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谈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多元化利用的尝试

发布时间: 2022-08-26 12:35:05 浏览:

摘 要:凡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资源、学生思维资源、现实资源、现代网络资源等历史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和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读史学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

关键词:教材资源 思维资源 现实资源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b)-0162-0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凡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实物、网络以及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运用课程资源,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自主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可以说,它对于历史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勇于尝试和利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来推动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

1 善于利用教材资源,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正在实施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为例),新课程中每一节教材内容都有史料:如正文、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学习思考、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栏目都大量出现史料,这些史料不仅是分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主动学习历史、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等方面能力的拈手可得的好材料,因此,作为课改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重视运用教材中的史料,通过详细分析教材史料,采取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阅读史料、理解史料、感知史料,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历史的结论是以充足的历史史料为依据得出的,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历史和主动学习历史的精神。

比如:在讲授人民版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日军的侵华罪行”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分析到“日本为何要发动侵华战争”这一问题,笔者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田中奏折》史料并提出问题:《田中奏折》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认真阅读、分析、思考,很快就能依据《田中奏折》这则史料得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是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只是日本称霸亚太地区的重要步骤等结论。学生由此明确了历史结论应从充足的史料中得出“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学习历史的创造性得以提高。其次,为了揭露日本的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一方面,笔者引导学生阅读了教材第40页的知识链接“日本局部侵华大事记”,学生通过阅读而了解了从1931—1935年期间日本就已蓄意制造了一系列局部侵华事件,从而也就理解了日军蓄意发动全面侵华并不是偶然的,进而进一步系统地了解日本侵华的全部过程;另一方面,笔者还引导学生认真解读了教材第40页日本报纸刊登的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的报道以及日军侵华期间扶植的主要傀儡政权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这些史料并结合教材正文内容,深刻地了解日本侵华过程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了解了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为什么会逐步上升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的矛盾,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对历史的探究积极性再次调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 善于利用学生思维资源,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主要动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要学生创造历史,而是要培养能拥有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浓厚兴趣,有独立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是一个高级的生命体,它拥有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有待挖掘的巨大发展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善于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习的过程充满着思想的交锋,充满着思辨、质疑,使学生真正成为善于思考、富有创新的一代。

比如:在上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九《戊戌变法》这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对其性质进行讨论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可不局限于教材,各抒己见。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有的学生认为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有的学生认为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的学生认为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有的学生认为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有的学生认为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课堂讨论十分热烈。经常进行这样多向思维锻炼,使教与学双边活动都带来成功的喜悦。通过挖掘利用学生的思维潜能,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打开历史学科的钥匙。

3 善于挖掘现实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不是对僵尸的临摹,而是对生命活力的鉴赏”。历史教学本来就不该是为“历史而历史”,否则,不但会使历史课堂变成枯燥无味的“念”式教学,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也无法完成历史学科本身应该承担的任务。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历史对现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离开现实,历史没有任何生命力。在课堂上,老师尽量多举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可以使本来遥不可及的历史触手可及,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得到真实的体会和感悟。

比如讲到必修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这课“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这一内容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连战、宋楚瑜来大陆访问的图片,播放大陆向台湾赠送一对大熊猫“团团”“圆圆”的新闻录像剪辑;同时让学生立足福清毗邻台湾,台资台胞众多的区域特点,从身边的事例说说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密切,如学生举例:“海峡号”直航两岸,亲友组团去台湾旅行,台农来福清创业,台湾水果如莲雾、火龙果等大量进入市场等。这些鲜活的生活细节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认识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又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4 善于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各种信息资源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有着巨大的信息容量,因此也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而新课程改革也已把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能力作为其中一个具体目标,为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资源,增强筛选、分析、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把网络资源与课本基础知识加以整合。

比如新课程必修二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节课的内容大多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因此笔者在课前提前两周布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把班级分成四组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上演示。最后四个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它们并配有文字解说,它们分别是:近代以来变化中的服饰、福清小吃、福清的婚丧习俗、南北方建筑变化,老师对他们的课件做出了补充和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视野,也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综合归纳等能力。

总之,作为课程资源的直接开发者和使用者,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并运用各种有益的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多元化,积极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让开放性的教学思想闪耀着人文之光芒。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叶德季.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历史课堂教学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3).

[3]吴会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2004(6).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多元化 尝试 利用 课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