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 2022-03-15 08:29:12 浏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5-0068-02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新环境。”据调查,大学生是网络冲浪的主力军。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他们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导向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都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那么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1、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1网络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互联网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有效的将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网络可以极大地丰富德育教育T作的资料,这就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宝库,充实了德育教育内容。

1.2网络技术为高校德育工作做得更活泼更深入提供了新方法、新环境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无疑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互联网应该也必须成为开展德育教育的载体,如网上讲座、网上宣传、网上“论坛”、电子信箱、热线服务等,都为高校的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另外,网络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连为一体。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和学校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齐心协力共教育共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合力,使原来相对封闭的学校德育变成了开放的、全社会的大德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1.3网络提高了高校德育的效率

网络的应用,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在网上迅速而准确地查找资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美观、生动形象的课件;对于学生来说,感受美妙的音乐,欣赏形象的三维动画,聆听老师的讲解,体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现实意义,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同时工作。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同时使传统的课堂德育延伸到课外。在校园BBS上,学生和德育工作者可以自由地讨论;在“心理咨询室”,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课内和课外的结合提高了高校德育的效率。

2、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2.1网络文化中的霸权主义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严重挑战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而网络遍布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在网上冲突和交融。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如今在互联网上,英语的内容约占90%。据对互联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统计,中国仅占0.1%的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却达到85%以上。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所以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主权受到文化霸权主义的严重威胁。导致学生道德意识弱化,形成畸形人格,价值观被严重扭曲。

2.2网络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目前,世界上的色情信息网站多达几十万家,且有相当高的访问度,可见。网络对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有着无限的魅力和吸引力,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不顾一切地迷恋于网络,形成“网络综合症”。据报道,某市的一个15岁的青年因上网成瘾,整天迷恋于网络游戏,平时少言寡语,精神呆滞,长时间逃学。其母见儿子如此沉迷,多次劝阻无效,同其父商量好后。将儿子锁在家中。五日后,这个青年因网瘾大发,开始焦躁不安,同其母争吵几句后,便将其母杀死,造成血案。对网络的极度迷恋,导致大学生与现实世界脱离,人情冷漠,同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而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遭到损害。

2.3网络使高校德育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发生变化

由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速度、内容较以往时代的改变,展现出新的时代特征。网络时代德育培养模式的转变必须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网络不仅使社会文化资源有了充足的发展,引起了教育内容的深刻变化,而且也深深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模式变迁不在于是否需要道德教育,而在于这种教育体现了什么样的理念、它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以及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这种教育是否具备可接受性、能否产生认同性、教育方式是否有效等等。

2.4网络影响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修养

网络的虚拟性和固有的隐蔽性,使人们产生了人际交往障碍。一部分大学生因缺乏责任感而在网上进行发布虚假信息搞恶作剧、欺骗他人等不道德行为。他们不仅不诚实、信口开河,而且又容易产生对他人的怀疑和不信任。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播报了一期关于17岁少年黑客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网络知识设计了一个黑客网站,使登陆这个网站的上万台计算机陷入瘫痪,经济损失无法估量。而面对警察的询问,它竟然轻松地说。“我只不过是在网络世界展示自己的才华。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这难道也犯法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怎样使我们的大学生继承这些传统美德,是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育必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3、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3.1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育需要培养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

高校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他们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做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在网络条件下,要使大学生相信你,就必须要求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更多更广的知识,具备更高更强的素质。当前,应着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德育教育工作专家,这批专家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要熟悉网络,能有效利用网络开展工作,能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开发有影响力的教育软件和建立有吸引力的教育网站,从而使网上的德育教育工作生动形象。有良好的效果。

3.2建立校园网站,优化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环境

面对网络的挑战,要正视网络,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效应,坚守网络阵地,使网络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德育。校园网站既可以充当“把关人”角色,设立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相当管理权限的“版主”,对一些可能流入校园的有害信

息进行删剪。还可以建立一些“红色网站”,以宣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确保网上主题的政治导向:这不仅可以抵制一些信息垃圾的入侵。又可以让大学生在各种信息、社会思潮的相互碰撞、比较中提高自身识别、选择的能力,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

3.3高校德育教育要在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前瞻性的探索

与终生教育理念相适应,高校德育应树立终生德育理念。高校德育主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心理教育,由这一主题所决定的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素质、心理素质、合作精神等德育目标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需要教育对象在德育认知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内化、实践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素质。在时空上它不仅需要小学、中学、大学道德教育的相互衔接,而且还会贯穿德育主体的人生的全过程。所以,高校在德育教育上要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提高教育对象的自我修养能力。

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以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向实践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延伸。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将德育教育向社会延伸,可以在校外建立德育基地,可以与工厂、企业和街道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道德交往和实践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在责任承担中树立真正的责任意识。

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还要倡导生动活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和“参与”的方法。也可以在校园网络的信息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学习马列课程的学生在网上提供各种参考资料,让学生参与教育。

3.4重视家庭在高校网络德育教育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发挥着基本的社会功能。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持续性、感情性等特点。故要求高校网络德育教育社会化者高度重视家庭在高校网络德育教育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采取召开新生家长会、平时通讯联系,与家长共同进行就业指导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充分发挥家庭对大学生网民应有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使家庭与高校在网络德育教育社会化方面协调一致。共同推进高校网络德育教育社会化的进程。

总之,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的大潮流,上网是青少年的必然,我们只能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他们提高信息化的素质,同时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网络,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所谓的“电子海洛因”对青少年的侵蚀和毒害。

参考文献:

[1]胡春光,网络化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德育工作 对策 高校 影响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