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杂交鳢杭鳢1号和乌鳢池塘养殖水质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9-07 17:10:04 浏览:

摘要杂交鳢杭鳢1号和乌鳢池塘养殖水质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杭鳢1号养殖水体SS、COD、NH3-N含量均较乌鳢养殖水体降低,与运河本底水质较为接近;1个养殖周期内杭鳢1号相比传统乌鳢养殖换水次数减少8~10次,单位面积减少污水排放量达80%,减少总磷污染物排放达87.18%,减少总氮污染物排放达92.97%。对2个品种池塘水样的重金属检测结果发现乌鳢池塘水样铅指标较高,存在重金属超标隐患;杭鳢1号检测结果达到无公害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因此,认为杭鳢1号的养殖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乌鳢养殖的面源污染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通过杭鳢1号养殖的大力推广,可提升乌鳢养殖产业,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杂交鳢;杭鳢1号;乌鳢;池塘养殖;水质对比

中图分类号S965.199;S9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1-0327-02

传统的乌鳢养殖以冰鲜鱼为饵料,饵料利用率低,食物残留量大,水质极易恶化最后发黑发臭,整个养殖过程需频繁换水,养殖污水大量排放到天然河域,对自然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传统乌鳢养殖业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乌鳢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杂交鳢杭鳢1号(以下简称杭鳢1号),是以乌鳢(Channa argus)为父本、斑鳢(C.maculata)为母本,通过人工杂交方法选育获得的新品种,杭鳢1号外观形态与亲本相似[1],具有生长速度快、驯食后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周期短、养殖产量高、养殖效益高等优点。由于杭鳢1号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较乌鳢投喂冰鲜鱼的养殖模式,水质明显改善。现将2种养殖方式的水质对比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场地为杭州市余杭区黑鱼养殖园区内。6口标准养殖池塘,面积均为2 001 m2,各池塘均具有独立进排水系统。养殖用水水源为京杭大运河水源,经蓄水池净水沉淀后再分配给各养殖池,各池塘进水口用60目网片过滤,池塘有效保水深度1.5 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20 cm。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干塘清整,以彻底杀灭寄生虫、病原体及野杂鱼。供试鱼种为规格150尾/kg的乌鳢鱼种和150尾/kg的杭鳢1号鱼种。

1.2试验方法

2007年5月2日,1~3号塘放养乌鳢鱼种7.5万尾/hm2, 4~6号塘放养杭鳢1号鱼种7.5万尾/hm2 [2]。乌鳢投喂冰鲜鱼,日投饲量为5%~8%[3]。杭鳢1号投喂浮性人工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池鱼体重的1%~3%。具体投喂量以投料后30 min基本吃完为准,实行定点投喂,将饲料投喂在弄毛竹围成的方框形食台中。饲养1个养殖周期一直到11月底,12月越冬,停止喂食[4]。

1.3测定内容与方法

从投放鱼种5月初开始,每隔15 d每个池塘不同位置不同深度采取水样。测量水体中SS、COD、NH3-N。同时测量外阜运河水源SS、COD和NH3-N的含量,并计算平均值用于分析。养殖高峰期间,1个换水周期内对试验池塘进排水TP、TN进行监测,并持续监测多个换水周期,求平均值用于分析。7—9月生长高峰期间,对杭鳢1号和乌鳢池塘水样重金属指标进行抽样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SS、COD和NH3-N

在1个养殖周期内,以SS、COD和NH3-N 3项指标对乌鳢和杭鳢1号养殖池及运河本底水质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见图1、图2、图3。由图1、图2、图3可知,乌鳢养殖水质检测的各指标值始终处在高位,各次检测的指标均明显高于运河本底水质的检测指标值,特别是在高温养殖季节,这种差别更加明显。而杭鳢1号养殖水质的检测指标值基本与运河本底水质的检测指标值走势持平,各有高低,但差距不大。

2.2TP和TN排放量

由于杭鳢1号养殖周期内平均换水1~2次,而传统乌鳢养殖周期换水10~12次。1个养殖周期内2种模式对外界水环境排放的氮、磷总量见表1。由表1可知,1个养殖周期内杭鳢1号相比传统乌鳢养殖单位面积减少污水排放量达80%,减少总磷污染物排放达87.18%,减少总氮污染物排放达92.97%,可见杭鳢1号养殖减排减污效果显著。

2.3重金属

对杭鳢1号和乌鳢池塘水样重金属指标进行抽样检测。结果发现,乌鳢池塘水样铅指标较高,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隐患;而杭鳢1号检测结果达到无公害产品产地环境标准。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杭鳢1号养殖水体SS、COD和NH3-N含量均较乌鳢养殖水体降低,与运河本底水体较为接近;同时由于杭鳢1号水体水质的改善,养殖周期内换水次数大为减少,排放的污水量大大减少。杭鳢1号养殖水体较乌鳢养殖水体水质大大改善的主要原因得益于杭鳢1号的养殖方式,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可以做到吃多少投多少,尽量避免浪费饲料,不会因为大量的残饵引起水质败坏[5]。因此,杭鳢1号养殖模式对外界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乌鳢养殖模式大为减小,基本上不造成养殖面源污染。

乌鳢养殖换水与其他鱼类不同,是彻底的大换水,即整塘的水全部换掉,根据这个情况,本试验通过在1个换水周期内,对池塘进排水总磷、总氮的测定,较准确地计算出在1个换水周期内乌鳢和杭鳢1号在养殖水体中累计的总磷及总氮含量。即1个换水周期内,乌鳢和杭鳢1号养殖水体向外环境排放的总磷和总氮的含量。通过试验结果发现,乌鳢养殖换水次数明显高于杭鳢1号养殖换水次数,但在1个换水周期内,乌鳢养殖水体内累计总磷、总氮含量仍高于杭鳢1号养殖水体。而且乌鳢换水周期一般在1周左右,而杭鳢1号换水周期长达2~3个月,甚至更长。可以得出结论:投喂冰鲜鱼的乌鳢养殖模式相对于投喂配合饲料的杭鳢1号养殖模式,自身养殖池塘水体恶化及对外环境污染程度要严重得多。

本试验7—9月生长高峰期间,对杭鳢1号和乌鳢池塘水样重金属指标进行抽样检测。结果发现,乌鳢池塘水样铅指标较高,存在重金属超标隐患。杭鳢1号检测结果达到无公害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分析其原因,目前乌鳢养殖病害发生严重,死亡率高,养殖户鱼药滥用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乌鳢投喂冰鲜鱼饲料,大部分来源于近海捕捞的小型鱼类,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隐患。而杭鳢1号养殖病害少,用药少,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为正规厂家生产,产品安全得以保证。因此,从产品质量安全角度考虑,长期以往传统投喂冰鲜鱼的养殖模式必然限制乌鳢养殖业的发展,而杭鳢1号的推广养殖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

杭鳢1号养殖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乌鳢养殖面源污染的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并结合多种水质处理措施建立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养殖周期内基本无需向外界排放养殖废水[6-7]。通过杭鳢1号养殖的大力推广,可提升乌鳢养殖产业,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本试验主要对养殖水体进行了跟踪监测及分析评价,并未对池塘土壤底质进行跟踪检测,养殖过程中,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虽然不直接对外界排放,但对养殖水体有一个缓慢释放过程。如有条件可在下一步试验中对池塘底质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分析。

4参考文献

[1] 杨小强.闽香鳢[斑鳢(♀)×乌鳢(♂)]遗传生物学研究Ⅰ.子代和亲本形态比较[J].福建水产,2004(3):41-44.

[2] 游曦.闽香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J].福建水产,2006(1):48-4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5165-2002无公害食品乌鳢养殖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 王宇希,冯晓宇,李行先,等.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对比试验[J].水产养殖,2009(11):683-686.

[5] 刘树宁,钟海平.乌鳢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08(4):40-44.

[6] 冯晓宇.杂交“鳢杭鳢1号”[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2):47-48.

[7] 王桂学,沈水良,盛建国,等.杂交鳢成鱼养殖试验[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3):45-4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 杂交 池塘 水质 养殖 分析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