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形势下搞好县域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4-23 16:20:06 浏览: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何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当前县级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是突出矛盾。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新形势下搞好县城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
    在新阶段,农民收入问题是整个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全局性问题。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扩大内需,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民增收,农民生活就不会改善,农村购买力就不会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就不能稳定发展,我国扩大内需的方针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农民增收幅度减缓这个带有趋势性的问题,确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找准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是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
    新阶段下,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粮食来看,近年由于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综合增产技术的运用,粮食产量大为提高,“吃饱肚子”已经没有问题。同时,美国大米、加拿大小麦还会对我国粮食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并且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二至七成,缺乏商业竞争优势。从棉花来看,由于1993年以后国内棉花总产量稳步增长,同时受替代品生产发展和纺织品出口不景气的影响,市场需求一直疲软,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其他农产品的供求也有类似情况。二是乡镇企业面临二次创业。不容否认,前些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乡镇企业发展困难重重,步履维艰,面临许多新问题,主要有技术装备较低、进取意识不强、家庭式管理严重等,制约其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导致乡镇企业效益滑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降低,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三是农民负担久抓不降。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且又实施了税费改革,但个别地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收费养人、养人收费”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致使农民实际负担屡减屡重。四是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目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最低,致使农民的科技素质普遍不高,接受新事物较慢。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农民的科技素质形成强大反差,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拓展增收空间的能力较低。
    二、新阶段下的农民增收对策
    新阶段下的农业发展正呈现四个新特点,即市场导向作用日渐扩大、高新技术得到大范围运用、产业化经营日趋明朗、“生态型”农业意识大为增强,谋求农民增收,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积极适应上述特点。
    (一)立足实际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夯实增收基础。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增加农民收入一定要有新思路和新措施。调整结构必须牢固树立两个意识:一是市场意识,就是不能盲目地跟着别人学,必须把市场需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条件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地尽其力、物尽其用。另一个是质量意识,就是抓住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裕的时机,在提高农产品的优良品率和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把农业发展切实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宗产品上档次,特色产品上规模,实现调优补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在种植业调整上,讲数量更要讲质量。要通过实施“优种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上世纪80年代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实现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起了重要作用。这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的条件下进行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实行种养加一齐上,延长农产品增值链条,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据调查发现,1998年以来,市场上粮食、棉花价格下跌除了供大于求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农产品普遍存在品种不对路、质量比较低的问题。而那些名特新优农产品,不仅有市场容量,而且价格也比较高。可见只要是优质品种,还是很有市场的。基于此,现在的关键是要突出重点,确实把质量意识落实到行动上,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市场畅销、利润丰厚的优质高效品种,以减少市场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农民收入稳中有增。
    把发展畜牧业放在调整农业结构的突出位置。畜牧业可以推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大量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种植业越来越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畜牧业发展却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邱县人少地多,饲草资源丰富,牧业历史悠久,具备发展畜牧业的独特优势。为进一步做大优势,我们瞄准人世后广阔的市场空间,把发展养羊业作为一项立县产业集全县之力狠抓,积极引导农民打“羊牌”、发“羊财”,收到突出成效,先后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养羊重点县”、“种草养畜示范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波尔山羊改良基地县”。目前已发展养羊专业乡2个、专业村22个、重点村65个,全县羊存栏达到37万只,按每只羊年纯效益100元计算,全县增收37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80元。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可以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潜力很大。只有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围绕产业搞加工,拉长农业的效益链,农产品才能实现多次增值,农民增收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样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使农产品加工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具体到各个地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加工业。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千方百计强化科技支撑,让科技为农业发展导航。通过实施优种工程,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比较效益,是科技兴农的一个例证。这有力地证明,没有科技,就没有高品质、新产品,更不会有低成本、高效益。农业科技包括品种、技术、工艺等诸多方面,如何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则重在推广。但科技推广又是必须靠高素质的人来掌握和运用的。要想使科技成为农民增收的活力源,必须强化科技服务。邱县通过开展培训、实施科技兴村计划等措施,大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对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起到重要作用。
    (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虽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突出表现是比较现代化的工业和仍然比较落后的农业并存这种“二元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保护农业和发展农业?针对这一问题,农业产业化的战略应运而生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构成农业产业化,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一要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二要立足于当地优势;三要实行专业化分工;四要形成经济规模;五要组织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六要实行企业化经营。这六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把农业改造成能够与国内外大市场相衔接的产业。这中间,核心问题是如何把“千家万户”和“广阔市场”两者结合起来。“市场+龙头企业+农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这个连接与衔接过程中,农业得到了改造,企业得到了发展,工业、农业、商业得到了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顺利地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大循环。这样,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和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才有了前提。要把农业引进市场,靠农民自己致富。如果农业还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上,农民不仅难以真正进入市场,就是进入了,只是一家一户的小船,也很容易被市场海洋的风浪打翻。所以,只有靠农业产业化这只大船,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民才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在海洋里扬帆远航。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和主要依托。可见,农业产业化是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最终落脚之点、最主要的实际操作点,内容丰富,前景广阔。
    (三)正确发挥政府在调整农业结构中的作用。调整农业结构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利国利县利民。它涉及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政府在其中必须准确把握调整定位,既不能剥夺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事事干预,也不能什么也不管。调整结构的必然结果是直面市场。市场有机遇,也有风险。要一家一户去面对市场风险,农民承受不了。为解决这一问题,邱县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尽可能减少了农户风险或风险共担。这样,既能带动一批产业,形成规模效益,又能帮助单户农民解决市场信息不灵和营销能力有限的问题,实现带农增收。同时,政府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由单纯的下指标、发命令向以引导和服务为主转变,通过制定政策、资金扶持、典型示范等手段,把握农业发展的整体方向。所有这些都要注意把握一点,就是尽管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改变农民多年的种植习惯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农民最重实惠,缩短这个过程的方法不能光靠行政命令,关键是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自觉自愿地调整结构,实现增收致富。
    (四)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增收成果。农民负担问题,是影响农村发展与稳定的大问题。只有农民的负担减下来了,才能从实质上促进农民增收步伐,维护农村稳定。当前,减负关键是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农村税费改革。除此之外,在减负上邱县还创造性地开展了清理清退县直执收执罚部门编外人员工作。规定除司机、门卫等特殊岗位外,不论资历,不看关系,不看后台,实行“一刀切”。对回流者、明走暗留者,严厉追究单位一把手的责任。近年来,全县共清退200余名编外人员,使乱收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仅此一项,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100万元,效果是明显的。
    (五)积极应对“入世”,辟碎新的增收渠道。入世是农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小麦、棉花主产区影响很大。尤其对小规模生产的农民,因受资金、技术方面的局限,短期内收入可能下降。但入世是把“双刃剑”,它的积极作用也很多,尤其对肉类、果蔬、纺织品的发展比较有利。本着发挥优势、趋利避害的原则,必须切实拿出入世后的应对措施,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就发展县域经济而言,一要积极发展小城镇,引导更多的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向工业化过渡。二要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尤其要把畜牧业“蛋糕”做大,增强农业的竞争优势。三是大力培育棉花精深加工行业,提高产品质量,抢占国际市场。
    新阶段下的农民增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新路子,完善新措施,一以贯之地狠抓落实。  相关热词搜索: 搞好 农民增收 新形势下 县域 对策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