从发明摄影术之初就成为沟通摄影与社会的直接方式。摄影师用社会真实形态形成了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在天津这个拥有民俗、历史、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的直辖市,用镜头记录下它的发展变化成为急不可待的影像学责任,保留真实的天津城貌在我看来是既严肃又有趣的事。

2 天津天后宫的发展简史

天津自明成祖赐名“天津卫”距今已有612年的历史,在这个经历数代变迁,见证文化历史洪流的城市中,几乎处处可见岁月留给它的痕迹。

天津人有种说法:“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天后宫是天津市区内著名的道教宫观。主要供奉的是女神“天后”。“天后”名叫林默,福建人,生于海岛,善习水性。常常救助在海上遇险的渔夫渔民,深受当地人民的敬重,被称为“通元灵女”。27岁时在台风中失去生命。相传,在其死后常有显灵救助的事情发生,海舟危难,有祷必应。于是,跑船的富商纷纷捐钱修筑妈祖庙,又称娘娘庙,称为人们祭拜供奉的女神。

2.1 元代时,疆土广阔,大量的瓷器、药材、绸缎、米粮都需走京杭大运河运输

由于内河航运船只过量,经常引发阻塞,所以元朝政府鼓励海运。并在沿海各州县督建妈祖庙,祈求海航平安。天津市作为海运的终点,也是装卸运转漕粮的码头,是较大的交通枢纽,三岔河附近建立大型粮仓,逐渐形成了天津最早的聚居地。1326年,皇帝下旨修建“天妃宫”,供人们祭祀,并每年派遣官员代祀,代表皇家对天妃的崇敬和虔诚。不仅渔民、船夫、商人和官员在出海前或抵港后向天妃祭祀,祈求平安,百姓有病,有难也会来祈免病灾。元代史记官张翥代祭来到天津,在他的《代祀天妃角次直沽作》中描写道:“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来描述自己祭祀“天妃娘娘”的喜悦心情。

2.2 到了清代,康熙为“天妃宫”改名为“天后宫”

庙门两侧的街市逐渐形成建筑和行业,为船商服务。天津著名的饮食集团“狗不理”的兴起就在这。还有估衣街,为来往船夫提供二手衣物。竹竿巷,提供各种生活用品。后来管理漕运、行政以及政府派驻兵慢慢进驻在这附近,形成了一个城市的雏形。

2.3 天津天后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坐落在天津老城厢东门外、三岔河岸西面,是天津市市区年代最为古老的建筑物

天后宫占地2500平方米,自海河向西,建筑依次为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大殿为天后宫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香烟缭绕,香火繁盛。属于明代中晚期典型的木质结构的建筑基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后宫建筑之一。更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天后宫两侧的街市为仿清的民间店铺,长580余米,经营古玩旧物、民俗用品,旅游用品及传统手工艺品等等。天津著名的杨柳青年画就在天后宫山门前的广场设立店铺,手工泥塑“泥人张”也在此占据一席之地。广场中设立两根粗大的幡杆,为庙会期间悬挂旗帜、长幡所使用。据说,在元朝,这两根幡杆还高悬气死风灯,为来往的船只商旅导航所用。

3 天津皇会

天津皇会就是“天后娘娘”诞辰日,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经天津,正逢三月二十三,见此会龙腾虎跃,五光十色,歌舞升平的景象,一时龙颜大悦,赐予会首每人一件黄马褂,并吩咐地方继续办下去,并给予财政支持,由此,天后宫的娘娘会改为皇会。清乾隆年间天津有一举子杨一昆,在他的《皇会论》中写道:“国泰民安,时移岁转,春光明媚艳阳天。只听得,锣鼓声喧,又见那儿童欢喜,妇女争妍,却原来是皇会重兴第二年”。

皇会的仪式隆重,仪仗精美,典礼庄严肃穆,参加表演人员的服饰力求尽善尽美,行会种类丰富多彩,汇集了天津民间技艺的精华。明目元君“眼光娘娘”、荣贵元君“子孙娘娘”、长寿元君“送生娘娘”、永保元君“斑疹娘娘”依次巡街散福,善男信女跟随两旁,不时有人跪拜。天后宫两侧街道的商户更为虔诚,当圣驾路过门前,皆焚香插炉,点放礼花,三叩三拜。人们跟随巡街结束回到天后宫内,也可免费领取斋饭纳福。

2008年6月,天后娘娘诞辰日的天津皇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影像学资料

以天后宫建筑在中国妈祖文化中的地位可见,天后宫建筑群几经建造、修改,在修旧如旧的维护下,可作为中国现存妈祖文化的典型代表,也为元代,乃至明清建筑文化提供了优秀的建筑史学范本。而天后娘娘诞辰日“皇会”的申遗成功,更张示了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多么难能可贵。经过朝代变迁、政治改革和人们文化生活迅速发展的今天,记录具有600多年传统的文化习俗尤为必要。以影像的方式来留存这种文化传统,不仅大大丰富了有关天后宫一系列文化史料的种类,也可使摄影这种独特的真实性,截取时间片断的能力在后人的史料记载中尤为可贵。

参考文献:

[1] 郭凤岐.天津文化通览[M].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2.

[2] 罗澎伟.天津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田思源,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助教。摘 要:天津天后宫是中国民俗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妈祖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传承、发展的作用。无论天后宫建筑群还是天后皇会,皆为民间艺术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用影像来记录,使天后宫众多历史资料更为丰富,摄影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使资料的留存更为真实、可信,是影像学中最为重要的品质。

关键词:天后宫;世界文化遗产;纪实摄影;影像学记录

1 用影像学记录的方式为天津天后宫留下历史资料

人类的模仿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内容丰富。狩猎、祭祀、耕种等等,形成绘画的最初形态。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留存下来成为人们绘画的基本目的。而摄影作为最便捷最真实的留下影像的艺术,成为人们记录的最终选择。而摄影用它最公正、最直接的独特的客观性,全面真实的记录我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摄影这种对客观事物做真实记录的本性被人们接受,认可。因此,用照相机记录的行为从发明摄影术之初就成为沟通摄影与社会的直接方式。摄影师用社会真实形态形成了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在天津这个拥有民俗、历史、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的直辖市,用镜头记录下它的发展变化成为急不可待的影像学责任,保留真实的天津城貌在我看来是既严肃又有趣的事。

2 天津天后宫的发展简史

天津自明成祖赐名“天津卫”距今已有612年的历史,在这个经历数代变迁,见证文化历史洪流的城市中,几乎处处可见岁月留给它的痕迹。

天津人有种说法:“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天后宫是天津市区内著名的道教宫观。主要供奉的是女神“天后”。“天后”名叫林默,福建人,生于海岛,善习水性。常常救助在海上遇险的渔夫渔民,深受当地人民的敬重,被称为“通元灵女”。27岁时在台风中失去生命。相传,在其死后常有显灵救助的事情发生,海舟危难,有祷必应。于是,跑船的富商纷纷捐钱修筑妈祖庙,又称娘娘庙,称为人们祭拜供奉的女神。

2.1 元代时,疆土广阔,大量的瓷器、药材、绸缎、米粮都需走京杭大运河运输

由于内河航运船只过量,经常引发阻塞,所以元朝政府鼓励海运。并在沿海各州县督建妈祖庙,祈求海航平安。天津市作为海运的终点,也是装卸运转漕粮的码头,是较大的交通枢纽,三岔河附近建立大型粮仓,逐渐形成了天津最早的聚居地。1326年,皇帝下旨修建“天妃宫”,供人们祭祀,并每年派遣官员代祀,代表皇家对天妃的崇敬和虔诚。不仅渔民、船夫、商人和官员在出海前或抵港后向天妃祭祀,祈求平安,百姓有病,有难也会来祈免病灾。元代史记官张翥代祭来到天津,在他的《代祀天妃角次直沽作》中描写道:“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来描述自己祭祀“天妃娘娘”的喜悦心情。

2.2 到了清代,康熙为“天妃宫”改名为“天后宫”

庙门两侧的街市逐渐形成建筑和行业,为船商服务。天津著名的饮食集团“狗不理”的兴起就在这。还有估衣街,为来往船夫提供二手衣物。竹竿巷,提供各种生活用品。后来管理漕运、行政以及政府派驻兵慢慢进驻在这附近,形成了一个城市的雏形。

2.3 天津天后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坐落在天津老城厢东门外、三岔河岸西面,是天津市市区年代最为古老的建筑物

天后宫占地2500平方米,自海河向西,建筑依次为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大殿为天后宫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香烟缭绕,香火繁盛。属于明代中晚期典型的木质结构的建筑基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后宫建筑之一。更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天后宫两侧的街市为仿清的民间店铺,长580余米,经营古玩旧物、民俗用品,旅游用品及传统手工艺品等等。天津著名的杨柳青年画就在天后宫山门前的广场设立店铺,手工泥塑“泥人张”也在此占据一席之地。广场中设立两根粗大的幡杆,为庙会期间悬挂旗帜、长幡所使用。据说,在元朝,这两根幡杆还高悬气死风灯,为来往的船只商旅导航所用。

3 天津皇会

天津皇会就是“天后娘娘”诞辰日,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经天津,正逢三月二十三,见此会龙腾虎跃,五光十色,歌舞升平的景象,一时龙颜大悦,赐予会首每人一件黄马褂,并吩咐地方继续办下去,并给予财政支持,由此,天后宫的娘娘会改为皇会。清乾隆年间天津有一举子杨一昆,在他的《皇会论》中写道:“国泰民安,时移岁转,春光明媚艳阳天。只听得,锣鼓声喧,又见那儿童欢喜,妇女争妍,却原来是皇会重兴第二年”。

皇会的仪式隆重,仪仗精美,典礼庄严肃穆,参加表演人员的服饰力求尽善尽美,行会种类丰富多彩,汇集了天津民间技艺的精华。明目元君“眼光娘娘”、荣贵元君“子孙娘娘”、长寿元君“送生娘娘”、永保元君“斑疹娘娘”依次巡街散福,善男信女跟随两旁,不时有人跪拜。天后宫两侧街道的商户更为虔诚,当圣驾路过门前,皆焚香插炉,点放礼花,三叩三拜。人们跟随巡街结束回到天后宫内,也可免费领取斋饭纳福。

2008年6月,天后娘娘诞辰日的天津皇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影像学资料

以天后宫建筑在中国妈祖文化中的地位可见,天后宫建筑群几经建造、修改,在修旧如旧的维护下,可作为中国现存妈祖文化的典型代表,也为元代,乃至明清建筑文化提供了优秀的建筑史学范本。而天后娘娘诞辰日“皇会”的申遗成功,更张示了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多么难能可贵。经过朝代变迁、政治改革和人们文化生活迅速发展的今天,记录具有600多年传统的文化习俗尤为必要。以影像的方式来留存这种文化传统,不仅大大丰富了有关天后宫一系列文化史料的种类,也可使摄影这种独特的真实性,截取时间片断的能力在后人的史料记载中尤为可贵。

参考文献:

[1] 郭凤岐.天津文化通览[M].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2.

[2] 罗澎伟.天津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相关热词搜索: 天津 天后宫 影像 记录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