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快速采集水蚯蚓方法等

发布时间: 2022-09-07 18:00:03 浏览:

水蚯蚓主要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污水沟、畜禽场排污口、居民区生活废水排放道的末端等有一定微流水的环境里。生长旺季为4-10月份,水温在18-28℃时,最多时每平方米可达4-5千克。采集方法如下:

1 采集工具。采集水蚯蚓用的工具主要有40~60目的聚乙烯纱绢做的长带形的捞网(手抄),网口直径40-50厘米,并用直径8-10毫米粗的钢圈固定,长80-120厘米,底口直径10-20厘米,装有活动的绳套:塑料盆或木盆。直径70-90厘米,高20厘米。另外还有下水裤和塑胶手套等。

2 采集方法。水蚯蚓呈深红色,喜生活于淤泥的表层,扎堆成块状或带状,在微流水中犹如飘动的红色绸带。采集时,操作者穿好下水裤,带上手套,手持捞网,站在水中用手将带状的水蚯蚓从贴泥的捞网口拦入捞网内,捞网在水中泥面上拖曳前进。一把捞网装满大约重30-40千克,这时可以提起捞网,到清水中漂洗去掉部分泥浆和细沙。漂洗完毕,即可装入准备好的塑料纺织袋中。在袋中水蚯蚓高度密集,由于缺氧,一般只能存活1-2小时。如果是几个人联合作业,则可分批将装满水蚯蚓的塑料袋送至清洗场清污去渣。

3 分离净化。分离净化的目的是将水蚯蚓从带有泥浆、砂子、杂草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从而使其成为干净的活饲料,便于投喂。

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水蚯蚓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大塑料盆中,平铺盆底,厚度为6-8厘米,然后加盖遮光。水蚯蚓具有避光性,加之密集缺氧,这时它会立即游到表层,约20-30分钟后,大量水蚯蚓在表层结成一块,形似面饼,这时可用手直接掀起,移入预先准备好的暂养池中。

剩下的残渣里还会有少许水蚯蚓,可3-5盆残渣合成一盆,使盆中的残渣厚度达4-6厘米,再加入3厘米深的清水,大约1小时后,水蚯蚓仍会浮起结成块状,这样经2-3次,残渣中的水蚯蚓所剩无几。

暂养池为砖混结构,面积以10-20平方米,水深30-40厘米为宜,保持微流水,同时使用充气泵增氧,在水温20℃以下,一池可暂养100-200千克水蚯蚓10-15天:水温20-24℃,可暂养7-10天:26℃以上仅可暂养2—3天。如遇高温天气,加入冰块或使用井水降温,可延长暂养时间。

生产旺季,每人每天可采集100千克以上,用塑料袋充氧运输可销售到各个养殖单位,效益较为可观。

鱼类饥饱巧识别

胡 颖

1 留心观察鱼类在食台或食场吃食时间的长短。如果在投入一定数量的饲料后(正常投饲量),鱼吃完饲料的时间不到两个小时,说明饲料量不足,有一部分鱼没有吃到饲料或尚未吃饱,应该适当再添加一些。如果每旬投饲量一定,旬内日投饲量相同,但到旬末所投饲料在不到两个小时就被鱼类吃完了,说明鱼体已增重,饲料量应相应增加。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时,如饲料已投完,鱼群仍在表层水面急游觅食,不愿沉入水中,表明鱼未吃饱,下次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鱼群已从食台、食场散去,还有剩饵,下次可酌情减少投喂量。

2 水面极不平静,池中鱼类活动频繁,应检查鱼体是否有寄生虫,鱼群是否处于饥饿状态。在育种塘,鱼苗、鱼种成群结队沿池周不停疯狂游转,这是缺乏适口饵料的表现,也是处于严重饥饿状况的标志,俗称“跑马病”。

3 定期检查鱼类的生长情况。一般每月检查一次,若发现在放养密度适宜、搭配比例合理、无疾病发生的情况下,鱼类远远没有达到预定的规格,且个体大小相差悬殊,说明其摄食不足。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

4 可食浮游生物减少,致使鱼类生长缓慢。以鲢、鳙鱼为主养鱼类的池塘,池水的透明度超过40厘米,或水质由肥变瘦,或者鲢、鳙鱼头大、尾小、背窄、游动无力,甚至有瘦弱死亡的个体漂浮在水面,都表明水中鲢、鳙鱼可食的浮游生物很少,致使这些鱼类生长缓慢。

5 以鲤鱼为主养鱼类的池塘,可以根据池水的混浊度来判断鲤鱼的饥饱。如果整池水都很混浊(呈泥黄色),证明鲤鱼在池底觅食活动频繁,可判定鲤鱼处于饥饿状况。

相关热词搜索: 蚯蚓 快速 方法 集水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