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旅游开发价值

发布时间: 2022-03-10 10:14:11 浏览:

摘 要:佛教寺院,佛教石窟和其它佛教艺术品,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也应运而生,保存至今的佛教遗存和遗物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而佛教石窟在佛教遗迹中,又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丰富的遗存,令人刮目相看。中国石窟遗迹,地域分布之广,保存数量之多,绵延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佛教石窟艺术的出现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作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巨大的旅游魅力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佛教石窟 旅游资源 开发价值

佛教寺院,佛教石窟和其它佛教艺术品,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也应运而生,保存至今的佛教遗存和遗物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而佛教石窟在佛教遗迹中,又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丰富的遗存,令人刮目相看。中国石窟遗迹,地域分布之广,保存数量之多,绵延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从西北边疆的新疆到黄河流域,从长城内外到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都有规模不小的石窟。其中规模较大的石窟群,已有30多个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号称中国石窟之冠的敦煌莫高窟,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佛教石窟的在古代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在旅游业日渐繁荣的今天,宗教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宗教旅游资源丰富,佛教石窟艺术的出现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作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巨大的旅游魅力和开发价值。

“在河畔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我们简称为石窟。”[1]许多石窟寺洞窟密集,故常有千佛洞之称,由于它们在石刻,塑像,壁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在世界雕塑,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从古建筑中分出来独成一类。佛教石窟源于印度,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3世纪,盛行于5—8世纪,最晚的可到16世纪。佛教石窟艺术自汉魏传入我国新疆地区至于元明,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发展演进历程中,北魏和盛唐是两个高潮,构成了中国石窟前后400年持续开凿的鼎盛时期。

石窟艺术并非佛教所独有,佛教石窟艺术也并非中国所独有,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谱写着整个佛教艺术史中最壮阔辉煌的一页,这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古代艺术财富之一,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敦煌,云冈,龙门等大批的石窟艺术气魄宏大,灿烂辉煌,堪称世界艺术之伟观,可与埃及金字塔媲美。“截止到2001年1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石窟建筑已有3处:1987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1999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和2000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2]佛教石窟作为一种宗教建筑是开展宗教旅游的物质基础,是宗教旅游的载体,中国的佛教石窟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中国的佛教石窟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国佛教石窟类型多样。

归纳起来大致有有以下几种:1.龛形窟。此种窟形式比较简单,即在崖壁上凿出一个大龛,正中雕刻或塑,绘出一个或一组佛像。既无前廊,也无前堂或后室。只是在其四周雕刻或塑,绘小佛、菩萨、飞天,并装饰花纹。洞崖平面有椭圆形、长形、方形等。尺度有大有小,大同云冈石窟中的第16窟到第20 窟,即为这种大型龛窟的代表。2.中心柱形窟。此种窟形显然是从印度的支提窟演化而成的。特点是,在窟中心雕凿成塔柱或其他形式的柱子。在柱子的四周形成一个回廊,四壁也雕刻或塑,绘雕像、佛教故事、飞天、动植物及各种图案。窟顶做成穹隆形,覆斗形或方形,长方形的平基,天花上也满布着飞天和各种装饰。云冈石窟中1,2,21号窟即属于此类。3.前廊列柱形窟。此种窟形的特点是在洞窟的门口有一排前廊,有的为单间双柱,有的为多间多柱,气势甚是壮观。如麦积山石窟的七佛间,天龙山的16窟。4.前堂后室形窟。此种窟形的特点是在洞窟的前半部分有一个开阔的空间,有如房屋的前厅,在这里不设佛坛或其它飞形雕塑,以供作参拜的人们有个准备,过渡,回旋的余地。如云冈石窟第7—10诸窟,敦煌莫高窟中301,371等窟。5.大厅式窟。此种窟形的特点是仿佛寺庙的大厅,成穹形。主要是僧侣,佛教徒们参拜,瞻仰大幅壁画和雕塑佛,菩萨等大型雕塑的需要。如敦煌莫高窟中大幅西方极乐世界经变图以及大型塑像,多佛贯联的礼佛图,出行图等多采用这种窟形。此外,摩崖造像也是佛教石窟的一种类型,是佛教石窟寺的发展。由于受到石窟内龛规模的限制,为充分利用巨大山崖陡壁的有利条件,便在室外开凿大型摩崖造像。它同石窟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与崖壁相连的窟顶和窟门。如世界最高(71米)的摩崖大佛四川乐山大佛。

其次,中国佛教石窟分布广泛。几乎遍布了祖国大江南北。

“根据洞窟形制和主要造像的差异,可分为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藏地区四个大地区”[3]。新疆地区分布在自喀什向东的塔里木盆地北沿路线上,多塔庙窟,大像窟,僧房窟,禅窟以及不同形制洞窟组成的洞窟组合,也有少量的禅窟群。中原北方地区指新疆以东,淮河流域以北,以迄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这个地区石窟数量很多。内容复杂,是中国石窟遗迹中的重要部分。南方地区,指淮河以南地区。这个地区石窟数量不多,布局分散,除个别地点外,摩崖龛像多于开凿洞窟。西藏地区:西藏地区石窟多不具造像的僧房窟和禅窟。分布较广,题材多释迦,弥勒,千佛,十一面观音和各种护法形象,并多扶附六字真言。上述4个地区的石窟寺虽各具特点,但又互相影响。莫高窟现存早期洞窟的塑绘,也受到了新疆的影响。中原西部的石窟龛像又影响到四川北部。

再次,中国佛教石窟知名度高,影响大,作为旅游吸引物这是不可多得的。

中国有四大佛教石窟闻名于世: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而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中国佛教石窟之最,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它是一部首尾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系统的石窟艺术编年史。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亚洲大陆,沟通中西文化经济交流的“丝绸之路”的,敦煌,地处“丝绸之路”交通枢纽,东来西往的文化都在此交汇,极大地促进了它的繁华。“敦”意为“大”,“煌”意为“盛”。现存莫高窟分别属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大约延续了一千年,可以说莫高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各代佛教艺术的宝贵资料。它千年的演变进程,是中国石窟发展脉络的缩影。

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历史上最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敦煌艺术融壁画、雕塑和建筑三位一体。地处气候干燥的西北沙漠的敦煌衰落后,人迹罕至,所以石窟、彩塑、壁画等保存完好。整个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古代东方文化艺术的灿烂明珠。它开创了“敦煌学”的研究。

莫高窟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世界文化史上最有价值的发现。它轰动了世界。于是,英,法,日,俄,美等国的冒险家陆续前来,窃取莫高窟的珍宝和文物。1943年,莫高窟被收归国有,在该地设立了敦煌研究所,开始了对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从而产生了“敦煌学”。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各种遗物,一个是莫高窟内容。

最后,中国佛教石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也是将其开发为旅游资源的条件。

以麦积山石窟为例:麦积山石窟艺术作品有泥塑,石雕,绘画,其中以泥塑为主要成分,这些现有一千四百年的泥塑艺术遗制,无疑出自技艺精良的塑工之手,运用他们的才能智慧,并结合当时现实而创造出来的民族优秀艺术杰作,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并深刻体会学习的。其中所有佛,菩萨的服装,妆扮,如各式各样的袈裟衣裙和披肩,璎珞和臂钏,特别是胁恃菩萨以及男女供养人的发髻,冠戴等,就有一二十种不同的样式,可以称得上一处古代服饰展览会。

总的说来,麦积山石窟造像,由泥塑到石雕,都称得上我国佛教石窟雕塑艺术的精华,是民族雕塑艺术中一批巨大财富,值得我们爱护,并视作古为今用,发展新中国雕塑最好的借鉴和学习研究的典范。

另外,麦积山壁画也不亚于最为称盛的敦煌千佛洞。起壁画珍品就是上七佛窟廊前檐上部的大型飞天“天女散花图”。在长达三十二米,宽六米的廊檐上,画出了三组形体特大的飞天,手持香花,好似撒向人间。在一定的阳光照耀下,才能看出浮雕的体积,这种绘画与雕塑同时运用的巧妙手法,在全国的佛窟壁画中,仅此一处,这不能不说是石窟艺术中的一处奇迹。

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绵延悠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目前很多旅行社已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如丝绸之路之旅。“丝绸之路沿线文物古迹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非别处能与其比拟。其中,石窟艺术尤为精湛。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和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等都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4]丝绸之路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光辉业绩,丝绸之路沿途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遗迹,遗址对中外学者,探幽访古的游人,以及摄影家,美术家具有无限的魅力,在国际上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丝绸之路学”,随之掀起了一股“丝绸之路”旅游的热潮。这是成功开发佛教石窟旅游的一个典范。

一些地区也大力开发了佛教石窟资源。以大足石刻为例,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境内,保存了晚唐至南宋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石窟群四十余处,石刻造型五万多尊。大足石窟的雕刻艺术是宋代石窟艺术的代表。其雕刻艺术的技巧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北宋雕刻匠师创造了众多衣着华丽,为群众所喜爱的菩萨像,她们更接近普通民间女性,显得格外生动活泼,标志美丽。石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极具观赏价值。当地借大足石刻世界遗产这一张绚丽的名片大力发展旅游事业。“12月上旬大足县与重庆广电集团签订协议投巨资,联手在龙水湖修建西部规模最大,档次较高的影视文化产业园。预计,影视城建成后,每年约有700集影视剧在此产生。”[5]

今天,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佛教石窟旅游资源,宏扬佛教文化,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纲.中国旅游业:世纪之交的登攀与思考.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甄尽忠.中国旅游文化.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3]戴松年.国际旅游学.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4]严国泰.历史城镇旅游规划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5]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6]余敦康等.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林可.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宗教建筑,原始遗址).长沙: 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

[8]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9]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0]国家文物局教育处编.佛教石窟考古概要.文物出版社出版,1993.

[11]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书海出版社,2004.

[12]黄新亚.中国魏晋南北朝艺术史.人民出版社,1994.

[13]曹琦.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

[14]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编.世界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8月,第1版.

[15]任宝根,杨光文.中国宗教名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16]任继愈.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

[17]孙信华等.宗教漫淡.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18]张绥.宗教古今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

[19]任道斌.佛教文化辞典.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

[20]徐伦虎.古建筑导游丛话.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21]范桥.世界四大宗教三百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22]世界名胜词典.新华社国际资料编辑组编.新华出版社,l986年4月,第1版.

相关热词搜索: 石窟 旅游开发 中国佛教 价值 艺术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