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发布时间: 2022-03-12 08:43:24 浏览:

摘要: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多样,相互间容易混淆,理论知识相对枯燥,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致使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学生们很难充分掌握,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终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得很茫然。为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探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黏膜病;教学法;口腔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183-02

口腔黏膜病学的课程曾包含在口腔内科教学中,缺乏独立性,成为与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等先后授课的一部分,一起集体备课,教学方法为常用的满堂灌模式,教学效果不佳。现在情况不同了,口腔黏膜病学已经成为独立的一门课程,拥有自己的教材,有专职教师独立备课、授课、考试、评价,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课堂的教学方法却没有很大的改进,学生步入临床实习阶段甚至毕业后,对所学黏膜病知识记住的甚少。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混淆,许多黏膜病还是系统性疾病在口腔中的表现。同时,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近的病损形式,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病损形式,所以不论是对七年制研究生,还是对五年制本科生来说都是比较难掌握的[1]。这些学生即将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在黏膜病教学中使其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这一阶段工作重点。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近年来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备课不充分,应该认真思考并进行自我知识更新

由于教师每年讲授口腔黏膜病学的章节变化不大,在备课时容易产生惰性,花的时间不够,新东西补充不足,对如何讲好理论课思考不多。现在医学院校教学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把文本、图片、动画、视音频等多媒体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有意识地参与到教学中,使课堂吸收率大为增强。这要求授课教师要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学习,具备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熟练运用和操作的技能[2],适时适度地拿捏好该技术应用的程度。此外,教师都是常年讲授口腔黏膜病学的知识,在临床上应注重对临床典型病例的收集,利用临床电子病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通过典型病例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知识,这样会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真实和生动,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于一些少见疾病,也可以留下珍贵的资料加入到多媒体课件,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应加强自我专业知识的积累,由于现代医学的概念和认识不断更新,生命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心理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也不断地充实到医学中来[3]。口腔黏膜病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皮肤科和内科学等医学知识,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黏膜病发病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如口腔扁平苔藓这种迁延不愈的疾病,其病因与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等诸多因素有关,发病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及个人心理异常有关,并可加重病情。对这类患者进行心理调节,辅之以饮食和药物治疗,病情可缓解直至痊愈[4]。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丰富内容,在扩大视野、充实课件的同时,提高备课效率和水平。教师是教改工作的主体,应加速知识更新,熟练使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地学习,提升专业水平,进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5]。

二、授课内容相当枯燥,教师应尽可能讲的生动一些

口腔黏膜病学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够,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有的学生思想开小差,趴着休息,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学生除了忙着抄笔记外,对授课的内容印象不深,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记得辛苦遗忘得却很快,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导致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差,没有形成完整的印象,要么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不相符,要么混淆几种截然不同的疾病,时间一长,对口腔黏膜病学的学习感到怵头。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备课后组织好教学内容,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平时在临床收集的病例记录和照片加入到课件中,通过典型病例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知识,这样会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真实和生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授课时要充满热情,生动地讲授每一章节的每一种疾病,吸引学生集中精神听课,充分理解知识,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此外,要尽可能增加学生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见习机会。与其他口腔专业不同,口腔黏膜病的教学缺乏实验教具,而在其诊疗的过程中对病损表现的细致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故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不打乱课程计划安排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学生亲眼观察典型病例病损情况的机会,可以预约一些不同种类疾病的具有典型口腔病损的黏膜病患者,并定期复查,让学生充分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为以后独立诊治口腔黏膜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缺少师生互动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医学院校教学中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把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这有别于传統的黑白板、挂图等教学方法,学生除了忙着抄笔记外,对授课的内容印象不深,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而且记得辛苦遗忘得却很快,这是因为传统的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和有序的,而多媒体采取类似人类联想记忆时所用的网状结构方式来组织信息,使课堂教学内容充满吸引力,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有意识地参与到教学中,使课堂吸收率大为增强。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老师在讲台讲得热热闹闹,容易忽略学生听课的反应,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吸收,有的学生走神、看手机、打盹,老师也不加注意,使教学成为教师的单边行为。教师与学生作为两个主体,缺乏沟通和交流,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必须关注教师与学生学习行为的互动,对受教的学生要给以足够的关注,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参与的空间,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口腔黏膜病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对话应建立在平等和爱的基础上,建立和谐活跃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双向的知识交流,激发、唤醒、发掘学生生命内在的创造潜能[6]。让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每堂课都应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在讲课过程中随时提问一些简单的小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学可以和周围的人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黏膜病学习效果,也能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这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四、缺乏当堂效果评价

在过去的教学年度中,教师讲授黏膜病课程往往是按照进度要求授课,临近下课把当堂的内容总结一下,然后下课走人,缺乏对学生课堂知识吸收情况的了解,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询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情况、提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者当堂小測验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习评价。根据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下一节课上讲新疾病前,花几分钟时间对上一节课学生没掌握的知识点再说一下,使学生的疑惑不要积累起来,否则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缺乏对临床表现相似疾病的横向比较、总结,并缺乏评价学生对相似疾病的辨别、诊断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的章节时,包括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病、口腔苔藓样反应、口腔白水肿、白色海绵状斑痣等口腔白色病损性疾病,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总结出相似疾病各自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进行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而后教师再进行系统的总结、讲授。此外,等到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估,为下一年的口腔黏膜病课程讲解总结经验。

五、缺乏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我们接触过大量的刚刚从医科大学毕业,正在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医生,他们普遍反映对口腔黏膜病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好不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尽管已经有这样那样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口腔黏膜病教学中,但只是应用在个别疾病的讲授中,没有扩展到全部章节。口腔黏膜病学需讲授的疾病病种多,如何安排每种疾病的教案,才能准确反映疾病特征,并使学生较容易掌握,难度确实比较大。如果都采用较复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授课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所以,对于简单的和复杂的疾病、常见病和少见病应该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LBL、PBL、CBL、TBL模式甚至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相得益彰。

近几年,我们通过在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逐渐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口腔黏膜病的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尽管如此,不同教学单位的教学方式仍需从事口腔黏膜病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群策群力,从而探索出行之有效、具有单位特色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刚,张静,杜格非.构建多元立体化互动式口腔黏膜病教学模式[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1):106-108.

[2]刘文勤.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09,23(3):326-327.

[3]刘冬林,郭永松.科技进步与高等医药教育的未来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10-11.

[4]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3-109.

[5]孙泽文.高校创新型教师的特征成长路径及培养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46-50.

[6]李玉环,李玉梅.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新论[J].教育评论,2014,(5):165-167.

相关热词搜索: 黏膜 几点 病学 口腔 反思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