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校园文化整体性视野下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3-09 10:05:54 浏览: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校园文化作为依附和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通过发展和谐校园文化,创造浓郁、文明的人文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制度、人与环境及各种思想观点的和谐,有力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内涵丰富,既包含物质方面的文化因素,也包含精神、制度和行为方面的文化因素;(2)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体现着整体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3)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并对全体师生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等方面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使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4)和谐校园文化对广大师生员工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凝聚功能;(5)和谐校园文化对师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人际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整体性的内涵分析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人的所有创造物。文化塑造国民的性格、精神、偏好和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其行为,对于国民心理、意识、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持久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为了完成治学育人的任务而营造的一种环境文化,它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保障,物质文化为外显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内涵结构的整体性。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精神、物质和制度三个维度,其结构应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在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维度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和毫无关联的,相反,三者不可分隔、相辅相成,共同组成校园文化的整体结构。其次,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包含着空间的结构,又蕴含了时间的跨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突破传统的“文化活动”观,要将精神的因素、环境的因素、人的因素等充分整合,建立一种整体的文化建设理念。在文化建设中既应考虑到空间的立体性,又要考虑到时间的连续性:既应考虑到布局的合理,又要考虑到结构的完整,从而构建一个整体完美的和谐校园文化体系。

二、校园文化整体性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的整体性体现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宗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石和保障。

首先,实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需要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系统,即树立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开展健康而丰富多彩的师生文化活动,创造浓郁、文明的人文环境,实现校园中人与人、人与制度、人与环境及各种思想、观点的和谐,为和谐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实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必须遵循文化整体性原则,将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统筹考虑,使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合力,这种合力的集中作用对象就是广大师生员工。

其次,校园文化的整体性体现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包括两个层面,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的包括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整体氛围;隐性的包括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处事态度。对于校园文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唱歌跳舞和规范约束,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这种文化的整体性表现的是一种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充分体现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它将对师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

三、以校园文化整体性为基点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应遵循文化的整体性,全面、协调地发展,这将极大地丰富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与底蕴,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 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和谐精神文化建设,首要的是培育学校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办学实践为基础,以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为特色,凝练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和共同愿景。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注重学校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包括校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大力改善学校中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师生员工,努力追求一种认识上统一、感情上融洽、步调上一致的和谐人际氛围。

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还应重点抓好校风、教风和学风。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教风是一所学校教师长期积累和形成的教学风格。为培养良好的教风,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关心教师的生活疾苦等。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校风、教风和学风集中代表了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程度,是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 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优良校园文化的外显。校园物质文化也被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校园建筑。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都应力求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3)校容校貌。校容校貌包括学校的整体卫生以及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位。(4)校园美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品位。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

3 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程度。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和谐校园实现科学管理、严明纪律、规范行为的重要保障,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

制度文化创新是和谐制度文化建设的中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保证。加强和谐制度文化创新,最重要的就是把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努力创建公平有序、平等竞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良好的制度文化平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协调利益,以制度保障和谐。在制度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对不符合构建和谐校园要求、有违和谐精神理念、背离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师生员工需要的制度措施,及时地加以修订、改进和完善,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发展需要。同时,制度文化创新一定要深入丁解师生员工不同利益群体及群体内部的利益诉求,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形成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满足和保障师生员工共同利益的制度措施,通过这些制度措施,调整利益格局,协调利益关系,进一步增进校园的和谐。

相关热词搜索: 整体性 校园文化 视野 和谐 校园文化建设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